正文 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 在古詩教學中用好多媒體(1 / 2)

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 在古詩教學中用好多媒體

信息化教學

作者:趙玉榮

多媒體技術是當今信息領域裏發展最快、最活躍的技術,它融聲音、文本、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於一體,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的同時,在教育教學領域裏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和突出。筆者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多年,現就多媒體技術在中學古代詩歌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1 多媒體技術在古詩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學習語言,古詩教學自然也不例外。古代詩歌既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考中閱讀鑒賞的重要考查部分。而古詩獨有的文體特點——高度凝練的語言、豐富含蓄的情味、整齊多變的體例,使其成為閱讀教學的一個難點,製約著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發展。而多媒體的直觀性、可感性恰好可以打破這個限製,在教學中使用它,除加大課堂容量、開闊學生視野外,還具有以下作用。

激發興趣,促進閱讀與理解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隻有對所學產生了興趣,學生才能變被動為主動,思維才能活躍起來。傳統的古詩教學中,教師讀、學生聽,教師析、學生記,教師查、學生背,課堂幹幹巴巴,枯燥乏味,學生有何興趣可言!而教學中運用集聲、像、形於一體的多媒體技術,能把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和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充分地調動起來,使學生形成“閱讀期待”,產生“閱讀激情”,從而迫不及待地投入到閱讀中去。如在教學蘇軾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教師播放長江“驚濤拍岸”的畫麵,同時配上激昂的樂曲和富有激情的朗讀,視聽結合,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起學生進一步閱讀的興趣。同時,這樣的畫麵和樂曲也讓學生初步了解了詩人慷慨激昂的情懷,促進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創設情境,引發聯想與想象 捷克偉大的教育家誇美紐斯說:“凡是沒有被悟性徹底領會的事項,都不可用熟記的方法去學習。”古詩教學更是如此。古詩的語言高度凝練,韻味極其豐富含蓄,僅憑字麵上的幾十個字是很難理解其深刻意蘊的,教師生硬的灌輸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而聯想和想象就成了品味詩境、領會詩意、理解詩情的重要方法。在古詩教學過程中,能否引導學生調動聯想和想象進入詩境,成為課堂教學的關鍵。通常,教師是通過語言去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的。但這樣的方法,即使教師的語言表現力很強,也難免會陷入千篇一律的窠臼,使學生產生審美懈怠心理,收效甚微。而多媒體技術中聲、形、色等直觀性的資料,無疑在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氛圍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生會自然地而不是刻意地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去,去體味詩人的喜怒哀樂,產生情感共鳴。如在講授《春江花月夜》時,先播放古箏曲《春江花月夜》,在古韻悠悠的樂曲聲中,讓學生根據“春江湖月夜”五個字,去感受,去體味,去聯想,去想象,他們很自然地進入了“春江花月夜”的意境中。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欣賞語言、品味意蘊,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引導感悟,啟迪深思與創新 高中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發現和創新的能力。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學習多角度多層次的閱讀,對優秀作品能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學習用曆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在古詩教學中,教師往往把側重點放在閱讀理解和藝術手法上,忽略了有創意的閱讀。沒有問題,沒有活躍的思維,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有創意的閱讀。而問題的產生,有的時候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識和生活經驗去刺激。因此,古詩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資源,對激發學生深入思考、創新思維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