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 在古詩教學中用好多媒體(2 / 2)

比如,在教學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時,在解析完詩歌內容,基本完成本課教學任務後,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精心選擇的幾個資料:陶淵明的作品——表達陶淵明積極入世的雄心壯誌的《詠荊軻》《讀山海經(其十)》,記錄陶淵明潦倒寂寞的歸隱生活的《五柳先生傳》,抒發時光流逝而誌業無成的痛苦的《雜詩十二首(其二)》;同時配以不同時期的陶淵明的畫像——年輕時的意氣風發、歸隱後的恬淡寂寞、晚年時的落魄潦倒;再播放今天社會轟轟烈烈發展的影音片段。基於此,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怎樣看待陶淵明的人生選擇?在飛速發展的今天怎樣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麵對這些材料,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起來,對陶淵明的歸隱不再是一邊倒地讚美,有了質疑和反對。他們體會到了隱逸背後的悲哀與無奈,對人生有了更積極的認識,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2 應用多媒體進行古詩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

現代多媒體越來越完善的技術、越來越豐富的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無疑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在古詩教學中更是功不可沒。但是,它畢竟隻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要正確看待它,恰當使用它,這樣才能使其高效地發揮作用。所以,在應用多媒體進行古詩教學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曲徑通幽,切忌開門見山 古詩是文學寶庫裏最美的存在,那曼妙精煉的語言,那搖曳婉轉的韻律,那含蓄雋永的情味,是古詩最大的魅力。教師的任務就是把古詩的魅力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去感受、去領會、去思考。所以,運用多媒體時要少用直觀性的資料,更不要一下子把所謂的知識點全部展現在學生麵前。要多用引導性的、烘托渲染類的資料,曲徑通幽,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美、發現美、感受美。

適度使用,切忌喧賓奪主 學習語言始終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多媒體技術隻是語文教學的催化劑和推進器,使用時要務求實效,不要嘩眾取寵。蜻蜓點水,顯然起不到作用;而過度使用,使課堂成了“放映室”“展示廳”,“點擊”代替了“點撥”,“師生互動”成了“生機互動”,更是本末倒置,喧賓奪主。中學古詩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欣賞詩歌的基本思維方法。而學生的思維活動有一個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太“熱鬧”的課堂上,學生被紛繁多樣的聲音、畫麵所吸引,感官刺激湮沒了理性的思考,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不利於學生進行理性的思考,舍本逐末,難以形成詩歌欣賞的思維體係,教學目標自然難以達成。

精心設計,切忌粗製濫造 任何一種粗製濫造都是沒有價值的,更是不負責任的。古詩的語言、音韻、情感,無一不是美的。隨意摘取、粗製濫造的多媒體課件,不僅無益於學生理解感悟,反而會破壞詩歌的美感。古詩教學課堂上,教師的語言、教態,多媒體的應用,與古詩應是完美的統一體。那麼,教師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就要根據古詩內容精心選擇、設計,實現與古詩的完美統一。

3 結語

總之,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是顯而易見的,而能否使其在教學中發揮最佳的效果,這不僅取決於教者對多媒體技術的熟練運用程度,也取決於教者對所從事學科的知識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隻要教者在提高執教水平的同時,把握時機,掌握分寸,合理取舍,注重實效,就一定能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語文課堂教學既需要科學性,也需要藝術性;它既是沒有止境的科學,也是永遠不會完美的藝術。把現代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古詩教學課堂上來,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不斷學習多媒體運用技術,力爭使二者在語文課堂上的結合更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