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實現信息技術條件下數學問題生活化形象化(2 / 2)

運用信息技術輔助習題練習 小學生比較靈活、好動,枯燥的數學練習隻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從而達不到知識鞏固的效果。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練習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達到鞏固深化課堂教學的目的,避免學生練習時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等現象。如采用恰當的信息呈現方式,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動性,從而提高小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教師可以用計算機呈現繽紛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看到海底不同種類的魚類,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魚,把它們放到自己的魚缸裏,讓學生算自己的魚缸需要多大的麵積。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算出自己需要的魚缸的麵積。學生先在電腦上畫出自己的魚缸,有圓的,有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他們會考慮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因為養魚,魚缸無論是什麼形狀,都要求留出上麵的那個麵。學生方法多種多樣,有的是用電腦把前後麵提出來作為一組,左右麵作為一組,先算出前、後、左、右的麵積,再加上底麵的麵積;有的是把魚缸分成三組,左右一組,上下一組,前後一組,分別算出各自的麵積,再減去上麵的麵積。在做這類題目時,使用計算機等直接幫助學生,展示形象、生動,讓學生一目了然,做起來得心應手,從而讓分析和見解更加的簡潔、充分。

2 運用信息技術應注意的問題

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使教學質量、教學效率都有明顯的提高,但是在信息技術應用的過程中應加強對課件的編排,避免程序化,否則不僅阻礙學生思維的發散,也會阻礙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要避免脫離教學實際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有時會使數學教學過於程序化,對低年級小學生是一個難點,隻通過音響播放、多媒體畫麵,隻能激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掌握還是有難度的。教師一般是先準備好課件,按照已定的程序展示,這樣學生的思維得不到很好的發散。應避免脫離現實的“任務驅動教學法”,避免教學的程序化,教師對課件的準備要充分,要以學生為主體,真正走進學生的思維。

應加強和學生的交流 信息技術的運用方便了課堂的教學,提高了教學的效率,但是阻礙了師生間的交流。對多媒體課件,學生不能積極提出自己的疑問,影響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進度。同時,一些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忙碌地進行電腦操作、課件展示,這隻是人機交互,教師既不能深入地與學生交流,學生也隻是忙碌地記錄課件中的知識點,久而久之,學生和教師的情感會疏遠。

3 小結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小學是學生啟蒙的重要階段,對學生的數學心理和思維的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育,已成為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順應時代的要求,把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思維的有效性。同時,運用信息技術,可以突破小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限製,使小學數學教學更具時代氣息,使學生主動進入求知境界,讓小學數學教學融入生活,使教材“活”起來。

參考文獻

[1]黃清柱.中國華羅庚學校數學課本[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

[2]李忠如.實施初中數學課程標準的教學案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張奠宙,馬岷興.數學學科德育:新視角、新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