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互動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1 / 2)

網絡互動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

信息化教學

作者:王曉梅

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互聯網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延伸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麵。通過互聯網,人們可以查找任何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對於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寬學生的知識麵有著重要的作用。概括起來,筆者認為,互聯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麵。

1 互聯網改變了教師的備課方式,實現了資源共享

傳統的備課方式,教師主要單純依靠教材等有限的資料來準備一節課,知識儲備不夠豐富,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提供最豐富的教學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而互聯網的出現,由於其儲存了大量豐富的教師所需要的教育教學資料、教學設計、教案等教育資源,教師可以根據每節課的具體要求來選取所需要的資料進行借鑒參考,提高了教師備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同時,互聯網的使用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備課中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其學習興趣。教師傳統的備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單純依靠教師“個體”來完成,學生很少參與進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的一種盲目性,即沒有一定的針對性,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與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而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發動學生參與到資料的搜集與整理過程中,由學生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與加工,這既培養了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也鍛煉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興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2 網絡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初中階段的學生,其重要特點在於感性思維較強,而抽象的理性思維不足。因此,如何把思想品德課程裏的一些相對抽象的知識原理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感性材料,對於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具有重要影響。事實證明,網絡教學可以運用音響、動畫、圖像等手段把知識有機地整合起來,能夠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周圍存在的各種客觀事物,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教材中的各種基本原理,以一種形象化的方式出現在學生麵前,增強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一些生動形象、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具體事例,為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和諧、探究的環境氛圍,變原來“死氣沉沉”的課堂為生動活潑,一些抽象難懂的原理變得直觀,容易為學生接受和理解,使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

同時,由於思想品德學科的自身特點,決定了日常的教學活動必定要滲透大量的最新發生的時事新聞,教師必須要跟上社會變化發展的節奏,及時把一些國家的大政方針傳遞給學生,並幫助學生正確地去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雖然思想品德課的教材也總是在不斷地改版、更新,但仍無法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生活。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通過互聯網來查找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並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在掌握最新時事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自己的覺悟。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已經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在每節課上課之前的五分鍾,由學生談論一個最新發生的新聞事件,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豐富了知識,開拓了眼界,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

3 網絡教學能夠強化教學重點,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一節課重難點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優劣。因此,如何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成為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所在。網絡能夠幫助教師強化思想品德課堂的教學重點,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對一節課重難點的突出,無外乎就是通過教師的簡單、多次的重複強調,課上課下的試題訓練來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這種教學方式在相對短暫的時間內,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但如果長時間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厭倦的情緒,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削弱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