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互動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2 / 2)

網絡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則大大突破了這一瓶頸。網絡為思想品德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它為教師提供了大量的音頻、視頻、圖片等資料,還有很多的教學案例等,有效整合這些資源,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例如,筆者在講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課“擁有財產的權利”一課時,由於很少有學生接觸到財產的有關知識,尤其是涉及財產的繼承權的問題,學生了解甚少。如何使學生對這些相對抽象的知識更好地理解、接受,成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此,筆者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了一些關於財產繼承權發生爭議的具體案例,使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快速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4 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優勢,有效增強思想品德教學效果

網絡在增強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效果方麵具有很大的作用,但同時也不能忽視其可能存在的一些潛在的負麵影響。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網絡與課堂教學的關係,才能真正有效地增強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果。

首先,要始終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網絡幾乎走進了千家萬戶,走進了每個學生的家庭。這為思想品德課教學提供有力條件的同時,也存在一些潛在的不利因素。網絡資源紛繁複雜、良莠不齊,再加上初中學生自身的特點,他們樂於接受一些新鮮事物,對新鮮事物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同時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辨別能力還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網絡上各種黃賭毒不良信息的誘惑,造成不良後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網絡的雙麵性,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麵的教育,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以先進的理論、高尚的道德來引導學生,提高其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

其次,網絡環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要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程理念始終強調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式,采用何種教學資源,最終的目的就是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服務,是為了優化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效果。不能本末倒置,無論選取的教學資源,還是教育教學案例、教學課件等,都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要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解決,而不能任其發展,教師要真正地發揮“主導者”的作用。

綜上,網絡為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的增強了教學效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網絡與教師、網絡與學生的關係問題,使各種資源都為教學服務,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苗楠.網絡環境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探索[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3(2):47.

[2]張正兵.網絡環境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益的探索[J].新課程,2013(3):95.

[3]蔡長春.網絡在初中思想品德討論課中的應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3(1):94-95.

[4]陳金訓.發揮網絡優勢,提高農村初中思品課堂教學實效[J].考試周刊,2012(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