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剖析初中地理課中多媒體應用存在的幾個問題(1 / 2)

剖析初中地理課中多媒體應用存在的幾個問題

信息化教學

作者:王正蘭 張二勳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作為現代化教學硬件設備之一的多媒體在初級中學得到廣泛的配備。地理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的發展。針對多媒體在當地的應用現狀,筆者進行了調查,發現在實際教學應用中依然存在諸多不盡完美的地方,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越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1 地理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必要性

我國於2011年新頒布的《全日製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明文規定,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注意利用信息技術,發揮地理信息資源的作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要求,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可見,加強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初中地理的教學內容既包括自然方麵的知識,又有社會文化方麵的內容,有較強的綜合性,時空跨度大。利用多媒體可以很好的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還能把抽象的地理知識形象直觀地呈現出來,既強化了重點,又化解了難點,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極大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地理課程新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各方麵的能力應該貫穿於地理教學全過程。在多媒體這種交互式的學習環境中,可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2 地理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可行性

隨著國家對教育投資力度的加大,現在各級各類學校基本配齊了現代化教學設備,這為多媒體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可能;地理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信息技術課程在各級各類師範學校地理專業都有設置,初級中學分期分批對在職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的繼續教育和遠程培訓,為中學地理教師具備過硬的信息技術教學水平奠定了基礎。

3 地理教學中多媒體應用存在的問題

課件容量大,“機灌”現象嚴重 有些地理教師,課前沒有精心備課,不了解教學目標,沒有把握好教學的重難點,更不考慮學情,針對教材中涉及的知識,不做詳略的處理就全搬到課件中,這是一種“教材搬家”似的多媒體教學。還有些地理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儲備不作了解,也不相信學生有對基礎知識進行自主建構的能力,在製作課件時,不分重難點地將所有知識都在課件中呈現出來,更有甚者把一些與教材知識相關的學生難以聽懂的課外拓展內容也羅列到課件中。諸如此類的種種做法都會導致課件容量大。在課堂教學時,教師為完成所謂的教學任務,將課件內容一一呈現,學生思考、理解的時間很短,留給學生討論、做筆記的時間很少,參與互動的機會更少。而教師隻是機械地操作電腦,頻繁地變換幻燈片,作為輔助手段的多媒體成了課堂的主角,教師成了多媒體的操作者,出現嚴重的“機灌”現象。

調查數據顯示:29.5%的學生反映信息量大,34.8%的學生提到教師操作太快,認為地理教師課上有40分鍾以上的時間在操作電腦的學生有28%。這些數據有力的說明了這一問題。

對教學主體不清 教學設計的任務由教師來完成,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引導學生,參與學生的合作學習,是教學的主導者;完成學習任務的主體是學生;多媒體隻是一種手段。目前67%的地理教師在選擇多媒體教學時考慮的關鍵因素是教學內容的需要,很少人考慮教學方法的需要,更無從考慮如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逐步地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