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實驗改進兩則

實驗教學

作者:周迎迎

1 探究分子的特征的實驗改進:利用長頸漏鬥探究分子之間有間隔的實驗[1]

教材中實驗存在的問題 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八年級)第28頁的“探究分子的特征”實驗,實驗設計是用量筒分別量取100 mL酒精和100 mL水,將其充分混合,觀察混合後體積是否是200 mL。依據此設計進行操作,暴露出以下問題:所用酒精量太多;多次量取,操作繁瑣;多次讀數,出現誤差。筆者利用長頸漏鬥肚大、頸細長的特點改進了實驗,取得較好的效果。

實驗儀器及藥品 儀器:長頸漏鬥1個、50 mL的燒杯1個、20 mL注射器1個、大小橡膠塞各1個、黃色橡皮筋1根、60 mL細口瓶2個。試劑:酒精若幹、水若幹、品紅若幹。

實驗操作步驟及現象

1)製作實驗裝置。先用大橡膠塞把長頸漏鬥口塞緊,再用小橡膠塞(平時橡膠塞打孔時打出的橡膠柱即可),將實驗裝置倒立放置於水平的實驗台上,在長頸漏鬥的頸上套上黃色的橡皮筋。

2)加入藥品。用注射器先取約8 mL的水注入長頸漏鬥中,再用注射器吸取約8 mL加入少許品紅的酒精,使其沿長頸漏鬥內壁緩慢注入,將橡皮筋移動到液麵處,做好標記。

3)將藥品充分混合。用小橡膠塞將長頸漏鬥細口處塞緊,反複顛倒長頸漏鬥4~6次,直至水和酒精充分混合。

4)倒立靜置片刻,觀察現象。混合後液麵低於橡皮筋標記處約2 cm,非常明顯。

改進後實驗的優點

1)實驗效果明顯。長頸漏鬥的頸細長,將兩種液體混合前後液麵差最大程度地凸顯出來。由於密度的差異,酒精原本停留在上部,酒精與水分層明顯;混和時品紅的顏色逐漸擴散到水中,形象地說明了分子通過運動擠占相互間的間隔。

2)節省時間。直接采用注射器注入兩種液體——水和酒精,很易控製液體加入量,省去了用量筒、膠頭滴管進行傾倒、滴加的操作,節省了時間。

3)節約藥品,儀器常見,易推廣。改進後的實驗隻需8 mL的水和8 mL的酒精,藥品取用量極少,節約了藥品。長頸漏鬥和注射器是初中化學實驗裝備中的常見儀器。總之,改進後的實驗便於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2 探究物質溶解過程中能量變化的實驗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