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化學實驗探究活動的設計與實踐(2 / 2)

【假設】蠟燭是由蠟和燈芯構成,其在燃燒時會熔化,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白煙的出現是因為二氧化碳。

【探究】探究實驗之前,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提出假設,由此確定實驗中自己驗證的問題。實驗所用的蠟燭由學生自己從家帶來,實驗開始,教師引導學生開動所有的感官,認真觀察蠟燭燃燒前、燃燒中以及燃燒後的情況。在觀察時,注意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的觀察方法和現象描述、設計探究實驗、結論分析的科學思維方法。探究實驗結束以後,教師進一步引導做好探究實驗報告的總結撰寫。

【結論】蠟燭的成份是棉線和石蠟,其物理性質是比水輕、硬度小,在水裏不溶解。在燃燒時會發生變化,有的會生成水和石灰水等物質,有的則不會。蠟燭熄滅時產生的白煙其主要物質是二氧化碳。學生都對此進行細致觀察,對觀察的三步曲以及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當然,很多學生對燃燒中產生的碳也就是黑煙的成分不清楚。

【評述】作為初中化學實驗課的第一次探究活動,蠟燭的燃燒所涉及的知識比較少,也相對簡單,但它在學生的整個化學實驗探究活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麵,如何組織、進行探究活動,會給學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對於他們掌握探究方法,產生對探究活動的興趣,以及從中獲得科學實驗的價值觀,都有著顯著的影響。通過這樣的一個探究活動,讓學生初步建立起對物質世界的強烈好奇心,並對探究活動開展全過程有了直觀感受。在以後的探究活動中,學生可以按照這樣的一個過程自主進行。

範例2:酸堿主要性質的探究

酸與堿是整個初中化學知識中十分重要的內容,貫穿整個初中化學知識學習。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遇到酸與堿,如食用的醋含有的醋酸、石灰水含有的氫氧化鈣,都是常見的酸與堿的成分。

【問題】酸與堿如何區分?各有什麼特性?

【分析】從物理特性和化學特性兩個方麵來區分酸與堿,其中物理特性通過觀察來實現,化學特性則通過酸、堿與酸堿指示劑、金屬氧化物、活潑金屬等物質的反應實驗來實現。

【探究】按照預先設定的化學實驗,學生認真細致觀察,可以看到不同的酸堿其擁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類似的化學特性,酸與堿有著不同的化學特性。

【討論】在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實驗中發現的酸與堿的特性進行總結,啟發學生從二者的結構入手進行分析。即不同的酸,它們的結構是基本相同的;但不同的堿,其結構是不相同的。正因為如此,不同的酸或者不同的堿的結構基本差不多,因此,其化學特性差不多;但酸與堿的結構是不一樣的,因此,酸與堿有著不同的化學特性。為了取得更好的實驗探究活動的效果,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組別,開展合作性質的探究活動。同時,由於使用到的器具與材料具有一定的成本,要引導學生形成節約、精細操作等良好的實驗探究習慣。

探究活動作為初中化學實驗課的重要部分,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有利於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應該從提問題開始,以課本知識為重點,精心設計探究活動,不斷地提升學生探究活動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岩.新課程背景下加強和改進化學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思考[D].遼寧:遼寧師範大學,2008.

[2]淩萍.初中化學中對比探究實驗教學的研究[D].江蘇:蘇州大學,2010.

[3]唐友喜.化學實驗合理分組 發揮主體探究作用[J].理科考試研究,2013(8):69-70.

[4]陳翔.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探索[D].南京:南京師範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