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加強生物實驗教學中的儀器管理
實驗器材的齊全和完善,是實驗教學正常進行的保障。因此,實驗室及儀器管理非常重要。在實驗教學中,以下使用和管理方式效果較好。
合理分組,分層教學 分組前要根據學生對生物實驗學習的興趣、態度、動機及動手操作能力等進行分析和研究,分出層次,並以此為依據劃分小組,打破班級中原有的座次格局,讓學生揚長避短,互相幫助和製約,達到最佳配合效果。
指導學生預習 預習是提高實驗課效率的重要一環。課前,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實驗內容,使學生對實驗有個整體認識,對實驗內容和操作方法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要求學生了解各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功能,確保實驗時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準確操作,減少盲目操作帶來的損失。
如在進行“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時,為了觀察得更清晰,應用低倍顯微鏡、小光圈、視野調得暗一些。如果學生事先不了解,盲目操作,在觀察時就會由於不清晰而亂調顯微鏡,出現壓碎載玻片、破壞鏡頭等現象;如果充分預習,就可避免類似現象發生。
及時指導,安全第一 生物實驗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往往使學生聚精會神。但也由此會出現注意力過度集中於實驗現象中,而忽視操作過程的現象。因此,教師要加強安全教育,及時指導,糾正錯誤,避免造成儀器損壞及發生意外事故。
如“研究種子的成分”的實驗,在驗證種子內含有水分時,由於初一學生初次用酒精燈對試管進行加熱,技術還不是很熟練,往往在操作時,有的學生在加熱過程中使試管口向上而使水珠倒流,引起爆炸現象,不僅影響實驗效果,而且會使學生由此產生畏懼實驗的情緒,嚴重的還可能對學生造成身體損傷。因此,在學生進行操作時,教師一定要強調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強巡視指導,及時糾正不正確操作,避免一係列不良後果的發生。
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是提高實驗教學效率和學生實驗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初級中學的平行班級較多,一般是這個班上完實驗課後,接著安排另一個班上。如果一個班損壞了器材,就可能影響其他班級,導致因缺器材而不能正常做實驗。因此,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非常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要求學生從最小、最基本的方麵做起。
例如,在“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中,強調要求學生一定要在小木板上切取薄片,以免劃破桌麵。製臨時裝片時,碘液不要滴得太多,如果太多,一是使蓋玻片浮動影響觀察,二是浪費。在評價時,要對在實驗過程中表現好的學生和小組有所表揚,以樹立榜樣,鼓勵大家共同努力。
組長負責、及時清點 生物實驗一般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因此要明確小組長的責任,采用輪流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每個學生都有主人翁精神。實驗完畢,組長分工,有秩序地清洗儀器,整理實驗台,搞好衛生;然後組長檢查、清點,及時上報。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合理調控,師生配合,及時把實驗器材按規定整理好。
教師要提升素質,以身作則 教師的綜合實驗素質是做好實驗教學的基礎。因此,教師要根據教育形勢的發展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進一步擴大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在講解、演示、指導時,一定要做到準確、規範、有始有終,所用物品不隨地亂放,做到言行一致,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使自己成為學生最好的榜樣。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是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實現實驗教學有效進行的保障。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和加強這兩個方麵的工作,對於提高生物教學效率和學生的整體素質,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