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模式探析(1 / 2)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模式探析

實踐·實訓

作者:李小敏

對模式的理解一般是:模式其實就是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方法論,把解決某類問題的方法總結歸納到理論高度,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一種指導,在一個良好的指導下,有助於你完成任務,有助於你做出一個優良的設計方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會得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而教學模式就是教學活動的標準樣式,它具有相對穩定的程序。綜合實踐活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很多不同,但歸結起來,基本模式可以概括為:確定主題——收集資料——確定方案——實施活動——表達交流——反思評價。結合學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際情況,筆者談談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模式的認識。

1 確定主題

進行綜合實踐活動首先要解決的是“實踐什麼”,因而問題情境的創設就顯得十分重要。創設良好的情境氛圍,可以促進學生產生疑問。當然,這裏的問題情境並不僅僅局限於學校,它應該是一個廣闊的範圍。在實際生活中,教師和學生在社會、學校、家庭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困惑,這些問題和困惑就成為師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來源。這些問題和困惑會激發師生的求解欲,使他們能夠從這些困惑中選擇具有典型意義和研究價值的問題進行研究與探討。

在確定主題的過程中,學校和社區資源狀況以及學生的發展需要是確定主題的主要考慮因素。隻有這樣,確定的主題才能緊密聯係學生的生活,才能有效激發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從而較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泰州市海陵學校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針對生活中人們節約用水意識淡薄、浪費水現象嚴重的狀況,確立了關於節約用水從我做起的活動主題,開展了一係列的“關注水資源”的綜合實踐活動。

2 收集資料

根據所確定的主題,通過多種途徑收集相關資料,並根據實際需要,開展各種實驗和調查。筆者認為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中,收集資料不能用學生不喜歡的形式去進行,這樣做學生隻會應付,即使收集到了資料也沒有價值,達不到收集資料的意義。所以收集資料要采取學生建議的方式,在講明要收集資料的主旨後,讓學生采用多種方法或形式來收集。通過這種做法,調查、采訪、繪畫、手抄報、攝影等各種各樣的方式都湧現出來了,學生也變得主動參與,收集的資料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實用了。

例如,在“節約用水從我做起”的活動中,學生收集資料首先想到的是上網查資料,小組活動的結果大多數是在互聯網上找到了相關的圖片和資料。當然這些資料也不是全無意義,隻不過這種成果形式並不能真正體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追求。因此,在第二年的教學中,確定了活動主題後,筆者把這種類型的資料歸類整理後發給學生,告訴他們可以上網去補充,但最好采取其他的方式來收集資料,調查、采訪、攝影等多種方式自然而然就湧現出來了。

3 確定方案

師生及其他相關人員共同擬定活動方案和計劃。活動方案包括活動主題、目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分工情況、活動內容、活動步驟與方式、所需設備及注意事項。小組合作研究是綜合實踐活動采用的主要組織形式,在確定方案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和分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交往能力。

下麵是學生走訪調查水資源的方案。

1)以學生在選題指導課上確定的研究小組為單位,調查身邊的水資源狀況,例如:我們周圍的水資源豐富嗎?生活中的水主要來自哪裏?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水?

2)以本小組家庭為單位,調查近三個月每月用水多少噸?水主要被用於哪些地方?示例:家庭平均每月用水量?家中的哪些水被再次利用了?家中的馬桶是否是節水型的?是否用盆、杯接水洗漱?洗衣物、洗菜水有沒有被再次利用?有無用水後沒有擰緊水龍頭的情況?每次洗澡大約用多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