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婦幼衛生工作成績顯著。大興縣、房山區等8所婦幼保健院1998年經改擴建、重建先後投入使用。依法行政,提高婦幼衛生工作管理力度,以降低嬰兒死亡、孕產婦死亡率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為中心,促進工作質量提高。加強了孕產婦、兒童死亡評估,新生兒疾病篩查等管理工作的力度。全市孕產婦死亡率10.46/10萬,嬰兒死亡率7.58%,兩項控製指標創下曆史最好水平。再創愛嬰醫院8所,愛嬰衛生院21所,我市愛嬰醫院和衛生院增至104所和65所,0~4月嬰兒母乳喂養率已達90.3%,提前實現—終期指標要求。
3.以迎接第四次全國城市衛生檢查為契機,廣泛深入地開展了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確立“建首善,爭一流,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工作目標。“迎檢”期間,在城八區有386萬群眾參加了各種形式的創建衛生城市活動,整治大街小巷,拆除違法建設近60萬平方米,撤銷占路攤群市場120個、攤棚1萬餘間,重點整治了8558戶中小餐館,城鄉衛生麵貌有了較大改觀,衛生水平得到提高。加大“控煙”監督宣傳力度,中小學生吸煙率下降了159%。除四害工作常抓不懈,鼠密度繼續保持在國家規定的標準之內,蟑螂密度基本達到國家標準。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達90.8%。
(三)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全麵推進
去年5月,市政府召開了社區衛生工作會議,社區衛生服務在我市全麵推開,市計委、市勞動局等8個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本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意見》;市衛生局、財政局、勞動局聯合下發了《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公費醫療、勞保醫療報銷辦法的暫行規定》。經過8個城區衛生服務站聯合驗收,先後確定納人公費醫療、勞保醫療的社區衛生服務站149個,資格認定醫師121名。我局還統一製定了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站標準,實行科學管理和宏觀指導;組織編寫了全科醫生培訓大綱,上千名社區工作人員接受了係統培訓。目前,我市城近郊區共建社區衛生服務站162個,覆蓋了62.的居委會和48%的居民。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10.7萬份,設立家庭病床7400張,為居民提供各種衛生服務達154萬人次,較好地解決了社區居民的衛生需求。
(四)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進一步得到鞏固
1.農村衛生三項建設如期完成計劃。設立24項工程,完成主體工程結構7項,完成投資金825萬元,其中被列為市政府為群眾辦實事的10個衛生建設項目全部按期完成。至此,我市“衛生三項建設”項目已完成近九成。鄉鎮衛生院進行了功能和結構調整,全麵推行鄉村一體化管理模式,石景山等11個區縣以及占全市鄉鎮總數56%的124個鄉鎮實行了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並初見成效,有限的衛生資源得到合理利用,醫療機構布局趨於合理。
2.農村合作醫療發展出現好勢頭。市政府年中召開北京市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會,進一步明確了1998年工作目標;針對問題,又召開北京市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現場會,指出思路,指導工作。至年底,開展合作醫療的鄉鎮、行政村分別達到222個和2315個,占全市鄉鎮、行政村總數的92.3%和57.9%;參加合作醫療人口176.13萬,覆蓋了農業人口的一半,比1997年的39.3%提高了10個百分點。籌集合作醫療資金總額11355萬元,參加合作醫療人口人均占有合作醫療資金64元。為提高合作醫療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在全市14個郊區縣開通農村合作醫療管理網絡,率先在全國實行了遠程信息管理;全麵開展“免四費”;啟動了“三個一”工程,即每個係統衛生院有一部合作醫療服務谘詢與急救電話,給每一位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建立一份健康管理檔案,為參加合作醫療的60歲以上農民辦理一個急救卡。部分鄉鎮開始試點合作醫療風險基金,為明年我市全麵推廣合作醫療大病風險基金奠定了基礎。
3.繼續開展衛生對口支農。截止到1998年底,全市城市醫療機構已向農村派出下鄉醫療隊571支,醫務人員7567人次,其中派出專家2385人次;診治病人8.7萬人次。無償支援各種設備877台,價值304.2萬元;辦培訓班412次,業務培訓基層衛生人員6127名;為農村醫療機構支援新技術132項。充分發揮支援單位人才、技術優勢,使農村醫療保健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這項活動的開展探受農民群眾的歡迎。
(五)醫療服務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作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加強內涵建設的重點,繼續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觀念,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改善服務態度。繼續抓好醫院門、急診改造,改善群眾就醫條件,20家醫療單位初步統計,已投入資金1.18億元,大部分醫院已完成電梯、電纜等基礎設施的更新。朝陽醫院、宣武醫院率先實行中央空調,集中供氣,徹底改善了夏季病人就醫環境,其他醫院也相繼改善就診條件,安裝空調1000台,更換候診椅170把,新增磁卡、投幣電話150部,改造廁所、浴室200餘間,粉刷樓道、圍牆11萬平方米,直屬醫院病人就診條件有了很大改觀。在加大門急診改造的同時,不斷推出多項便民措施,如規範服務程序,門診計算機聯網,實行一條龍服務,代病人煎藥,為病人開展汽車接送和家庭會診等,受到病人、家屬的歡迎。
加強財務管理,改革現行會計核算辦法,開展了醫療成本測算的試點工作。與市財政局共同組織了本市首家大宗醫療設備政府采購,采取招投標方式,共購置急救車39輛,改善了市急救中心及18個區縣醫療急救狀況,並節省資金194.5萬元。強化審計監督意識,基建維修工程審計效益突出,通過對30萬元以上的維修工程和50萬元新建工程實行分級審計把關,僅此一項,即為單位節約不合理開支1700萬元,維護了送審單位的合法權益。
(六)建設和發展重點學科,新一代學科帶頭人和科技骨幹隊伍正在形成
市衛生局、市中醫管理局聯合召開1998年衛生科技工作會議,加快了我市重點及優勢學科建設和發展,科研管理體製改革、科技投入,人才梯隊建設等方麵有了新的進展。市財政撥款重點學科建設2000萬元,以招投標的形式確定了10個重點學科、6個重點扶植學科,獲市政府首批資助。首次以招投標的形式推動重點學科建設,收到很好的效果,各單位積極參與競爭,認真尋找與國外先進醫療技術水平的差距,製定本單位重點學科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用經濟手段引導對重點學科、重點項目、疑難病症的聯合攻關,實現了係統內部的強強聯合。這一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各醫院醫療、科研整體水平的發展。加強原有5個高技術實驗室的同時,新建了安貞醫院高技術實驗室。1997年度全市獲各級科研成果145項,其中部級成果4項,市級62項,成果中多數處於國內先進水平。
1998年,我局係統又有10位優秀青年科技人員人選“科技新星”計劃。全係統入選“科技新星”計劃的已達57人,占全市入選總數的三分之一;有6人被市政府批準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其中胡大一、韓德民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3人被批準享受政府科技津貼;26人入選《北京市跨世紀優秀人才工程》。
繼續推進醫學教育,提高衛生隊伍整體水平。完成了對北京地區高等醫學院校本科教育的臨床教學基地評審工作,教育條件得到改善,管理進一步規範。強化中專學校教育管理和質量監控,培訓師資近千人次。經共同努力,首都醫科大學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衛生部批準具有授予臨床醫學碩士、博士專業學位資格,這對我市住院醫師培訓和培訓臨床學科骨幹和技術帶頭人將起到相當大的推動作用。適應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在全國首家編寫出《全科醫生培訓大綱》,為規範全科醫生培訓提供了依據。對13個區縣鄉村醫生係統化、正規化教育評估驗收,合格率達到100%。
(七)衛生法製建設不斷完善
貫徹實施“國家獻血法”,率先出台了《北京市動員組織公民獻血條例》這部地方法規,按照《條例》授權,又相繼製定了有關血液調劑費用籌集、獻血組織管理、醫療用血管理等配套辦法。加大了無償獻血的宣傳力度和工作力度,在五棵鬆307醫院內設立了首家無償獻血室;組織了全市衛生係統萬名適齡白衣戰士誌願者無償獻血簽名活動,占全市449%的白衣戰士踴躍簽名,為在全社會推行無償獻血帶了個好頭。在各級各類醫院中推行節約用血,開展自體輸血、家庭儲血,1998年全市臨床用血27萬袋,比上年同期減少用血17000多袋,節約用血取得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