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炒菜及其他藥膳(一)(1 / 3)

菟絲雞腿扒牛鞭(溫)

【配方】菟絲子50克,熟雞腿150克,水發牛鞭(熟品)150克,薑、蔥、料酒、花椒水、醬油、白糖、素油、濕澱粉、上湯各適量。

【功效】補肝腎,益精髓,強筋骨,明眼目。適用於腰膝酸軟,遺精,尿有餘瀝,目暗骨弱等症。

【製作】

1.將菟絲子用鹽水炒裂口,烘幹,研成細粉;把牛鞭切成兩半,去掉中間白皮,洗淨,切條;雞腿切成條。

2.炒鍋內放入素油,燒六成熱時,加入薑、蔥爆香,添入上湯、料酒、花椒水、白糖,放入牛鞭、雞塊、菟絲粉,燒沸後,撇去浮沫,用文火煨1小時,用濕澱粉勾芡,淋上明油,翻勻,盛入盤內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菟絲子性味辛甘,平。入肝、腎經。能補肝腎,益精髓。《別錄》:“養肌強陰,堅筋骨……。”菟絲子與溫補之雞腿,補腎壯陽之牛鞭同烹,能增強補肝腎,益精髓,強筋骨之功效。

蟲草猴頭菇(溫)

【配方】蟲草5克,猴頭菇30克,雞蛋5個,雞脯肉50克,豬肉50克,雞蛋清3個,海米、火腿、香菜、蔥、薑、濕澱粉、雞湯各適量。

【功效】補肺益腎,益精氣,補精髓。適用於腰膝酸軟,喘咳短氣,神疲少食,陽痿遺精,骨質疏鬆等症。

【製作】

1.將蟲草用白酒浸泡2小時,洗淨泥沙;把猴頭菇水發洗淨,切成薄片,用1個蛋清和濕澱粉拌勻;鍋內放入素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拌好的猴頭菇和蟲草,滑好撈出,擺在碗內,加精鹽、料酒,上籠屜蒸10分鍾取出。

2.把5個雞蛋煮熟,撈入涼水中,泡5分鍾,剝去殼,切成橘子瓣形(每個蛋切6塊),取出蛋黃不用;雞脯肉和豬肉剁成細泥,放入精鹽、薑、蔥末、雞湯、雞蛋清調好,澆在切後的蛋白上,再放上海米,用火腿、香菜末點綴一下,上屜蒸熟取出。將蒸好的猴頭菇、蟲草扣在盤當中,再把蒸好的蛋白擺在猴頭菇、蟲草的周圍。

3.鍋內放入油,油熱時,用薑、蔥塊熗鍋,添上雞湯,放入精鹽、料酒,撈出蔥、薑塊,用濕澱粉勾芡,澆在猴頭菇、蟲草、蛋白上即成。

【食法】每周1次,佐餐食用。

【宜忌】適合陽虛體弱的骨質疏鬆患者。

【解析】蟲草性味甘,溫。入肺、腎經。能補虛損,益精氣,止咳化痰。《本草正義》:“保肺,益腎,補精髓,止血化痰,已勞咳。”猴頭菇甘溫補中,能滋肺腎。二者與營養豐富的雞蛋、雞肉、豬肉同烹,補益作用明顯,對中老年人身體虛弱,腎虛導致骨質疏鬆、筋骨酸痛有一定療效。配合鈣劑服用療效更佳。

韭菜炒蛤蜊(溫)

【配方】核桃仁20克,韭菜50克,蛤蜊肉200克,料酒、醬油、薑、蔥、鹽、素油各適量。

【功效】補腎壯陽,強健筋骨。適用於脾腎虛損,陽痿滑精、骨質疏鬆等症。

【製作】

1.將核桃仁炸香,待用;韭菜洗淨,切3厘米長的段;蛤蜊肉洗淨,切細絲;薑切絲,蔥切絲。

2.把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燒六成熱時,加入薑、蔥、料酒、蛤蜊肉、醬油、韭菜、鹽,炒熟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核桃仁性味甘,溫。入腎、肺經。能補腎固精,溫肺定喘,潤腸。《醫林纂要》:“補腎,固精,潤大腸……。”韭菜味辛性溫,歸肝、胃、腎經。能溫中行氣,補虛散血。蛤蜊肉鹹寒。歸胃經。能滋陰利水,化痰軟堅。三者共用,滋益作用良好,有一定補腎健骨之功。

炒二茸(溫)

【配方】鹿茸粉3克,鬆茸200克,雞肉150克,火腿50片,豌豆30粒,雞蛋清2個,蔥、鹽、芡粉、薑、素油各適量。

【功效】補腎壯陽,益精填髓。適用於腎陽虛,陽痿耳鳴,腰膝酸冷,夢遺早泄、骨質疏鬆等症。

【製作】

1.將鹿茸研成細粉;鬆茸蘑菇洗淨,切成薄片;雞肉洗淨,切成薄片;火腿切成薄片;雞蛋清、鹽、芡粉勾成汁液。

2.將素油放入熱炒鍋內,燒六成熱時,加入雞肉、鬆茸、鹿茸粉、豌豆、腿炒熟,加入薄芡,翻炒即成。

【食法】每周1次,佐餐食用。

【宜忌】陰虛火旺、口幹咽燥者不宜多食。

【解析】鹿茸性味甘鹹,溫。入肝、腎經。能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綱目》:“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健筋骨。”鹿茸與溫中益氣之鬆茸、雞肉、火腿同烹,有良好的溫精填髓之功。

巴戟花籃(溫)

【配方】巴戟30克,水發冬菇12個,淨蝦仁150克,豬肉100克,蛋清1個,料酒、冬筍、熟火腿、香菜、雞油、精鹽、雞湯、濕澱粉各適量。

【功效】補腎陽,強筋骨,益精髓,壯身體。適用於腰膝無力,關節酸痛,陽痿,早泄,少腹冷痛,遺精等症。

【製作】

1.巴戟去內硬梗,切段,烘幹,研成細粉;豬肉去皮,洗淨,切成條塊和蝦仁一起用刀剁成細泥,放入碗內,加入蛋清、雞湯、巴戟粉、料酒、精鹽,用筷子攪勻。

2.把冬筍切成塊,並切成圓筒形狀共12個,筒內抹入八成滿的蝦泥,擺在盤內;水發香菇洗淨,去蒂把,抹上蝦泥,放在冬筍上麵;火腿切成末,撒在冬菇內的蝦泥上,將香菜切成末撒在冬菇上。上屜內蒸透取出。

3.炒鍋內放入雞湯、精鹽,湯開後,用濕澱粉勾芡,淋點雞油,澆在冬菇上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巴戟辛甘,溫。入肝、腎經。能補腎陽,壯精骨,祛風濕。《本經》:……陽痿不起,強筋骨。”巴戟與溫補之冬菇,蝦仁、豬肉等同烹,可溫脾腎而益精髓,強筋骨。

巴戟燒蝦(溫)

【配方】巴戟30克,鮮茭白250克,蝦250克,素油、醬油、料酒、白糖、鹽、蔥、薑、蒜、雞湯各適量。

【功效】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適用於腰膝酸軟,關節疼痛,陽痿遺精,風寒濕痹等症。

【製作】

1.將茭白洗淨,切片;蝦用溫水洗去泥沙,控幹水分;蔥、薑、蒜切末;巴戟放沙鍋中煮40分鍾,取藥液適量。

2.炒鍋內放油,燒至六成熱時,用蔥、薑、蒜熗鍋,下入蝦、料酒,再放入茭白煸炒,添入醬油、白糖、鹽、雞湯、巴戟藥液,在文火上煨30分鍾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