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職場生存策略(2 / 3)

5.勇於負責

自古以來,敢於承擔最大責任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最大的成就。一個不敢負責,有了功勞就往自己身上攬,有了錯誤就推個一幹二淨的人,有可能在某段時間裏風光無限,卻永無可能到達更高的位置、承擔更重的責任。因為他從一開始就不想擔負這樣的擔子。

6.爭取屬下的支持

在有些人的印象中,做好工作的關鍵是要做好老板安排的工作,討老板開心。這很有道理,但也不盡然,更多的時候,部下的支持,是升職的關鍵。陳紅是在一家IT公司,一開始,她因一絲不苟、堅持原則而獲得公司高層的一致好評。原本這些做法不能算是缺點。但在手下眾員工的眼裏,她的做法與其他部門經理卻非常不協調,與公司的整體氛圍也嚴重不符。大家得出結論,這個經理太苛刻了……最後,大家聯名給董事長和總經理寫信,要求撤換該部門經理。其他部門經理,也默許此建議。最後的結果是,眾怒難犯,公司高層經討論後,撤換了陳紅。

7.關心部下,要堅持原則

正因為部下的支持,是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所以要對部下關心。但這種關心,不能失去原則。如果到了稱兄道弟、勾肩搭背的程度,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管理就難啦。寬嚴有度,才是一個領導者對部下應有的態度。

8.正確對待來自上司、屬下的批評和建議

如果認為他們批評錯了,就要堅持原則。堅持,會使自己贏得真正的尊重;如果結果證明自己堅持得正確,更能得到敬服。相反,一旦發現自己錯了,就要竭盡所能去彌補,動作要快。

第三節 打造職場個人品牌

時下,全球經濟進入調整期,眾多企業尤其是IT企業紛紛裁人。在這場裁人風潮中,許多人會失掉飯碗,重尋工作。工作被迫變動,對就業者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管理專家提出,有了個人品牌,才會在職場中成為“不倒翁”。

當今時代,一個人的事業已經從做一份工作、追求一個職業,發展到要建立個人品牌。

美國管理學者華德士提出: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他認為,不隻是企業、產品需要建立品牌,個人也需要在職場中建立個人品牌。那麼,個人品牌的含義是什麼?

1.個人品牌的特征

個人品牌就是個人在工作中顯示出獨特的價值。它就像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一樣,要有知名度,更要有忠誠度。具體而言,個人品牌有幾個特征:

第一,個人品牌最基本特征是質量保障。這一點跟產品品牌一樣。它體現在兩方麵:一方麵是個人業務技能上的高質量;另一方麵是人品質量。也就是說既要有才更要有德。一個人,僅僅工作能力強,而道德水平不高,是建立不起來個人品牌的。

第二,個人品牌講究持久性和可靠性。建立了個人品牌,就說明你的做事態度和工作能力是有保證的,也一定會為企業創造較大的價值。企業使用這樣的人是可以信任和放心的。

第三,品牌形成是一個慢慢培養和積累的過程。任何產品或企業的品牌不是自封的,而要經過各方檢驗、認可才能形成。對個人品牌而言,也不是自封的,而是被大家所公認的。

第四,個人一旦形成品牌後,他跟職場的關係就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像一個企業一樣,如果有了品牌,它做任何事就會相對容易一些。同樣對個人來講,一旦建立了品牌,工作就會事半功倍。

2.如何建立個人品牌?

首先要進行“品牌定位”

要建立個人品牌,首先要對自己做一個定位。弄清幾個問題:你想要成為什麼?你的工作有價值嗎?你有價值嗎?個性不同,每個人的品牌定位就不同。找出自己與他人不同的特點:別人認為你最大的長處是什麼?最值得人注意的個人特點是什麼?

大企業創造品牌的標準方法是“特色—利益”模式,企業思考它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特色,能為客戶或是顧客帶來什麼特殊的利益。這套方法同樣可以運用在個人品牌的建立上。你的特色—利益模式是什麼?

其次,強調學習能力

當今時代知識更新很快,建立個人品牌更要注重學習能力。較強的工作技能是個人品牌的核心內容。在工作場所,能力不強的人想樹立個人品牌難,就像一個產品,客戶服務再好,如果三天兩頭出故障,也會讓客戶下次避而遠之。精深的專業技能是個人品牌建立的重要元素。“個人唯有專精,才能生存,否則別人挑夢幻團隊,不會想到你。”彼得·杜拉克在最新的著作中指出:現在個人專長的壽命,比企業的壽命長。如何將自己的技能和工作的風格,形成一個特色,具備不可替代的價值,這是建立個人品牌的關鍵。

建立個人品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不斷學習新知識、補充新內容。在學習上,一般人常犯的錯誤是漫無目標地學習、跟風學習。社會上會計熱就學會計,電子商務熱就學電子商務,也不管所學的知識對自己職業有沒有用。宋新宇博士認為,要建立個人品牌,就要學習那些對自己職業有用的知識,不要學一些今後可能用得上也可能用不上的知識。

最後,還要學會包裝自己

包裝就是要展現品牌的個性。什麼是成功的包裝?宋新宇博士認為,像商品的包裝一樣,有吸引力的包裝都有共通之處,那就是生命力、明確、信任、耀眼、平易近人。但要注意,過分包裝會適得其反,宣揚也要掌握好度。

裁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並無太多讓人記住的東西。在工作變換頻繁的年代,你不可能永遠屬於一家公司、一個職位,你不是隻能負責某種功能。從現在開始,你是一個品牌,你需要將自己當一個品牌經營。

第四節 職場護身符

職場環境既然是由人所組成的,每個個體的行為,難免都會影響到其它人的想法、整體的氣氛、與工作的進程,想在職場發光發熱,除了具備才華,更重要的還有性格、情商(EQ)、社交等許多看不見的能力。一個人一旦成為工作競技場上的戰士,真正能讓他存活下來的能力其實是:智能。職場考驗的更多的是應變能力、協調能力……等智能。

每個企業都有資源有限的難處,而且難免有分配不均的問題,利用一些手段來增加個人的競爭優勢,不足為奇。每家公司都有兩種組織結構:正式的組織結構是可以用圖表呈現的,而非正式的組織結構就是人際關係,說明白點,職場政治不過是多結交對你自己有益的朋友,少在同事間結怨。

應看清一個事實,在職場上進行政治行為是常態,沒有政治活動才奇怪,那些閉上眼睛假裝沒有職場政治存在的人,無異於過馬路卻不看紅綠燈,或是台風來襲時卻不注意大雨及土石流的消息一樣地危險。

一般談到職場政治,多分為兩類。一類是職場厚黑學,教人如何不擇手段獲致成功、出人頭地,即使勾心鬥角、耍壞使詐、犧牲朋友也在所不惜,另一類則是像卡內基這樣,以較樂觀正麵的角度看待職場政治。兩種取徑,因人而異,不必過度偏廢,最理想的態度是“適度參與”職場政治,但也要懂得時時保護自己。

職場七道護身符

第一道——職場沒有安樂窩

很多人抱著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的心態在看待職場政治,以為隻要能獨善其身就可以遠離是非,但實情是,地球上沒有真正的中立國,職場上也沒有可以明哲保身的人,隻要身在職場中,就是處在是非圈中,沒有所謂的安樂窩可容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