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工作中,有很多管理者都喜歡自覺不自覺地在下屬麵前耍一些威風,以此來顯示他是個領導。但他忘了真正很多企業和政府機關的高層領導人都是和藹可親的,但在他們慈眉善目的背後往往隱藏著超強的管理手段和莫可名狀的管理心機。這就像我們常說的:平靜的海水往往比波瀾壯闊的海水更為可怕。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北風和太陽都對認為自己才是最有力量的,但彼此都不服氣。於是他們決定:誰能使得行人脫下衣服,誰就勝利。
北風一開始就猛烈地刮,吹得樹葉飛到高高的空中久久不能落下。他看到自己的威力,覺得脫下行人的衣服應該綽綽有餘。不料,路上的行人緊緊裹住自己的衣服。北風見此,刮得更猛,還直往行人的脖子裏灌,企圖把衣服也吹壞。行人冷得發抖,便添加了更多的衣服。北風吹疲倦了,卻未見一個行人的衣服被自己脫下來,便讓位給太陽。
太陽最初把溫和的陽光灑向大地,行人脫掉了添加的衣服;接著又把強烈的陽光射向眾人,行人們開始汗流浹背,漸漸地忍受不了,脫光了衣服,紛紛跳到了旁邊的河裏去洗澡。
最後北風羞愧地向太陽認輸。
如何讓員工全心全意地為自己做事,的確是一門藝術。衣服就如同每個人的裝甲,困擾著許多管理者。如北風一般的嚴酷,用高壓和強權的手段,隻會讓員工更加警戒和反感;而如太陽般的溫暖,則會讓他們丟掉所有的裝甲,一心為你做事,尊重你的權力。
3.讓下屬流動起來
軍旅生涯使戴高樂建立了一個座右銘:“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也深刻地影響了他和顧問、智囊和參謀們的關係。在他十多年的總統歲月裏,他的秘書處、辦公廳和私人參謀部等顧問和智囊機構,沒有什麼人的工作年限能超過兩年以上。他對新上任的辦公廳主任總是這樣說:“我使用你兩年。正如人們不能以參謀部的工作作為自己的職業,你也不能以辦公廳主任作為自己的職業。”這就是戴高樂的規定。
這一規定出於兩方麵原因:一是在他看來,調動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這是受部隊做法的影響,因為軍隊是流動的,沒有始終固定在一個地方的軍隊。二是他不想讓“這些人”變成他“離不開的人”。這表明戴高樂是個主要靠自己的思維和決斷而生存的領袖,他不容許身邊有永遠離不開的人。隻有調動,才能保持一定距離,而惟有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保證顧問和參謀的思維和決斷具有新鮮感和充滿朝氣,也就可以杜絕年長日久的顧問和參謀們利用總統和政府的名義營私舞弊。
戴高樂的做法是令人深思和敬佩的。反觀我們的不少行政單位乃至一些國有大型企業,一些領導的身邊卻長期圍繞著固定的幾個人,比如個別秘書,甚至成了一些領導的“腦袋”。沒有距離感,領導決策過分依賴秘書或某幾個人,容易使智囊人員幹政,進而使這些人假借領導名義,謀一己之私利,最後,不僅影響了領導的聲譽,甚至會架空領導的權力。
要保持一定距離,不使身邊有離不開的人,首先要建立領導幹部隊伍的流動機製。比如行政人員,就要通過調任、輪任、輪換(輪崗)等形式加強他們的合理流動,通過流動,使領導幹部的崗位和供職地點不斷輪換,並連帶使智囊、顧問人員轉任。這是領導者與身邊工作人員保持一定距離的重要舉措之一。
其次,領導者要更好地行使權力,承擔職責,既不過多依賴智囊人員,又不主觀武斷,自身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一般說來,除身體條件外,領導者應具備的個人素質包括專業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和心理素質。現代領導者應有廣博的知識,不僅要掌握一般基礎科學文化知識、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和法律知識等,還應有較深的縱向知識,即單科專長,成為掌握業務知識與領導知識的“雙內行”。能力素質包括創新能力與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的具體內容有:洞察力、預見力、決斷力、推動力、應變力等;綜合能力的內容有:信息獲取能力、知識綜合能力、利益整合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行政領導者必備的心理素質是:敢於決斷的氣質、競爭開放型的性格、堅韌不撥的意誌等。
最後,領導具備了較高素質,還隻是“保持一定距離”的前提,領導自身還需勤動腦、多思考,不偏聽偏信。惰性是領導者的大忌,業精於勤,荒於嬉,不用心思去思考工作,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應酬上,一些決策上的事情,則依賴於智囊人員,同樣不能幹好工作。有的領導者,他們在未當領導以前也是比較勤奮的,當了領導之後,則惰性十足,懶於思維,不能拿出自己的主見,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
4.用人格魅力打動下屬
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與手中掌握權力相適應的能力,是一件頗為複雜的事。能力,實際上分兩種,一種是現實的能力,一種是潛在的能力。倘若一個人既無正確運用所賦權力的現實能力,又無正確運用所賦權力的潛在素質,那麼,賦予這樣人某種權力是十分危險的,就算給予了他一定的權力,也難以維持長久,最終必將失去。
領導者要善於展示個人的人格魅力,打動下屬,吸引下屬,贏得他們的信賴和支持。也就是說,權力的擁有者,應當具備對員工的感召力,隻有擁有強烈的感召力,才能一呼百應,令行禁止。而感召力的產生,往往來自於一個人的人格魅力,即個人的品德、情操產生的親和力。許多情況下,這種領導者個人品德、情操產生的親和力,與權力的效力成正比,親和力越強,權力的效力也越大;親和力越弱,權力的效力也越小。
因此,作為一個領導者,無論管理一個工廠、一家公司、一個團體,都要十分注意對領導者個人能力的培養,注意領導者對自己個人品行的修養。隻有真正具備與權力相適應的工作能力,隻有真正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每一個珍惜權力的人,更珍惜權力運用的能力,珍惜自己的人格魅力。
第四節 突出自己的特點
員工常常會用不同的詞語評價自己的老板:嚴厲苛刻,冷峻沉穩,平易近人等等。作為一個領導者,不管員工如何看你,你都要首先做一個有特點的人。每個人都向往完美,但完美隻能是一個不斷被接近的目標。任何人都會有他的特點和長處,敏銳地發現自己的優點比一天到晚檢討自己的缺點更重要。一個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發現自己!發現自己的優勢。隻有知道自己最擅長的是什麼,才能找準努力的方向,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和自己的事業。
1.領導者要有自己的性格特點
萬國是國內一家著名食品公司的老板,他是從軍營走出的企業家。堅韌不拔,雷厲風行,敢做敢為,胸懷坦蕩,勇於承擔責任,萬國將自己的性格特點歸功於部隊的培養和鍛煉,認為這是軍人出身的企業家的優勢。
2001,公司一輛麵包車在給客戶運送食品時捎帶了很多書籍,因為超重把前軸壓斷了,險些釀成交通事故。在公司會議上,萬國承擔了責任,認為作為總裁,沒有製定相應的規定防止麵包車載貨,他負有主要責任。當然,辦公室主任沒有提出建議幫助公司完善製度,也應該批評。但是,萬國肯定沒有司機的事。在民營企業中,這類事故老板不把當事人狠訓一頓已經是夠意思了,更不用說將責任攬上自身。當然,公司很快完善了製度,並且舉一反三。這類帶有軍人性格特點的企業管理故事很多。
高大威猛的萬國就這樣以他的大氣和魅力感染企業,感動員工。企業管理方麵他透明公開,也帶有軍人的氣質和坦蕩。在他看來,公司應該成為一個團隊和戰鬥集體。因此,下屬有缺點毛病他當麵指出,不因為是業務骨幹就照顧你的情緒,也不因為你普通就可以不重視。人際關係簡單,萬國胸懷坦蕩,員工心情舒暢,成功成為必然。
管理者一定要有自己鮮明的性格特點。不管這種性格特點是不是很完美,也不管它會不會在開始時招致很多人的多麼不理解,但時間久了,大家便都習以為常了。如果你細心留意就會發現,我們的身邊經常發生這樣的情形:當有人提起某個人並說他脾氣暴躁的時候,你常能聽到馬上會有人替他辯解說“他就是那樣的人,你不要和他計較”。這恐怕是我們聽得最多的為某個人的性格缺點開脫的話語。
2.培養自己的領袖氣質
在工作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惑,同樣的一個建議或者指令,由不同的領導者發布或下達,往往會產生截然不動的結果。有的員工可能積極主動地完成了任務,而自己的下屬則心不在焉,或者完全為了應付了事。下屬的不同表現,很多時候都是由領導者是否具有領袖氣質所決定的。
在任何一個團體中,總有某一個人充當著核心的角色,他的言行能夠被團體認可,並指引著團體的某一些決策和行動。我們可以把這種人所具備的人格魅力稱為“領袖氣質”。具有這種領袖氣質的並不一定是高層的管理者,在任何一個團體中,小到幾個人組成的辦公室,大到一個集團,總會有一個人具有說服他人、引導他人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領袖氣質”也可以被認為是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對領導者來說,具有領袖氣質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於領導者權力的維護和試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如何在團體中樹立自己的權威形象。可是樹立權威形象,培養領袖氣質,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努力。
(1)學會傾聽
領導學會如何表現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人認為“說”比“聽”更能展現自我。這並沒有錯,但是你是否想過自己所說的是不是能被團體所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時,總是一聲不吭地在一邊靜靜地坐著,仔細聆聽著別人的發言。到最後,他才會站出來果斷地說出自己的意見。因為“聽”首先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同時也可以幫助你了解別人的思想,了解別人的需求,了解自己和別人的差異,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當掌握了一切信息以後,你所提出的意見就會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站在團體的角度上。所以,最後的發言在某種時候,因為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見解也就更深入,更權威。如果你每一次的意見都是相對正確的,那麼自然而然地在他人心中樹立起權威形象。
(2)重視身邊的每一個人——從記住別人的名字開始
你要讓別人重視你,樹立起你的權威形象,就必須要學會重視別人。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交流增多,“Hi”一聲就可以認識一個新的朋友。也許對你來說,要記住每一張新麵孔實在不是一件易事,於是,再次見麵卻想不起他人名字的尷尬場景便會常常發生在我們身上。可是有誰意識到這其實是對他人的一種忽視和不尊重呢?心理學家發現,當許多人坐在一起討論某個問題時,如果在你發言中提到了多個同事的名字及他們說過的話時,那麼,被提到的那幾個同事就會對你的發言重視一些,也容易接受一些。為什麼一個稱呼會引起這麼大魔力呢?那就是“被重視”這個因素在起作用。所以,讓我們從記住別人的姓名做起,重視身邊的每一個人。才能得到其它人的重視和尊重。
(3)從大局的利益出發
一個人待人處世如果隻從自己的利益出發,那就不可能得到團體的認可,也更談不上樹立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權威形象了。
王偉在一家集團的市場部工作,每一個月初部門都會招集地區級主管開定價會議,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王偉提出的定價總得不到認可,甚至還遭到負責其它地區的同事的排斥,他覺得很苦惱。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裏,另一個地區的主管對他吐苦水,讓他找出了原由所在。事情很簡單,因為王偉所在的地區銷售情況很好,而且競爭對手少,相對而言,就可以製定一個比較高的價格。可是其它地區競爭對手的實力較強,市場的吞吐量又不是很大,銷售價格如果定得高,便不可能完成銷售目標。王偉恍然大悟,原來他隻考慮到自己所在地區的情況,沒有從大局考慮,他所提議的定價自然得不到大家的認可。其實這種情況常常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發生。因為人總是會自覺或不自覺的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和處理工作,如果你學會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你就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
(4)果斷地提出自己的意見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幾點,那麼我相信,你已經取得了大家的信任與尊重。但是如何來表現你的權威呢?你平時成績必須要做到自己心裏有底,說話要堅決。
有些人,在工作中麵對某些問題時,明明有自己的見解,卻思前想後,猶猶豫豫,等到其它同事提出時才懊悔不已。一次一次的錯過,使得你失去了很多表現的機會;還有一些人,平時說話老是模棱兩可,明明是一個正確的意見,卻讓他人產生模糊的感覺,這也會讓他人對你的權威性產生懷疑。
所以,當你考慮好了,請果斷的提出你的意見。
第五節 端好領導的架子
提起上司、領導,多數人的感覺是“架子大”、“官氣十足”。而且人們總是習慣用“架子大”來形容某些上司脫離群眾,目中無人。但是我們要說,“架子”決不僅僅是一個消極、負麵的東西,而有著它積極而微妙的意義,成為許多人領導和管理下屬的一種十分有效的藝術性方法。
1.過於謙和會適得其反
大軍是某公司新任的營銷總監,奮鬥多年,終於由一名普通員工成為了一名管理者,大軍滿心歡喜,眉宇之間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為了展現自己對屬下的親和力,與他們打成一片,大軍每天上班都是第一個到辦公室,見了人都是自己先主動打招呼,辦公室裏的飲水機沒水了,他也趕緊扛上一桶新的去換上。但漸漸地,他感覺到,每天這樣工作很累,身心俱疲,沒有原來活得那麼自在了。隨著新鮮感的淡化和激情的減退,大軍不再像原來那樣積極了。於是,同事和下屬都在私下紛紛議論,說他沒有原來表現好了,真是當了官之後,就不一樣了。為此,大軍十分苦惱。
有的人剛提拔來到一個新的單位,或者剛升遷到某個新的職位,便總想混個“好人緣”,想盡可能地表現自己的謙和,這本來無可厚非的。但如果領導者過分的謙和的話,常常是事與願違。尤其是臨時“包裝”出來的積極是不長久的,是很容易隨著時間而衝淡的。這時候你便會感覺到什麼叫“得不償失”。大家對你的非議,比原來被你的表現“培養”的好感還要多。
人往往就是這麼奇怪:你做得越完美,人們對你的期望值就越高;相反你略有瑕疵,人們反而更能夠包容你。所以,請記住:不論什麼時候,不能隻想充當老好人。作為管理者,在適當的時候適當地擺擺架子,往往能給自己平添幾分威嚴。
2.領導者要與下屬保持“安全距離”
“架子”其實可以理解為一種“距離感”。許多上司正是通過有意識地保持與下屬的距離,使下屬認識到權力等級的存在,感受到上司的支配力和權威。而這種權威對於上司鞏固自己的地位、推行自己的政策和主張是絕對必要的。如果上司過分隨和,不注意樹立對下屬的權威,下屬很可能就會因為輕慢老板的權威而怠惰、拖延甚至是故意進行破壞。所以,上司在必要的時候,要通過“擺架子”來顯示自己的權力,進而有效地行使權力,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領導者還能通過“端架子”,從而使自己顯得比較神秘。因為領導處於各種利益、各種矛盾的焦點上,他若想實現自己的目的,就必須懂得掩藏自己,使自己的心機不被窺破。如果下屬很容易就揣摸到上司的心理,他就很可能利用之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從而危及或破壞上司意圖的實現。而不暴露自己的最好辦法,莫過於增加與下屬的距離,減少接觸,使自己保持一種神秘莫測的狀態。
許多領導最頭痛的便是事無巨細都要親自處理。他們更希望自己抽出時間和精力來處理大事。而隨和的言行會使下屬產生一種錯覺:這個領導好說話,是不是讓他解決一下我的問題……這樣,勢必會使許多下屬抱著僥幸的心理來請求領導的親自批示,而一旦不能滿足又會心生怨恨。所以許多領導就喜歡利用這種“輕易不可接近”的“架子”來逃避細小瑣事的煩擾,把更多的腦力用於謀劃大政上。所以,“架子”有助於領導處理政務。
3.“架子”還會使領導增加儀表魅力
無論是誰,都有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願望。不同的人價值觀不同,實現價值的程度也不同。但就中國人而言,通過獲取權力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和社會價值一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衡量標準。毫無疑問,領導也需要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滿足感,有些時候,他還會因此而顯得沾沾自喜或洋洋得意,不自覺地表現為某種“架子”。可以說,這種心態在中國的不少人中還是相當普遍的。所以,領導的“架子”決非是一簡單的道德問題,它還包含相當的領導藝術的奧妙,更有著心理學上的微妙含意。
曾有政治學家論證說,群眾都有服從權威的傾向。而領導通過得體的“架子”而表現出來的自信心、意誌力、傲視群雄的態度以及淩駕於眾人之上的氣勢則有助於增加自己的權威,使自己顯得更有魅力,顯得更像領導者,更能從形象上喚起別人的敬佩和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