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高處不勝寒,這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身處顯位的領導者,更加能夠理解競爭的殘酷和世事的無常,他們也更加明白,謀大事者,必有大智慧。每一個領導者都要有自己的非凡之處,都要有過人的謀略。所以,他們在為人處世的時候,謹小慎微,力爭每一步棋都走得恰倒好處。
第一節 三思而後行
不管是領導者還是普通人,在做出一個決定之前,都要慎重考慮,養成“三思而後行”的習慣。尤其是管理者進行決策的時候,更要按照民主決策、科學決策、依法決策的程序辦事。每遇大事、每作決定,都要反複權衡,周密考慮。否則,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而輕率行事很可能事與願違。
有這樣一個小寓言。兩隻青蛙住在池塘裏,夏天的時候,池塘幹涸了,他們不得不離開那裏,四處尋找安身之處。他們來到一個很深的井旁,其中一隻不假思索地對另一隻說:“喂,朋友,這裏井水多好啊!讓我們一起到這井裏去住吧。”另一隻回答說:“這裏的水如果也幹了,我們又怎麼爬上來呢?”
這個故事就告誡我們,凡事要三思而後行,切不可輕率從事。
1.不做沒有意義的事
很多人喜歡做事,急於完成每一件事,他們覺得通過做事能夠學習,能夠成長。這種積極性是好的,但學習要有目的,成長要有方向。“80/20法則”告訴我們: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20%的顧客可能帶來80%的收入,20%的錯誤可能導致80%的產品質量不合格,20%的人際關係可能為你帶來80%的機會。同樣的,20個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人,他們的重要程度超過其他80%的人。而隻要你很好地對待他們或者說他們能很好地回應你,你的生活基本上就會是幸福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要做的事情中,隻有20%對於未來的成功具有80%的重要意義。
根據帕累托法則,我們要將80%的時間與精力,放在20%重要的人和事上麵,成功就會來得更快。遺憾的是,人們對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與事卻往往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反而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人和事上耗費了太多的精力、時間、金錢和感情。浪費了多年時間以後才醒悟,但昔日卻無法重來了。正因為如此,管理學家尤金·葛裏斯曼反複強調,一定要:“集中精力在能獲得最大回報的事情上,而盡可能不要花費時間在對成功無益的事情上。”
不值得做的,千萬別做。因為不值得做的事,會讓你誤以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消耗大量時間與精力後,得到的僅僅是一絲自我安慰和虛幻的滿足感。不值得做的事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加你的成本,拖得越久,你的代價越大。做好20%對你重要的事,其餘80%的事情會隨著時間自動消失,或者由另外認為這些事重要的人來完成。曾經有一個企業家說過,當他麵對某件事時,總是按三個步驟來判斷:能否不做、能否讓別人做、如果一定要自己做,能否用最簡單的方法做。這個方法讓他的事業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所以,每一個人在做一件事之前,都要先問問自己:“這件事有意義嗎?值得做嗎?”
2.決定總在思考後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給他們三個一人一個要求。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三年過後,第一個衝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裏鼻孔裏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隻見他手裏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裏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裏還懷著第三個。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係,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們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我們的抉擇將決定我們三年後的生活。因此,不管我們做出什麼決定之前,都要經過縝密的思考和研究,不斷地告誡自己,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3.為自己留條後路
在一片茫茫沙漠的兩邊,有兩個村莊。要到達對麵的村莊,如果繞過沙漠走,至少需要馬不停蹄地走上20多天;如果橫穿沙漠,隻需要3天就能抵達。但橫穿沙漠實在太危險了,許多人試圖橫穿,卻無一生還。有一天,一位智者經過這裏,讓村裏人找來了許多胡楊樹苗,每半裏栽一棵,從這個村莊一直栽到了沙漠那端的村莊。智者告訴村裏人說:“如果這些胡楊樹有幸成活了,你們可以沿著胡楊樹來來往往;如果沒有成活,那麼每一個行路者經過時,都將枯樹苗拔一拔,以免被流沙給湮沒了。”結果,這些胡楊樹苗栽進沙漠後,全都被烈日烤死了,成了路標。沿著這些路標,兩村人平平安安地走了十幾年。
一年夏天,一個外地僧人堅持要一個人到對麵的村莊去化緣。大家告訴他說:“你經過沙漠的時候,遇到要倒的胡楊一定要向下再插深些,遇到即將被湮沒的胡楊,一定要將它向上拔一拔。”僧人點頭答應了,然後就帶了一皮袋水和一些幹糧上路了。遇到一些就要被沙塵徹底湮沒的胡楊時,這個僧人想:“反正我就走這一次,湮沒就湮沒吧。”他沒有伸出手去將這些胡楊向上拔一拔;遇到一些被風暴卷得搖搖欲倒的胡楊時,這個僧人也沒有伸出手去將這些胡楊向下插一插。但就在這位僧人走到沙漠深處之時,靜謐的沙漠驀然間飛沙走石,許多胡楊被湮沒在厚厚的流沙裏,也有一些胡楊被風暴卷走了,沒有了蹤影。僧人像沒頭的蒼蠅似的東奔西走,卻再也走不出這片大沙漠了。僧人在氣息奄奄的那一刻十分懊悔:如果自己能按照大家囑咐的那樣做,那麼即使沒有了進路,還可以擁有一條平平安安的退路啊!
從古到今,人們都強調做事要有破釜沉舟的精神。但事實上,沒有哪個優秀的將軍是真的不考慮萬一敗仗之後的退路,隻是不跟下屬說明,以免自亂軍心而已。給自己留退路,留活路,並不是逃避責任或懦弱的表現。而是為了保證生存,保存實力,以利再戰,以利持久作戰,以待有利時機的到來。
人的生存與發展,依賴於千絲萬縷的社會關係,所以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要做得太絕,得為自己留一條後路。在與人交往中,一些人為了謀求個人利益,在別人背後放暗箭,中傷別人,甚至於在別人處於逆境時落井下石,這是在破壞自己的人脈。一個人無論多麼成功,也不能擔保自己沒有倒黴的時候,那時,還有誰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所以得饒人處且饒人,留條活路給別人,也是在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第二節 不可漏底牌——深藏不露的技巧
曾國藩練兵時,每天午飯後總是邀幕僚們下圍棋。一天,忽然有一個人向他告密,說某統領要叛變了。告密人就是這個統領的部下。曾國藩大怒,立即命令手下將告密者殺了示眾。一會兒,被告密要叛變的統領前來給曾國藩謝恩。曾國藩臉色一變,陰沉臉,命令左右馬上將統領斬首。
幕僚們都不知為什麼,曾國藩笑著說:“這就不是你們所能明白的了。”說罷,命令把統領斬首了。他又對幕僚們說:“告密者說的是真實的,我如果不殺他,這位統領知道自己被告發了,勢必立刻叛變,由於我殺了告密的人,就把統領騙來了。”
蒙蔽別人最關鍵的在於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和目的。不能讓人發現,更不能讓人預見,所以詐者蒙蔽他人時時,常玩的把戲便是聲東擊西。假裝瞄準一個目標煞有介事地倦攻一番,其實暗自瞅準別人不留心的靶子,然後伺機施以致命打擊。有時他似乎不經意間流露出自己的心思,實際上是在騙取他人的注意和信賴,目的在於突然發難而出奇製勝。
1968年春天,捷克斯洛伐克掀起一個自上而下的改革運動。改革派領導人杜布切克接任捷共中央第一書記,改組了中央主席團和書記處,通過了一個具有改革新思想的《行動綱領》捷克斯洛伐克的這一運動不僅激怒了前蘇聯領導集團,也使東歐各國惶恐不安。可是,當8月3日在捷克斯洛伐克達成的華約六國協議公布之後,人們普遍鬆了一口氣。因為,前蘇聯在協議中承諾了不對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軍事行動。一時布拉格市民產生了種種樂觀情緒。
8月20日,一架前蘇聯民航客機出現在捷克上空,在盤旋了幾圈之後,向布拉格機場發出緊急信號,聲稱飛機發生機械故障,要求緊急降落。機場負責人按國際慣例,同意了它的要求。當飛機在機場跑道停穩後,幾十名全副武裝的前蘇軍突擊隊員衝出艙門,迅速占領了機場塔樓,並指揮隨後而來年蘇軍大型運輸機降落。當一輛輛坦克、裝甲車從飛機上開下來,駛向市區時,人們這才明白前蘇聯的真正含義。
原來前蘇聯用了一招緩兵之計,誘使捷克斯洛伐克放鬆了戒備心理。待到時機成熟之後,又來了個暗夜偷襲,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一個國家如此,對一個人來講也是同樣的道理。不管你是領導者,還是一個普通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掌握深藏不露的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和同事相處時,不能表現出你的工作能力太強,要不然你可就樹敵無數了,畢意我們身邊還是平庸者居多,你的強會突顯出他們的弱,此時你可要學會深藏不露。對前輩你得畢恭畢敬,隨時謙虛地請教一些東西,即使那工作個案在你心中早就滾瓜爛熟。說到請教,還要把握好問題的尺度,因為如果問得太難,他們會以為你自恃文才、學識過人,瞧他們不起而故意刁難他們,讓他們難堪下不了台。問得太容易,他們又會認為你是蠢才一個。所以要選選擇那些似難非難的問題,這樣,他們才會認為你是一個好學上進之人。對同輩之人,要本著少說話,多打哈哈,不要過問他們的工作,不然他們會以為你在逞強。在和後輩相處,要像前輩一樣,對他們的生活噓寒問暖,盡量和他們打成一片。這樣,你才會獲得好評如潮,好給將來的晉升和評模拉來一定的選票。
在和領導相處時,你更得深藏不露。在領導麵前,可不要太過突出你的過人才幹,但也不能顯得太愚笨,你隻要表現出比他們略遜一籌就好了。太聰明過人,領導不敢用你,因為怕有朝一日你會把他的位子給坐了,而太愚笨,領導又會瞧你不起,認為你是不學無術之徒。如果碰上領導說錯話辦錯事時,你也得假裝不知。反之,你指出了領導的過錯,他們表麵上可能會裝模作樣的誇獎你一番,但心裏卻恨透了你。那你就得準備在以後的工作中被他找碴了。
如果你還想在仕途上有所作為,那可就要學會一係列的基本功:首先要具備一對金睛火眼,是用來察顏觀色的;還要有厚實的馬屁功,要拍得領導舒服受用,而這一切卻要做到不顯山露水,這才算到家;要做到深藏不露,有時還難免不了放下自尊認一下孫子;還要出手大方,多在杯中和領導以及各位階級兄弟姐妹連絡連絡感情。有了這些厚實的基本功,才會為你日後仕途上的飛黃騰達奠定基礎。
蒙蔽別人絕非奸邪之人的專利,它亦可用於達成這好事善舉。例如在人際交往中,人們都是懷著一定的目的展開交際活動的,或者為了尋求友誼,加深感情;或者為了交流切磋,互通信息;或者為了尋求合作,獲得利益;或者為了求得幫助,擺脫困境。一般情況,交際雙方有了明確的交際目的,便於雙方的互惠互動,可以互相呼應。但有時,交際目的過於顯露,反而會有礙合作,不利於交際目的實現。這就需要隱蔽交際目的。
第三節 贏得名氣,贏得財富
企業管理者在帶領自己的企業不斷向前發展,在商海沉浮,搏擊風浪的同時也在工作中不斷打造出自己的個人品牌,在這個充斥著品牌至上的時代,企業家們也在成就著個人品牌,個人品牌也是企業品牌。隨著中國企業的不斷成熟一個個的名字在我們的媒體上不斷地出現,並且和它們的企業休戚相關,有這樣的一句話:如果沒有張瑞敏海爾將會怎樣?沒有柳傳誌聯想將會怎樣?他們在不斷實現個人夢想的時候,也成就了一個個企業的傳奇。品牌是一種無法複製的優勢,美國著名家電公司惠而浦執行總裁惠特克說:“如果我們擁有客戶忠誠的品牌,那麼這就是其他競爭廠家無法複製的一個優勢。”“商海沉浮,適者生存”,企業管理者如果想在越來越激烈的商場競爭中取勝,就應該從現在開始,把自己當作一個品牌去經營先為自己贏得名氣。
商場中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叫做“先做名氣的賺錢”。馳騁商場,名氣總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一種無形的價值,一筆無形的資本。一個企業有了名氣,客戶會不遠千裏慕名而來,而隻要有了名氣,就能真正樹立起自己的形象。
清朝巨商胡雪岩就是一個善於運用名氣的人。一次,為了彌補軍費糧餉的不足,朝廷決定由戶部發行官票。戶部官發行自然少不了錢莊,發行方式也就是由各錢莊派購,認購戶部官票無疑是要擔風險,雖然官票上明文寫有“願將官票兌換現銀者,與銀一律”的字樣,但如果官票發行太多太濫而現銀不足,以票兌銀就是一句空話。當然,在很多錢莊認為這是一個虧本買賣時,胡雪岩迅速開始了認購官票。
因為在他看來,官票的認購就是幫朝廷的忙。隻要是幫朝廷打勝仗的生意,哪怕虧本,也要做。短期看,這是吃虧,長遠看卻是放長線釣大魚。放下去資本自然是要收回,隻要官軍打了勝仗,時世一太平。百業待興,什麼生意都可以做。那個時候,也就可以收回先前投下的資本了。自己為朝廷幫過忙,出過力,朝廷自然會加以回報,處處提供做生意的方便,到時候還怕不能發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認購戶部官票也顯示阜康氣魄,為阜康掙得名氣的機會。目前各大錢莊同行都心存猶豫,大家互相觀望,都怕認購官票太多,包袱太重,如果這時阜康站出來大膽認購,一方麵能夠在同行中顯示阜康臨事不懼的氣派,顯示阜康的實力,另一方麵也能顯示同行的義氣。阜康在同行中的名氣和地位,一下子就起來了。
要認識到名氣就是亮閃閃的銀子。經商第一步先要做名氣,名氣一響,生意就會熱鬧,財寶會滾滾而至。名氣是一種無形資產,企業管理者決不應該放過任何一次能揚名的機會。
知名度表示的是一個組織或個人被社會公眾所知曉接受的幅度範圍。在當今信息社會,知名度對一個組織或個人的生存與發展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要使自身贏得相當程度的知名度,就必須注意廣泛而靈活地運用多種傳播手段,並善於借助一定的事件和媒介,長期地、循序漸進地保持並增益其聲名。那麼,如何才能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讓大家都認可自己呢?
1.重諾守信
據《商君書》記載,商鞅為了使秦國強大起來,說服秦王準備在秦國變法,並且製定了新的法律。為了讓百姓相信新法不同於過去,是能夠堅決執行的,他在京城南門口立了一根大木,並下令說:“誰要能將這跟木頭從南門搬到北門,就賞他五十兩銀子!”很多人摸不著頭腦,不相信有這樣的好事,擔心商鞅的許諾不能兌現。
就在大家猶豫不決時,有一個男子卻扛起了木頭,從南門一直走到了北門,商鞅當場表示祝賀,並兌現承諾,親自賞給他五十兩銀子。如此一來,人們都相信商鞅說的話是算數的,在推行他所立的新法的時候人們就遵守了。而正是由於商鞅的重諾守信,才在大家心目中樹立了威信,很快讓秦國迅速發展強大起來。
古人很講究言不在多,但必須重諾守信的道理,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在今天,守信更成為一個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中國,有相當多的企業和領導提到自己的理念時也總會出現守信這兩個字。
當然,守信大家都知道說,也都明白是怎麼回事。然而,總有些人會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而不能遵守他的諾言。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在這方麵尤其應該重視。特別是有一些企業管理者,一旦下屬做了一件讓自己很滿意的事的時候,總會脫口而出許下一個諾言。而這個許諾又很多都和升職、加薪有關,這就讓下屬引頸期盼。可由於是無心之過,企業管理者也許說過之後就忘記了,而最終的結果是極大地挫傷下屬工作的積極性。
另一方麵,領導人不遵守自己的諾言將會使下屬很快產生對企業管理者的不信任感,而得不到下屬信任的企業管理者是不可能帶領自己的團隊做出優秀的成績的。企業管理者的成功總是和團隊工作人員的努力分不開的,所以尤其不能輕視自己對下屬的許諾,要麼堅決不許諾,許諾就一定要遵守,哪怕最後會帶來一些損失,否則,作為企業管理者失去的東西將會更多。
2.積極心態
(1)積極的心態是成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