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被遺忘的超現實主義女畫家們(1 / 2)

被遺忘的超現實主義女畫家們

萬象

作者:Priscilla Frank

“我相信,夢幻和現實這兩個表麵上如此矛盾的狀態,將來會在某種絕對現實,也就是超現實中得到解決。”

法國作家、超現實主義創始人安德烈·布勒東在《超現實主義宣言》中這般解釋。這份發表於1924年的文本奠定了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基礎,它有一個顯著特點,用布勒東的話來說是“純精神的無意識行為”(pure psychic automatism)。

出現在1920年前後的先鋒文化運動中那些和超現實主義息息相關的名字有:馬克思·恩斯特、薩爾瓦多·達利、曼·雷、漢斯·阿爾普、馬塞爾·杜尚以及伊夫·唐基等。

不可思議的是,他們都是男人。

值得慶幸的是蘇富比拍賣行希望大眾平等的認可更多女性藝術家,她們也通過鋒利的線條和大膽的顏色表達了內心世界錯綜複雜的細節。即將到來的展覽“探尋女性藝術家:女性和超現實主義”(Cherchez la femme: Women and Surrealism)上將會見到我們熟知的弗裏達·卡羅和利奧諾拉·卡靈頓,也會見到連超現實主義狂熱分子都叫不上名字的女藝術家們。

策劃該場展覽的蘇富比副總裁朱利安·道斯說:“超現實主義男性藝術家們把女性看做欲望的對象,而超現實主義女性藝術家們則帶我們看到女性的內在。”

根據這個展覽的期望,這裏有七個應該被記住的超現實主義女性藝術家。

多蘿西婭·坦寧(1910-2012)

“將你的目光保留在內心世界,遠離廣告、白癡們和電影明星,除非你需要點樂子”,坦寧說。這位自學成才的超現實主義女畫家於2012年去世,享年101歲,她的油畫用精心描繪的富有想象力的色彩世界迷惑了公眾的心。

她最著名的作品是創作於1942年的自畫像《生日》:胸部裸露,身著破舊的莎士比亞裝束,腳下匍匐著一個神話般的毛茸生物,有著黑色的翅膀。在她身後,無盡的大門延伸向遠方。

“當我在1936年看到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展時,超現實主義畫派大膽宣揚潛意識的糾結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探索心靈尋找它的秘密,美化它的異常,”她繼續說道:“我趕到跳入其中的強烈衝動——順便說一下,此前我已經淪陷了。不管怎樣,我加入了。他們是一群非常有吸引力的人,愛紐約、愛靈機妙語、愛遊戲人生。”

坦寧後來成了知名作家、詩人,並與雕塑家馬克思·恩斯特墜入愛河。兩人結婚30年,直到1978年恩斯特去世。

萊昂諾爾·菲尼(1907-1996)

菲尼出生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在意大利長大。她從未接受係統的教育,並在青少年期間,因為眼部疾病不得不幾個月都蒙著繃帶。在此期間她放開了想象的翅膀,並隨後通過其作品展示。受到藝術家希羅尼穆斯·博斯和布龍齊諾的熏陶,她以病態描繪強大和性解放的女性著稱。

混合了閹割、易容和揮舞著刀具的形象成為她大膽想象力的標誌。並且在1942年開創了由女人創作的男性情色裸體肖像的先河。她作品中明顯激進的女權主義也延展到她的個人生活。她是一名驕傲的雙性戀並經常宣稱她對婚姻的想法。

這個波西米亞It Girl常常把頭發染成藍色、橙色、紅色或金色,在參加派對時裝扮成一個男人,或隻穿靴子和羽毛披肩去。她說:“我一直如此,一直熱愛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戲。”她也是17隻波斯貓的媽媽,並與它們同床共枕,同桌而食。

凱·薩奇 (1898-1963)

薩奇出生於一個富裕的紐約家庭,父母離異後她隨母親搬到意大利。直到1930年後,她與一位年輕的意大利貴族的婚姻結束後,薩奇發現了自己對超現實主義的熱情。“我稱凱·薩奇是位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是因為她作品中的悖論和幻覺產生令人不安的共鳴,這是安德烈·布勒東他們那夥人珍視的品質。”她的傳記作者朱迪斯·D. 蘇澤寫道。“更重要的是,她以一位藝術家的核心形象,忠於她的超現實主義身份。”

薩奇的作品有建築感,圍繞著陰影和各種折疊的材料描繪,1940年薩奇嫁給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伊夫·唐基,伊夫死後,薩奇說道:“伊夫是我唯一的朋友,他懂得一切。”這之後薩奇停止了工作,部分由於白內障影響了她的視力。後來這位藝術家在1963年自殺,她在遺書中寫道:“在我還不認識伊夫時,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我在等你》,於是我來了。現在他又在等我——我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