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下子多了不少假期,雙休日就不用說了,還有春節、五一、國慶三次長假,國人理直氣壯地南來北往、遊山玩水,很有些閑情。要是放到二十多年前,別說沒錢,就是有你也沒有那個豹子膽,敢說自己有閑。
“閑”字不知道招誰惹誰了,一露麵就歪歪倒倒地不正氣。“遊手好閑”固然不行,“忙裏偷閑”又有幾分鬼祟,就連“閑聊、閑逛、閑耍”也不是什麼好東西,說“閑言”、發“閑愁”、生“閑氣”就更使不得。似乎隻有“眼睛一睜忙到天黑”才是正道,至於忙些什麼,忙出了什麼名堂倒不那麼重要了。不信你隻管隨便問人,特別是男人,十個有九個半準回答你:忙啊,忙得屁滾尿流、天昏地暗、晝夜不分、連自己姓什麼都忘記了。還有半個沒說忙,那也是因為忙出病來了,人歇著腦子還歇不下來。
但要是再往下問忙出啥了,便十個有十個會謙虛為懷,不無遺憾地搖頭道:瞎忙呢。什麼都沒忙出來。反正口說無憑,又不是年終總結,評功擺好,白紙黑字地寫那就是另一碼事了。也幸虧是謙虛,若真是一味“瞎忙”,那就很可能南轅北轍,越忙越捅婁子了。
與閑掛鉤的好像都不是要人要事,“閑人”、“閑身”、“閑官”、“閑職”、“閑坐”、“閑居”……就不大能拿到場麵上來說。但想想又糊塗了:難道人類幾千年上下求索奮鬥不息,不是為了活得更瀟灑更享受更有閑暇更有質量,而是為了活得更忙碌更沉重更不得閑更沒水準嗎?
工作時當然是應該忙的,而且要忙得科學有序效率高。休息時就另當別論了,該閑不閑也不對。
過去總說會休息才會工作,這話沒錯,但反過來我們也可以說,好好忙是為了更好地閑,閑得健康閑得開心閑得有情趣。
不管是總統主席還是平民百姓,都不能像穿了紅舞鞋一般連軸轉,有忙有閑有張有弛才構成精彩人生。就說這春節吧,堅守崗位是少數,“閑雜人等”占大頭,這有什麼不好!有的閑遊山水,有的閑逛街市,有的閑聊大天,有的閑居家中,有的閑喝閑酒,有的閑讀閑書……閑來更覺日子好,閑後再為工作忙。
從韓國旅遊歸來的春兒一身風塵滿臉喜氣,大叫出去玩比在廣州過癮多了,明年要去澳大利亞,辛苦賺的錢花了也值;小菊平時搞營銷已走遍神州大地,好不容易放幾日假就閉門謝客打死不肯見人;鄭經理是個快樂的單身女,過節沒什麼應酬,她每日一鍋粥算是好好清理了一回腸胃;麗麗正在讀大學三年級,住校很少看電視,放假便借來幾套熱播的連續劇VCD,在家和男友一起美其名曰:從早到晚惡補藝術課;平平最愛的休閑活動是打網球,她和幾位死黨球友天天泡在網球場,一時間樂不思家;阿欣最有個性,她說春節七天她的蜜月還沒度完,每日裏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和外地趕回來的新郎做愛,欲仙欲死的感覺讓她急切地渴盼下一個七天長假。這就叫各有各的閑法。
能否在該閑的時候閑下來,得看一個人的造化。老把自己當個大角色就別想消停,單是那虛假繁忙就可以把你折騰得跟真的太忙一樣。我見過一個芝麻官,官至副科還是個閑職,可那架勢就像管著一個國家,每天把報紙看得那個仔細呀,還圈圈點點寫批文。周末他也要回辦公室呆幾個小時依舊是看報,家裏任何事都指望不上他。最近聽說競爭上崗他沒聘上,他老婆倒是鬆了口氣說這回該閑了吧,想不到他貓在家裏也是該做的不做,該閑的不閑。
會閑的人大多除了主業還有幾樣業餘愛好,或者琴棋書畫、花鳥蟲魚,或者烹調裁剪、電腦旅遊,或能說會侃、善舞能歌。這樣才能閑出情趣閑出雅致閑了不白閑。
我就不愛聽人說工作之外啥也不會,也沒興趣。表麵是自我批評,骨子裏有那麼點兒自我讚揚,至少沒鬧明白完整人生的含義。人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怎一個“做”字了得。還是那句話:該閑不閑也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