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客的成長環境和未來(1 / 1)

創客的成長環境和未來

聚焦

作者:沈南鵬

我們這個行業,在過去十年二十年,如果對創新企業有所支持,都是在不斷尋找下一個創新的想法、創新的產品,和有想法的企業家。創新不僅在中國發生,也應該是全世界必須麵臨的一個問題。

不創新就會被淘汰。互聯網正在改變每一個行業,今天我們看到大部分崛起的是阿裏巴巴、騰訊、百度、小米、京東,美國也是一樣,絕大部分公司在信息科技行業。但創新不僅僅在互聯網科技,比如醫療行業,2014年在美國上市的新企業中,醫療企業的數量和互聯網企業的數量幾乎是一樣的。

甚至在傳統行業當中,創新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比如服裝行業,美國有一家公司,有比較長的曆史,1981年誕生,但是它在2003年的時候一共隻有五家店,今天它的市值是160億美金,超過很多百年品牌公司的市值。這個例子說明傳統行業完全可以做出創新的產品、驚豔的產品,以至於成為一股新崛起的力量。我相信在中國,由於巨大的經濟體量,在這些傳統行業當中的創新才剛剛開始。

隻有市場經濟為主導,優秀企業才能脫穎而出,這樣才能鼓勵企業家投資以技術換取市場空間。監管是必須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期待一個寬鬆而有效的監管環境。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有很多新崛起的現象,包括互聯網金融,但是一個寬鬆的金融環境,能夠讓企業尤其是初創型企業在成長的早期有一段時間不斷優化自己的商業模式,通過行業自律規劃這個行業,這是非常重要的。證券化非常重要,有證券化,有公司上市,企業家才能實現他的真正價值,也隻有證券化,企業家才能有機會通過一定的手段進行收購和兼並。

創業者、創新者的特征是什麼?雷軍做了很好的詮釋,他在多次演講中講到追求卓越和極致。每個企業家做企業的原動力非常重要,利益驅動來自於好奇心和使命感。任何一個企業在開拓一個新業務的時候,一定會產生巨大的風險。過去十年這些成功企業的背後,都有很多失敗的企業,很多資本的浪費,但是這並不阻礙又一批新的企業家抱著願意投資的心態去發展。

今天我們看電商行業走出來的成功企業,從阿裏巴巴、京東商城到唯品會,但是後麵確實有很多企業家嚐試但是失敗了,但這樣的經驗和教訓會為下一次創業提供非常好的基礎。

企業家如果追求短期利益,沒有辦法成就一個偉大的企業。尤其在創新行業當中,需要耐心,需要很長時間的打磨和積累。

作為創新企業其實有一些和傳統企業很不一樣的邏輯和規律。大家知道“木桶理論”,在新經濟當中,恐怕反“木桶理論”是非常正確的,尤其初創性的企業,隻需要在某一個領域做到極致,就可以因這一點而迅速壯大,成為明星企業。如果要求一個早期企業在每一個方麵都很強大,往往會扼殺這個企業起步和成長的可能性。早期企業需要的是專注,把你有的亮點盡可能發揮出來。

扁平的組織架構是互聯網行業麵臨的一個巨大挑戰。今天騰訊的成功不僅僅是過去QQ的成功,也是因為最近五六年微信的成功。這就是需要一個企業在規模達到百億的情況下,能夠把創業團隊融入到公司內部。如果公司內部沒有這樣的創業團體,同時公司外部有很多資金支持的小企業,恐怕你很難競爭。所以,公司的組織架構已經跟原來不一樣了。我們不再講究很多的條條框框,KPI已經不再是一個合適的考核指標。

今天中國已經有了很好的創新創客的團體,但還是應該用更多的力量。首先是資本的力量,過去十年,幾乎每一家上市走出來的創業公司後麵都是有風險投資和PE的支持,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我們希望有更多資金的支持。比如商業銀行的支持,比如戰略投資者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一個社會擁有一種非常好的創新和文化的意識。

今天中國創業的氣氛來自過去十年、二十年的教育,但是這樣的教育環境還是跟歐美很多地區有差距,我們需要強調更多的想象力和個性。我相信未來的十年,我們中國在創新創業中有更多更好的機會。

85後和70後是不一樣的,85後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他的成長是伴隨著互聯網起來的,今天互聯網在整個產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他們有更好的基礎,比我們前一輩的企業家做出更好的成績。同樣,我們也看到,中國在非互聯網的創業當中,也有很多新的爆發點。

今天我們談論更多的是BAT、小米、京東,但是我相信五年十年以後,像華大基因、貝達藥業這樣的企業也會成為中國的驕傲。(摘編自作者在第十三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的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