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新來自長尾,創業源於創客(1 / 2)

創新來自長尾,創業源於創客

聚焦

作者:程天縱

第三次工業革命:

原子與比特的結合

我最近看到一些報道,說到2020年的時候,會有三百億件新的東西上網。那這些東西是什麼,就是物。這個代表一個很大的商機,所以我認為下一波是物聯網,而且創客運動是一個推動物聯網最重要的一個運動。

《創客》將第三次工業革命定義為“從2005年開始”,為什麼?因為2005年開始出現了創客運動,創客運動將原子和比特結合了。

半導體及PC都創造了新的產業,但是沒有顛覆其他的傳統產業。互聯網非常重要也確實顛覆了一些傳統產業。但是互聯網本身還不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因為互聯網的應用大部分在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真正人類生產力的大躍進,一定要發生在農業和工業。當你的數字技術沒有辦法滲透到農業跟工業的時候,我認為就稱不上是第三次工業革命。

我認為創客的定義是:第一,創客一定要想辦法,擔負起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責任,要有比特和原子的結合,也可以說是軟硬件結合,或者是硬件智能化和網絡化。第二,一定要滲透到各種傳統的工業,而不僅限於電子、IT或第三產業。

下一波產品是什麼?我認為將會是軟硬結合,網絡無所不在。過去很多企業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成功變大之後,都產生了一種抓大放小的心態,隻重視大量的熱門暢銷產品,包括國家政策也一樣,輔助大的企業,因為大的企業帶動GDP,但是忽略了很多的小微企業。

創新來自長尾

安德森的《長尾理論》講,任何產業一定有暢銷產品,根據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20%的熱門產品占有80%的市場,這些產品叫做短頭產品。短頭之後就是利基產品,也許80%的利基產品隻占20%的市場份額。

互聯網增加了很多長尾產品和密集產品的銷售機會。企業其實也是一樣的。任何一個產業,你可以根據營業額把這個產業裏麵的企業由大到小排列,營業額很高的我們把它叫做短頭企業;也有很多是長尾的企業,營業額很小,但還是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長尾很好地解釋了企業的生命周期。當你進入了一個產業以後,通常是從長尾那邊開始,然後茁壯成長,變成大的短頭企業。其實企業跟人一樣,有生老病死。當一個公司太成功的時候,反而加速進入生老病死的時期。

金 · 柯林斯有一本書《大企業如何滅亡》,裏麵講偉大企業衰退的五部曲:第一階段一定是成功導致極度的自滿;第二階段就是毫無限製地任意擴張;第三個階段開始對風險危機視若無睹;進入第四階段發覺生病了,病急亂投醫;到最後第五階段不是投降就是滅亡。

書裏寫了解決辦法,當進入第三階段後,對風險、危機視若無睹的時候,你要正視殘酷的問題,不要逃避。第四階段要優先考慮恢複獲利能力,但是這些辦法隻能救急不能治本,因為企業終歸要滅亡。

這些大的企業為什麼會滅亡?我覺得有很多原因,公司變大以後變保守,變得很官僚,為了保護品牌反而不敢隨意嚐試最新的科技,不敢隨便用一個新的科技下去賭一賭。

大企業承受著來自股東更大的壓力,每年必須有高速的增長,因為基數大,即使5%、10%的増長,也是不得了的數字。所以大企業隻能關注在大眾市場,但是大眾市場是很多小眾市場、細分市場組成的。產品有許多屬性,但是在一個很大的市場中,你要找它的小眾市場重疊的屬性,才能找到共同的需求。由越多的小眾市場構成的大眾市場,重疊的部分就越小。越大的市場你能夠找到共同的部分就越小。當你能找到的共同的需求越小的時候,你創新的機會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