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統管理思想的當下力量(1 / 1)

傳統管理思想的當下力量

讀書

作者:何力

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改變是一個階梯的過程。它首先是作為一個技術工具的麵貌出現,進而對技術以外的經濟、社會和生活產生影響,到最後,它可能成為一個文化,或者說,它終於在工業革命的文化、社會生態和產業結構的形態之後,創造了一個新的基於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從生產組織方式到企業組織方式乃至於到人們的生活方式,這樣一個完全的顛覆或者變革。

但是這樣的顛覆和變革,顯然不是一夜之間完成的,它是分階段的。它最開始影響和顛覆的,一定是那些傳統效率比較低的領域。這些領域通過好的信息技術,實現了效率比較大的改善和提升。所以,它對事物的影響也是漸進式的。

現在,我們看到互聯網對整個內容市場,甚至包括法律服務市場的衝擊和影響。很多人看到的是,今天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了,人人都可以成為律師了,好像傳統的這些從業者的生存空間受到了影響。但是,更重要的方麵,是要看到由於信息技術的普惠帶來了市場空間的巨大擴張,看到人們創造內容和消費內容市場規模的急劇擴大,看到人們基於互聯網法律服務需求和供給的急劇擴大。在中國報紙、雜誌、電視的年代,或許隻有一兩億人是用戶,而今天可能七、八億人是用戶。

當然,我們有的時候容易被一個趨勢裹挾,就忘記了還有另外的東西並沒有被替代掉。傳統有效率的東西,一定是最後被衝擊或者是替代的,不是說它不會被影響,而是在今天,它依然行之有效。假如我是一個信貸員,如果跟一個人麵談可以給銀行帶來5個億的存款,我當然願意驅車跟他麵談30分鍾,而不僅僅是跟他在微信上交流。如果說隻是在我的銀行卡裏存五千塊錢,那則最好通過網銀,連櫃台都不用去,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其實柳總那天跟年輕人的溝通中表達了這麼一個觀點,“平衡”是我們中國文化中一個特別重要的智慧。在今天,在移動互聯的風都刮起來的時候,我們去討論一下“平衡”,討論一下萬有引力的作用,我覺得也是一個很好的時機。所以,我覺得《柳問》在這個問題上,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思考,就像《中庸》中有過這麼一句話,“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做企業雖然有些人會做的廣大,有些人會做的精微,但是我覺得,大多數人還是需要在這兩者之間做一個平衡。

柳總的管理思想,核心還是人。在任何情況下,我們看聯想走到今天,包括柳總自己的管理三要素裏麵,都是把人的因素放到了最核心的地位。特別是柳總自己也說,管理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文化的問題,如果從這個意義上界定、理解管理,那麼,“在互聯網時代還需不需要管理”就不是一個問題。因為文化永遠會存在,文化的力量也永遠會影響著我們。 (根據論壇嘉賓演講整理,題目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