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聯網時代,是否仍需要管理(1 / 3)

互聯網時代,是否仍需要管理

讀書

作者:賀誌剛 陳惠湘 於揚 陳婷 林楚方 馬德龍 楊穀

賀誌剛(湛廬文化高級副總裁):這個論壇的主旨是我們這個時代到底還需不需要管理。這兩年伴隨著各種粉碎性、顛覆性觀念的移動互聯網浪潮一來,我們中國企業界的價值觀就被粉碎得差不多了。這個時候出版《柳問》不僅僅是總結柳總在這些年來企業經營的一些經驗,更多的是討論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什麼樣更為厚重、更有積澱的一些管理經驗。

創新管理方式

陳惠湘(貝因美集團董事局副主席):我非常不同意“互聯網時代”或“信息時代”的說法。其實整個人類的經濟社會從來都是以需求來定義一個時代的特征,比如說,農業經濟時代解決什麼問題?吃、喝。工業經濟時代解決什麼問題?穿、用、出行等。而如今你會發現商品功能性的物質需求已經過剩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論,你要解決那些非物質功能性需求的東西,如安全、受到尊重等,所以是服務經濟時代。

因此,不是要不要管理的問題,是要創新管理的問題。我在過去兩年裏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和貝因美實際控製人謝宏討論未來的贏家企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麼?用柳總的屋子理論來講,我覺得是三點,第一點是科學技術,第二點是商業模式,第三點是資本融合,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

搞事業合夥人,根本上還是價值觀的問題,一個體製性的問題。假設我辦了一個企業,身價百億,如果不從製度層麵去解決一些大的問題,你會發現傳給誰都不放心。所以我們現在講事業合夥人,其實就是資本融合。這裏麵涉及到的人力資本又很難量化評估。其實今天很重要的創新管理就在資本融合這個部分。

賀誌剛:剛才陳總提到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我需不需要管理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了,更多的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管理創新?

楊穀(光明網總編輯):這個話題比較大,我隻能從自己的一些感受來說。前幾年其實是中國的大企業在世界上昂首挺胸、揚眉吐氣的幾年,很多企業一下躍居全球前幾名。我們覺得好像已經找到成功之路了,覺得管理都是小問題。

現在回過頭來看,當初的一些成功經驗是可笑的。我們再來看互聯網領域,很熱鬧,但似乎在管理上也是比較亂。自己內部是怎樣都講不清楚,恐怕也很難提供一些現成的經驗。

馬德龍(拉勾網聯合創始人、CEO):零幾年的時候,聯想的員工已經達一萬八千多人了。但你會發現,當下的互聯網公司,幾乎幾百個人的公司就上市了,這是非常可怕的商業運作的方法。

快的打車現在有8個億美金的融資,但他們隻有幾百人。這種公司管理的方式,創新的方式,跟傳統企業完全不一樣。我自己去思考的時候,會覺得這是一種去中心化的組織方式。聯想的管理方式不是傳統的管理方式,有一個中心,然後是其他各種各樣的分散樹狀網絡。現在新興的互聯網公司隻有一二百人,每一個環節都是一個小的中心,這樣的小中心才能保證它的生命力。

雖然我是80後,但我們公司平均年齡算下來是90後的年齡。發揮每一個人的思想,讓大家的那些創新的能力全部迸發出來才是最重要的。你會發現90後的人,一定是幹他喜歡幹的事情,這是很特殊的事情。我們現在有很多總監級、經理級的人隻有22歲、21歲的樣子,對比傳統大企業的管理者,他們根本沒有管理經驗,當一個下屬跟他談漲薪的時候,他都不知道要怎麼去談。但是他們喜歡幹的事情就會去做,這就是他們創新的動力。我們拉勾網也提煉出來一個詞叫“自我驅動”。當我們讓90後或者85後這代人內在激情發揮出來的時候,這個公司創造的價值是原來所有的組織形式的N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