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林地潛力
林業用地含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幼林及防護林、苗圈等,而積現為50.41萬公頃(756.2萬畝),占全市土地總麵積的30.7%。按本次調查結果計算,全市林木覆蓋率為26.1%。
林業是發展農業生產的重要保證。據研究,一個地區的森林覆被率達到30%以上,而且分布均勻,可以顯著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減免風、沙、旱、澇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促進農業的穩產豐收。北京有廣大山區適宜發展林業,同時又因冬、春風大雨少,常給農業生產帶來危害。積極營建農田防護林,利用閑散隙地搞“四旁”植樹,也是保障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措施。從目前來看,林業用地集中於遠郊區縣,主要是山區縣,七個山區縣(區)(懷柔、密雲、延慶、昌平、平穀、房山、門頭溝)林業用地為48.35萬公頃(725.3萬畝),占全市林業用地的95.9%。
北京山區現有宜林荒山荒地約13.33萬公頃(200多萬畝),占山區麵積的15.0%,尚有相當的坡耕地需要退耕還林還牧。在山區中又以淺山區發展林業的潛力大。目前,有林地在深山區和淺山區分別占本地區林業用地的57.5%和18.6%,表明淺山區無林地、琉林地和灌木林地麵積大,有發展林業的餘地,應成為全市的造林重點區。另外,樹齡結構不合理,中幼齡林地麵積占96.4%,林分蓄積量很低,目前尚起不到多方麵的效益與目的。
從立地條件來看,山地林業用地中,低山占67%,中山占32%,溝穀占1%。山區林業土壤類型包括山地棕壤(麵積不大)、粗骨棕壤、淋溶褐土、粗骨褐土、碳酸鹽褐土和褐土性土。地麵坡度大於35°的占18.0%,25°~35°之間的占30.2%,15°~25°之間的占21.7%。土層厚度以中薄層土居多,薄層土占47.3%,中層土占42.8%,厚層土僅占9.9%。大部屬於五~六等地。山區植被的成活率低與土層薄,坡度大以及幹旱有關。因此對於立地條件差的類型,必須實現封育灌草,加強管理,恢複地力而逐步成林。深山區采取封育和飛播造林為主,人工造林為輔;淺山區則相反,應采取人工造林為主,封育和飛播造林為輔的對策。北京的林業屬於生態型林業,起環境改善作用。山區主要發展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以調節氣候,改善環境;平原區主要是營建農田防護林及風景林,以防風固沙,進一步改變農業生產條件和首都城郊的麵貌。因此在今後的林業建設中,應遵循堅持以森林植被為主體,實行喬灌草結合,以防護林為主,與風景林、經濟林、薪炭林和用材林結合的方針。根據不同區域特點,結合小流域治理,因地製宜,因害設防,突出重點,爭取到本世紀末達到規劃森林覆蓋率40%的目標,形成首都西北部防禦風沙的綠色屏障和平原高標準農田林網,提高林業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林業用地的潛力主要在山區。山場麵積大,宜林荒山多。七個山區縣(區)林業用地占總土地麵積近40%,其中琉林和幼林地麵積為8.45萬公頃(126.7萬畝),占全市疏林、幼林地麵積的96.1%,占七個縣(區)總土地麵積的7.0%。由於對疏林地和幼林地撫育不夠,使得林地保存率低,林相紊亂,生長量少,苒加之管理差,效益愈加不顯薺,因而造成目前林業的不合理現狀。
“八五”期間,北京市發展林業的重點是完成密雲、懷柔兩大水庫涵養林的建設,造林14*4萬公頃〖216萬畝》繼續完成北京市五大風沙危害區二期治理工程;搞好本市前山臉地帶綠化美化工程;在延慶和西部山區建設用材林地0.67萬公頃(10萬畝),進一步搞好撫育,以充分發揮林地效益。
(五)牧草地潛力
全市現有牧草地的29.0萬公頃(434.9萬畝),占全市麵積的17.7%。牧草地包括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及大型畜牧場。其中天然草地28.77萬公頃(431.6萬畝),占牧草地總麵積的99.2%。中山區有灌叢雜草和中生雜草草甸;深低山有中生、旱中生、半早生灌叢、灌草叢;淺低山有半旱生、旱中生灌叢雜草。主要牧草類有喬本科、豆科、莎草科、菊科等。評價全市牧草地質量應屬中下等水平,以三等牧草地麵積最大,占牧籩地麵積的41%,平均畝產鮮草230千克,養畜量為平均每公頃(11畝)草場養羊1隻。由於草場質量較差,產草量低,目前全市養畜量已超載,過度放牧使草場質量更加退化,草質變壞,覆蓋串下降,水土流失加劇,土質沙化,形成了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