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淳所建之國,後世稱之為北遼。
耶律淳乳名涅裏,興宗第四孫,南京留守、宋魏王和魯斡之子。清寧初,太後收養了他。成年之後,十分愛好文學。昭懷太子獲罪之後,道宗皇上想以耶律淳為繼承人。後來皇上惱怒耶律白斯不,得知他與耶律淳交好,便出貶耶律淳為彰聖等軍節度使。天祚即位,耶律淳進位為鄭王。乾統二年(1102),升為越王。六年(1106),拜為南府宰相,首倡製定兩府禮儀。皇上很高興,遷封他為魏王。其父和魯斡逝世,皇上當即讓他承襲父親的南京留守一職。每逢冬、夏,兩次進京朝見皇上,寵幸冠於諸王之上。
天慶五年(1115),皇上東征,都監耶律章奴渡鴨子河,與耶律淳之子阿撒等三百餘人逃回,章奴先派敵裏等人以廢天祚立淳之謀劃向耶律淳報告,耶律淳斬下敵裏之首進獻於皇上,皇上為表其衷心進封他為秦晉國王,拜為都元帥,並賜給他金券,不僅如此還免除他依漢儀的三跪九叩首之拜禮,不直呼其名。準予他自擇將士,於是耶律淳便召募燕、雲一帶的精兵。
耶律淳東下錦州之時,隊長武朝彥作亂,想要劫持耶律淳。耶律淳躲藏了起來,也得以躲過被劫,並且收捕朝彥並誅殺了他。當時恰逢金兵前來,耶律淳會集兵馬與金兵交戰於阿裏軫鬥,結果失敗了,而後他收集逃散之兵數千人再次進行抵禦。耶律淳入京朝見,皇上釋免了他的罪,並詔令在南京為其刻石紀功。
保大二年(1122),天祚進入夾山,奚王回離保、林牙耶律大石等人援引唐朝肅宗靈武即位之舊例,商議準備扶立耶律淳。耶律淳不聽從,屬吏們勸進說:“主上蒙塵在外,中原混亂不堪,如果不扶立王爺您,百姓到哪裏去找歸宿呢?應該好好考慮一下。”耶律淳於是即位。百官奉上帝號曰天錫皇帝,改保大二年(1122)為建福元年,大赦天下。遙降天祚為湘陰王。燕、雲、平、上京、中京、遼西六路,歸耶律淳管轄,
沙漠以北、南北路兩都招討府、諸蕃部族等,仍隸屬於天祚。從此遼國分裂了。
耶律淳封其妻普賢女為德妃,以回離保為知北院樞密使事,軍旅作戰事務全部委托於耶律大石。又派使者訪宋,免除其應繳的歲幣,結為友好。宋人派兵前來問罪,耶律淳擊敗了他們。不久派使者向金國上表,請求做附庸國。事情還沒有決定下來,耶律淳就病死了,年六十歲。百官偽諡之曰孝章皇帝,廟號宣宗,安葬於燕京西麵香山永安陵。
耶律淳在天祚之世,曆封大國之王,受賜金券,參拜皇上時讚禮之人不直呼其名。所享受的恩遇,一時無與倫比。當天祚帝流亡之時,耶律淳作為都元帥留守南京,不憤舉大旗抵抗女真,迎回天祚帝,而是自立為帝致使遼國分裂,於外患之際再加內憂實屬不該。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應當以大局為重,不丟棄道義,更要注意與眾人團結一致共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