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楊氏代周(2 / 2)

周武帝建德年間(約公元572年-公元578年),高祖統領三萬水軍,在一個叫做河橋的地方大敗北齊軍隊。第二年,高祖跟隨周武帝平定北齊,擢升為柱國。又在冀州和宇文憲一起率軍打敗北齊任城王高湝,皇上授命他為定州總管。不久,高祖被調任為毫州總管。周宣帝即位後,高祖憑借著皇後父親的身份被拜為上柱國、大司馬。大象初年,又升任大後丞,右司武,不久又做了大前疑。皇帝每次外出巡視,總會委托高祖留守京師,總理朝政。隨著高祖實力和威望的不斷提升,與各派勢力之間產生了大大小小的利益摩擦,各種反對勢力接踵而來,高祖與他們之間展開了殊死搏鬥。最終,高祖憑借著手中的權勢和手下將士們拚死戰鬥,將朝裏朝外反對自己的勢力一一斬除。

大象二年五月,皇帝授命高祖為揚州總管。在高祖即將赴任的時候,腳病發作,於是沒去成。十一日,周宣帝去世,年幼的周靜帝即位,不能親理朝政。內史上大夫鄭譯、禦正大夫劉日方製造了一份假的詔書,名正言順將高祖召進朝廷,統領朝政。高祖擔心藩國國王宇文氏造反,以周宣帝發喪為借口,召諸王進京。周靜帝即位後,拜高祖為假黃鉞、左大丞相,朝廷文武官員大都聚集在高祖的門下,表示願意聽從高祖的命令。高祖將大小官職一一設置,安插了自己的心腹力量。

六月,諸王抵達京城。相州總管尉遲迥乘機起兵討伐高祖,聚集數十萬之眾。其它各地藩王也紛紛起兵響應。高祖命令上柱國韋孝寬前往征伐。此時,雍州牧畢王宇文賢和趙、陳等五王也造反作亂,高祖派人逮捕了他們並殺掉了宇文賢,迫於自己地位還不夠穩固,也為了籠絡各方勢力,高祖沒有追究趙王等人的罪責。七月,吳州總管於豈頁打敗了進犯的陳國將領,廣陵刺史元義也平息了當地叛亂。韋孝寬在相州打敗尉遲迥,將他的首級送往京師,尉遲迥的其他黨羽也全部被鏟平。宇文招等五王暗中謀反,蓄意在趙王府殺掉高祖,高祖依托元胄的幫助才脫離險境,於是高祖乘機殺掉了五王。後來,高祖又設計誅殺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荄、陳王宇文純。

高祖受宣帝之命輔佐幼主,利用與各派勢力鬥爭的機會,擷取了朝政大權,並控製了周靜帝。大象二年三十日,周靜帝下詔免去左右丞相,授予高祖大丞相之職。十月二十日,周靜帝下詔追封高祖的曾祖楊烈、祖父楊禎和父親楊忠。十二月二十日,周靜帝下詔授楊堅相國之職,總理朝政,並劃分二十餘郡作為隋國的封地。高祖再三推辭,最後接受了王位和十郡的封地。通過一係列的謀劃,高祖已將國家大權牢牢把握在手中,開始策劃禪讓一事。

開皇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初六,周靜帝下詔禪位於高祖,高祖幾番推辭才接受。高祖頭戴皇冠,建製天子旌旗,用旄頭做雲旗,樂舞用八佾,在宗廟懸掛鍾;乘坐六匹馬拉的金銀車,出入令人開路;高祖立自己的王妃獨孤氏為王後,長子楊勇為太子,冊封了其他幾個兒子,建國號為“隋”,改元開皇,宣布大赦天下。

隋文帝楊堅雖出生名門望族,儀表不凡,卻也是在經曆了重重苦難和挫折之後才開創隋王朝,還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個故事旨在告訴我們,王侯將相本無種,他們並非生來在智謀、做人方麵高他人一等,他們也和普通人一樣,為自己的夢想孜孜不倦地堅持與奮鬥,在經曆了許多的困苦和不易後最終成就了一番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