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獨孤皇後,河南洛陽人,是北周大司馬兼河內公獨孤信的愛女。起初,獨孤信見到高祖後,看他相貌堂堂,偉岸嚴肅,有大富大貴之相,便有意將女兒許配給他,當時獨孤皇後隻有十四歲。高祖和獨孤皇後的感情非常好,甚至發下誓言,不和別的女人生孩子。開始的時候,獨孤皇後也顯得非常溫柔,順從高祖的意思,對家裏的老人恭恭敬敬,盡顯孝意,不失婦道。
獨孤皇後的姐姐是周明帝的皇後,她的大女兒也是周宣帝的皇後,顯赫尊貴的親戚很多,是沒有多少人可與之相比的。盡管有著這麼多的好條件,獨孤皇後仍然非常謙虛,在日常生活中很謹慎,當時的人們都認為她是個賢惠的女人。等到後來宣帝駕崩,高祖授命在朝中總理大政,她派人去告訴高祖,說道:“現在天下大局已經這樣了,你也是騎虎難下,麵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不如放開手腳盡力去幹吧!”後來周靜帝禪讓帝位,高祖即位後,就封她做了皇後。
突厥曾與中原一帶有貿易往來,當時有一箱子價值不菲的明珠,值八百萬錢。幽州總管陰壽上表獨孤皇後要她買下來。皇後說:“這些其實並不是我真正需要的,如今戎狄多次侵犯我國邊境,將士們長期戍邊辛苦勞累,那就將這八百萬錢賞賜給那些有功的將士吧。”朝中大臣知道此事後,都來向皇後慶賀。高祖很寵愛皇後,卻也很怕她。高祖每次上朝,總是和她同乘一輛車,到皇宮門前才停下來。皇後經常讓宦官去伺候高祖,隨時進諫,避免高祖犯錯誤,皇後認為這樣對國家有好處。等到高祖退朝後,皇後就和他一起乘車返回,在殿中設宴,讓高祖進餐休息,兩人相處地關係融洽。獨孤皇後年少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心中經常懷念他們,看到朝中公卿大臣們的父母,就會停下來問候。
朝中有人上奏說要根據《周禮》給朝中官員們的妻子加封,當高祖詢問皇後的意見時,她說道:“曆史上沒有婦人參與政治的事情,我們大隋不能開這個先例。”皇後堅持不答應。她經常對各位公主說:“北周的公主,沒有婦德,對自己的公公婆婆不孝敬,失去禮數,這些事情不應該發生,你們應該引以為戒才是。”大都督崔長仁,是獨孤皇後的表兄弟,有一次他犯了法,理應當斬,高祖看在皇後的麵子上赦免了他的死罪。皇後知道後,說道:“國家大事,怎麼能夠念及私情徇私枉法呢?”於是,高祖聽從了她的意見,崔長仁被依法處死。皇後的同父異母兄弟獨孤陀用貓鬼之類的巫蠱之術私下詛咒皇後,也應該被處死。皇後三天三夜沒有吃一點東西,為獨孤陀求情:“獨孤陀如果禍害天下百姓而被處死,我是不會為他求情的。倘若他是因為我的緣故被斬殺,我會心存慚愧,因此鬥膽為他求情。”高祖於是便將獨孤陀減罪一等,沒有施以斬刑。獨孤皇後還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每次聽說大理寺要將一部分犯罪的囚徒處死時,她就會傷心的流下眼淚。
皇後時常與高祖談論天下大事,兩人的意見往往非常相同,在宮裏被大家稱為“二聖”。
但是,皇後是一個喜歡猜忌妒恨的人,因此後宮的官員不敢自作主張地向皇上呈送妃嬪宮女。當時尉遲迥的孫女長得非常漂亮,皇上有一次在宮裏遇到了她,很是喜歡,就對她很好,她也刻意地去接近皇上。皇後知道後,非常生氣,乘著皇帝上朝的機會,把那女子殘忍殺害了。
皇上知道後,雖然大發雷霆,卻也無可奈何。隻身一人騎馬進入到了山穀間,徑直走了二十餘裏,被後來的幾個將軍追上,抓住他的馬韁苦苦相勸。高祖歎息道:“我雖然是天下的君主,卻連這點自由也得不到!”
仁壽二年(公元602年)八月十九日,據民間傳聞,月亮周圍出現了四道暈圈,二十四日,太白星衝撞軒轅星。那天夜裏,皇後逝世於永安宮,享年五十歲。高祖將她葬於太陵。
隋朝從起初到建立、從弱小到強大的發展過程中,獨孤皇後和隋文帝一樣傾注了畢生精力和心血,隋文帝在前線浴血奮戰,獨孤皇後在後方安撫天下臣民,讓高祖和將士們沒有後顧之憂。她憑借自己的智慧為高祖皇帝籌謀劃策,提供幫助,她也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幾個對君主執政期間影響強烈的後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