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高祖在北周做宰相的時候,梁睿代替王謙擔任益州總管。當他走到漢川的時候,王謙舉兵造反,派兵攻打始州,梁睿無法前行。高祖命令梁睿擔任行軍元帥,率領行軍總管於義、張威、達奚長儒、梁升、石孝義手下的二十萬步兵和騎兵討伐王謙。當時王謙派開府李三王等人鎮守通穀,梁睿派遣張威攻打他們,俘虜了幾千人,軍隊行進到龍門。王謙的部將趙儼、秦會手下擁有十萬之眾,占據著險要的地形,營長三十裏。梁睿命令將士們從小路上悄悄前行,四麵圍攻,打敗了敵人。蜀人都非常害怕,梁睿的士兵乘勝追擊。王謙的另一個部將敬豪占據著劍閣,梁岩據守平林,都因為害怕官兵前來投降。王謙又讓部將高阿那肱、達奚口等率領重兵攻打利州。他們聽說梁睿的官軍就要到了,達奚口從手下分出一部分人據守開遠。
梁睿對手下的將士們說道:“這家夥占據了險要的地方,想要以此來遏製我軍的勢頭,我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定能夠打敗他。”他派遣開府拓跋宗前往劍閣,大將軍宇文去了巴西,
大將軍趙達率領著水軍趕赴嘉陵。梁睿又派遣張威、王倫、賀若震等將領分路進攻達奚口的軍隊,
戰爭從午時一直進行到申時,打敗了達奚口,他逃去了王謙那裏。梁睿率領著軍隊直逼成都。王謙命令部將乙弗虔守城,自己則親率精兵五萬,
背城布陣,等待梁睿來攻。梁睿開始攻打,勢頭凜冽,王謙的手下阻擋不住,形勢不利,想要回到城裏去。可是,乙弗虔奉上整座城池投降梁睿,
拒不接納王謙入城。王謙無奈,隻好率領手下三十多個騎兵隻身逃走,後來被新都縣令王寶抓獲。
梁睿在大街上殺死了王謙,劍南被全部平定。梁睿升任為上柱國,擔任總管。皇上賞賜了他布帛五千段,一千個奴婢,還有食邑一千戶。梁睿的威名震驚了西川,夷人,獠人都爭相歸附,隻有南寧酋長爨震仗著地形遙遠不願臣服。梁睿向高祖上疏,希望率兵征討南寧。高祖卻不這樣認為,因為天下剛剛平定,擔心民心還沒有完全歸順,所以就沒有答應梁睿的請求。後來派遣史萬歲征討南寧,也都是因為梁睿的謀略的原因。
梁睿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從起初效力周太祖,到隋朝建立效力隋文帝,他經曆了大大小小無數的戰鬥,為國家開疆拓土,奮勇殺敵,震驚敵人,保得國家安定、百姓富足。他對國家、對人民的情意深重,讓後世緬懷至今。
鄭譯,字正義,是滎陽開封人。他的祖父鄭瓊,是魏國的太常。他的父親鄭道邕,曾任北周的司空。鄭譯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又通曉樂律,擅長騎馬射箭。
鄭譯的堂祖父、開府鄭文寬,迎娶了魏國的平陽公主。平陽公主就是北周太祖元皇後的妹妹。平陽公主沒有生育兒子,周太祖就讓鄭譯過繼給他家。因為這個緣故,
鄭譯小時候和周太祖非常親近,總是讓他和自己的幾個兒子一起玩耍。
北周武帝時,鄭譯開始當了給事中士,,後來又任職銀青光祿大夫,
轉而又任左侍上士。他和儀同劉日方總是在皇帝的身邊。鄭譯那個時候妻子剛剛去世,周太祖命令鄭譯迎娶了梁國的安固公主。武帝經常日理萬機,讓鄭譯任職禦正下大夫,
隨即轉任太子宮尹。當時太子做了很多失去德行的事情,內史中大夫烏丸軌經常勸誡武帝廢除太子而立秦王,因此太子心裏很是害怕,坐立不安。後來武帝下詔,讓太子率軍去征討西邊的吐穀渾。太子在私底下對鄭譯說:“秦王是皇上最愛的兒子,烏丸軌又是皇上最親近的大臣。我這次出征,會不會像當初扶蘇被廢除、被殺掉一樣呢?”鄭譯為了討好太子,說:“希望太子殿下弘揚仁義孝敬的品德,不要失去作為兒子的孝道,不要為別的事情擔憂。”太子聽信了鄭譯的話。大破敵軍以後,鄭譯因為功勞顯著,被賜予開國子爵,享有三百戶食邑。鄭譯認為太子未來可能會繼承大統,便想方設法去接近太子。後來因為他與皇太子的關係過於親近,武帝非常生氣,削去了他所有的職務,貶為庶民。太子又召見他,鄭譯知道太子日後會登上皇位,假裝像過去那樣與太子親近。他對太子說:“太子殿下您什麼時候能得到天下?”聽了他的話,太子很高興,對他就更加親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