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是美聯儲主席,很多人認為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的利率政策,某種程度上他已超越黨派,成為美國經濟舵手。金融界評論:“他一開口,全球投資人都要豎起耳朵”,“他打個噴嚏,全球投資人都要傷風”,“笨蛋!誰當總統都無所謂,隻要讓他當美聯儲主席就成”這是一九九六年美國大選前夕《財富》雜誌放在封麵的一句口號。
愛好音樂的少年
1926年3月6日,艾倫·格林斯潘出年於紐約,父親是個股票經紀人,母親在零售店工作。
然而,很不幸,4歲時,父母離異。這以後,格林斯潘一直跟著母親生活,感情特別深,長大後還每天打電話向母親請安,每逢周末還要乘飛機前往紐約看望老母,直至她1995年去世。
格林斯潘從父親和母親那兒各繼承了一份天賦:數字和音樂。他從小就對在別人眼裏無聊的數字遊戲如癡如醉。大約5歲左右,母親就讓他做三位數的加減法心算,小格森斯潘居然能一口報出正確的答案。每當零售店顧客多時,他自然就成了母親的好幫手。
格林斯潘的母親能歌善舞,在她的熏陶下,格林斯潘迷上了音樂。因此,此時代格林斯潘的理想是當一名職業音樂人。在喬治·華盛頓中學讀書時,艾倫顯示了他的數學天才,但他首先津津樂道的卻是音樂。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他在紐約著名的吉拉德學校接受了兩年培訓,因為他演奏低音單簧管和薩克斯管的技巧過人,因此就進入季羅姆搖擺樂隊當了一名爵士樂演奏員。
格林斯潘高中畢業後,首先報考的專業是音樂,1944年,即他18歲那一年向紐約的茱麗亞音樂學院申請入讀。這所學院在音樂界可謂大名鼎鼎,而且名人輩出,是位於紐約地區研習音樂的最佳地方。而這家學院還真的錄取了他,可見他在音樂方麵確實是有一定的可造就之處。
在接下來的一年裏,格林斯潘就在那裏學習和聲、對位的理論和音樂史,並苦練各種器樂曲目。茱麗亞音樂學院主要教授和訓練學生學習一些正統、古典的音樂,與美國大眾一般所喜好的通俗音樂相比,不免有些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之感。
不過,格林斯潘並沒有受到學院在教學方麵的限製,而是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了一支名為“亨利·傑羅姆樂隊”(Henry Jeromeband)的職業爵士樂團,在裏麵負責吹奏薩克斯管和單簧管,並隨樂隊到全國各地巡回演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流行樂曲。
此外,格林斯潘還在有“世界的十字路口”之稱的曼哈頓中城時代廣場及兒童派拉蒙餐廳裏演奏,這主要是為了掙些生活費用以求自立。不過,當時這類爵士樂團到處都是,該樂團也沒有特別突出的吸引人之處,所以才一年就已經因入不敷出、財力不支而要關門解散了。
而也正是這個時候,格林斯潘終於發現在音樂以外,有一個更能使自己“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廣闊領域有待他去開拓,那就是金融業。因此,隨著樂團的解散,格林斯潘也做出了毅然的抉擇,從茱麗亞音樂學院退學,結束了曇花一現的音樂生涯,轉到紐約大學去攻讀商業金融。
但不管他後來的路向如何與音樂無緣,音樂仍然始終是格林斯潘一生的賞心樂事。即使到了晚年的時候,他也沒有改變自己對音樂的熱愛之情。他最喜歡的,還是在茱麗亞音樂學院裏朝夕聆聽的古典音樂,最拿手的樂器則是單簧管,並還會在興之所至時,應朋友之邀演奏一曲爵士樂。
對於為什麼會在中途如此義無反顧地改變自己的人生路向,格林斯潘在後來自述道:“我是個還算不錯的業餘音樂家。但是,要按專業音樂家來衡量,我就太一般了。我當時就意識到了,因為你很快就會看到,真正的職業音樂家們具有什麼水平的才能。我認識到:那種才能是天生的,你要麼有,要麼沒有。所以,我早就想好了,如果我達不到那種水平,我就是選錯了職業。”
格林斯潘雖然性情內向靦腆,為人低調,但內心其實雄心勃勃,懷有“寧為雞首,勿為牛後”的想法,覺得自己在“音樂方麵沒有好到優秀的程度”,他並不滿足於平平靜靜地以一個平庸之輩終此一生,他要在自己投入畢生精力的領域內成為執牛耳者,因此他明智地放棄了音樂,雖然並未因此放棄對音樂的愛好。
另一方麵,即使是在樂團還沒有解散的時候,格林斯潘一邊參加音樂演出,一邊也通過孜孜不倦的閱讀,試圖尋找自己真正擅長的領域。那時的舞會,每跳20分鍾的舞就會休息20分鍾,樂手們也在這時歇上一會兒。格林斯潘就利用這20分鍾的間隔,坐在角落裏的桌子旁,入迷地讀書,即使是舞廳內如此喧嘩吵鬧的環境,也沒有妨礙他在書海中的暢遊。
當時,格林斯潘隨著樂團到美國各地演出,每到一處,他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那裏的公共圖書館免費借閱館中藏書。有了公共圖書館這樣優厚完善的文化設施提供精神食糧,任何一個有誌於成才的青年人,都能利用這些便利實現自己的夢想,格林斯潘正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事例。
在閱讀之中,格林斯潘漸漸越來越多地轉向金融和股票市場方麵的書籍。他的父親雖然是一個股票經紀人,但在他4歲時已經離去,對他在這方麵的成長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可言。他後來獲得的對這一領域的認識,最早主要是來自於書本。事實上,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的1945年,由於戰爭刺激了軍火工業的蓬勃發展,美國經濟已經基本從戰前的大蕭條中恢複過來,股市也重新開始呈現節節上升之勢。
對於這一切,格林斯潘都充滿了好奇感,覺得金融業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行業,不由自主就為它所吸引。同時,他天性之中對於數字的愛好和敏感,也促成了他從音樂向金融業的轉變。當時在他身邊最需要用到數字方麵的能力的東西,就是填寫報稅單。由於美國稅製極其複雜,一般人對於報稅單上那密密麻麻的表格欄目,見了就頭昏腦脹,頭痛不已。
然而,對於格林斯潘來說,這正是他小試牛刀之處,因此主動提出幫助樂隊的同事填寫報稅單。此外,他還是個出色的記賬員,並妥善管理著自己的賬本。不過,當時有誰能想到,這個未滿20歲的小夥子,在將來竟會管理起他們整個國家的“賬本”來呢?
來到紐約商學院以後,經濟學就像件得體的上衣一樣非常適合格林斯潘,他於1948年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兩年後,他繼續在紐約大學深造,攻讀經濟學碩士,隨後又來到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時,他已同畫家瓊·米契爾結婚。
也正是在哥倫比亞大學,格林斯潘遇到了他的第一位偉大的良師益友、後來在尼克鬆政府中擔任美聯儲主席的來瑟·博恩斯教授。他與博恩斯的友誼成為他後來進入美聯儲的入場券。由於囊中羞澀,格林斯潘中途退學。這一耽擱就是近40年,直到1977年,格林斯潘51歲“高齡”時才圓了年輕時的夢想,戴上了母校的博士帽。
從華爾街走進華盛頓
20世紀50年代初,格林斯潘經曆了一段短暫的婚姻後,便全心全意投身到華爾街去闖蕩江湖了。當時他才28歲,就同一位年紀稍大的紐約債券交易人聯手,此人名叫威廉·圖森,他們共同創辦了一家谘詢公司:圖森-格林斯潘公司。
在後來的20年裏,格林斯潘一直把這家公司當作自己的職業基地。在新成立的公司裏,格林斯潘自任總裁。他憑著與生俱來的經濟頭腦和高人一籌的政治敏感,很快就在華爾街上打響了牌子,贏得了:“最精明的證券商”的美名。短短5年的工夫,格林斯潘便擁有了公司的一半股份,日子過得頗為滋潤。
1958年圖森去世後,格林斯潘就接過了公司的領導權,擴大經營,開發了一批在金融和製造業領域頗具影響的客戶。同時,格林斯潘還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新穎奇特、有利可圖的小天地,即向高層企業管理人員提供經濟分析意見。
格林斯潘的公司規模一直不大,但是在美國的金融市場上卻有不可小視的影響力,而且從不需要主動去尋找客戶。到1987年,因為格林斯潘出任美聯儲主席而被迫關張時,這家隻有25名雇員的公司卻有著將近90個長期大客戶,多半還是工業和金融巨頭。
正如一位美聯儲官員日後所說:“他是第一個專門向總裁們提供預測的人。”這種工作不僅在思維上有挑戰性,也特別適合格林斯潘發揮個人才能,而且也因此使他變成了一位富人。當時他與債券商威廉·湯森合夥開了一家經濟谘詢公司,主要是為工商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經濟預測和分析服務。
靠他傑出的經營之道,格林斯潘滿可以就這樣大把大把地賺鈔票,成為美國股市上的“暴發戶”,然而一次邂逅再度改變了他的人生之路。那是1966年的一個午後,格林斯潘碰到了當年爵士樂樂隊老板加曼特。加曼特已經改行從政,正忙著給尼克鬆競選總統出謀劃策。通過加曼特的介紹,格林斯潘認識了尼克鬆。
當時,兩人談得很投機,都覺得相見恨晚。尼克鬆見格林斯潘說起國內經濟政策頭頭是道,很是賞識,於是邀請他在自己的競選活動中擔任政策發言人。這個職位無疑比一個小公司的總裁更有誘惑力。於是,格林斯潘搖身一變,從商人變成了政客,開始在政界嶄露頭角。
當然,使格林斯潘真正得到轉機的還是來源於他對美國經濟的一次預測。還在讀書期間,格林斯潘就結識了對他的思想產生重大影響的客觀主義運動領袖愛恩·蘭德。這位俄國出生的女作家在其暢銷小說《泉頭》中為自由資本主義大唱讚歌,並經常在家中舉辦沙龍,向緊密團結在她周圍的忠實信徒傳達自己的理性自私哲學,格林斯潘總是默默地坐在一邊虔誠地聆聽。
在蘭德的影響下,格林斯潘開始研究自由市場經濟學原理,相信在經濟中加強政府於預是邪惡的,並對通貨膨脹打心眼裏感到厭惡。
1966年7月,格林斯潘在蘭德的期刊《客觀主義者》上發表題為《黃金和經濟自由》的文章,預言美國將爆發嚴重的通貨膨脹。那時候,美國經濟在全世界一枝獨秀,誰會在意這個無名之輩的癡話呢?連尼克鬆也隻是笑著拍拍他的肩膀說:“你太多慮了。”格林斯潘備感失落,於是又回到華爾街經營他的谘詢公司。
不幸的是,1974年,格林斯潘的預言顯靈了,美國遭遇了二戰以來最可怕的通貨膨脹,經濟陷入全麵困境。焦頭爛額的尼克鬆總統這才悔悟。連聲驚歎格林斯潘是個“神人”,急急忙忙邀請他二度出山,出任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但格林斯潘堅決不幹。原來,他熱愛他在圖森-格林斯潘公司的工作,不願意讓公司失去像他這樣強有力的領導人。這時,亞瑟·彭斯,這位格林斯潘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良師益友,出麵相勸當年的同窗好友。彭斯自1970年以來一直擔任美聯儲主席。他對格林斯潘講:圖森-格林斯潘公司成立20年了,假如這時離了創始人還不能運轉,這就正好說明這家公司存在著嚴重問題。格林斯潘認為彭斯的分析語重心長,便同意擔任這項職務。
兩周後,尼克鬆因“水門”事件辭職,繼任總統福特並沒有收回尼克鬆的任命。
格林斯潘不僅很有經濟頭腦,在政治方麵也工於心計。早在8年前首次活躍於華盛頓時,他就已經充分地挖掘了自己的社交潛力,給福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此番東山再起,他更是下了大力氣贏得頭麵人物的賞識,對待有權力的人如同“對待病床上的病人那樣關心體貼”。
當時,格林斯潘原本連網球拍都不會拿,但當他意識到白宮的網球場是一個權力遊戲的集聚地後。於是,格林斯潘便刻苦訓練。終於成了一名不錯的網球手,徹底彌補了這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