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索羅斯——金融大鱷(3 / 3)

在這場英鎊危機中,英國稱他們至少損失了幾十億英鎊。其實,英國人的損失,就是投機家們的收人。這幾十億英鎊,被金融投機分子們瓜分了。

在英鎊貶值中,英國人損失巨大,而索羅斯卻獲得了巨額利潤。有人計算過,說索羅斯從英國的納稅人,包括男人、女人、兒童,每一個人身上執走了12.5英鎊。因此,輿論界開始指責索羅斯,有人稱他毀滅了歐洲的希望;有人稱他是盜竊分子;有人稱他為金融領域的鱷魚等等。

在歐洲金融風暴中,索羅斯賺取的不僅僅是錢,除了錢之外還有名聲。當英國政府在捍衛英鎊的鬥爭中失敗之後,好奇的英國人想知道,那個打倒英格蘭銀行並擊敗英國政府的人是誰。本來在歐洲甚至美國不怎麼出名的索羅斯,狙擊英鎊成功,並獲得了巨額利潤之後,立即在美國和歐洲出了大名。

當時,盡管索羅斯賺了英國人的錢,但是,英國大多數公眾卻把索羅斯當成了英雄。英國公眾以紳士風度稱讚索羅斯,他們說,保佑索羅斯,如果他從我們愚蠢的政府手中獲得了10億美元,那他就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億萬富翁了。

索羅斯在歐洲金融風暴中大賺其錢之後,由於新聞媒介的炒作,他一下子名聲大噪。這使索羅斯很高興,他曾得意地說,作為一個金融投機運作者來說,本不願意暴露身份,他覺得暴露是有害的。可是,自從狙擊英鎊成功之後,他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金融投機者,而且在政治上他也被人們注意了。索羅斯認為,這對於他很有用。在金融運作中賺了大錢的索羅斯,現在,又在歐洲和美國獲得了政治上的關注。這真是經濟政治雙豐收。

在歐洲金融危機中,收益最高的個人當數索羅斯。他在量子公司中,既參與紅利分配,又抽取管理費。量子公司的管理費用是很高的,即管理者可以獲得利潤的20%。這就是說,在歐洲金融危機中,量子基金所得的20億美元的收益,索羅斯和其他管理者,可以分得4億美元以上的管理費。

量子公司也給它的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有人計算過,如果從1969年索羅斯創立他的雙鷹基金時起,就把資金投到索羅斯的管理之下,那麼,假如他在當初投入了1美元,再把各年的利息繼續投入到基金中,那麼,到1992年底,就變成了1千餘美元。如果當初一個人投了1千元錢,到了1992年,就跟著索羅斯成了百萬富翁了。從這些數字不難看出,索羅斯操縱的量子基金創造出了神話般的奇跡。

橫掃東南亞

喬治·索羅斯在東南亞乃至中國的出名,始於1997年夏季發生的東南亞金融危機。這場危機,損害了東南亞經濟,使受害國的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人民的生活水平明顯地降低。

雖然不能說索羅斯是這場金融危機的始作湧者,但可以肯定,他卻是這場危機的弄潮者。他在這場危機中賺了大錢,而使受害國蒙受了巨額的損失。所以,在東南亞國家,索羅斯成了一個挨罵的角色。

事情的發生時這樣的,90年代中期,東南亞國家不約而同地開始了一場大躍進:加快金融自由化步伐,以求驅動經濟新一輪的快速增長。在這一願望的驅使下,各國忽視了其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而不是單位投入產出的增長這一事實。

老謀深算的索羅斯敏銳地洞察了這一潛在的危機,經過長期的準備,他選定長期緊盯美元,以彙率相當穩定、風險最小的泰銖為突破口,以達到“擒賊先擒王”的效果,從而實現其打破泰銖保壘,繼而徹底掃蕩東南亞的目的。

大約此前一年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學家莫裏斯·戈爾茨坦在英國《經濟學家)雜誌上預言:按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機中的危險信號衡量,在東南亞諸國,各國貨幣正經受著四麵八方的衝擊,從而有可能出現墨西哥式的經濟大災難。

接著,他又坦言,泰國的墨西哥征兆比其他亞洲國家多,換言之,如果東南亞發生金融動蕩之類的危機,那麼,泰國將首當其衝。

戈爾茨坦及其所代表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東南亞國家並不那麼受歡迎,因為前者被亞洲的後起之秀視為西方發達國家的代言人和裝飾品。在這些昔日的殖民地國家的領導人看來,相信他(它)們無異於出賣本國的民族利益。這是一道由曆史編織的隔閡,人類從此失去了相互信賴、相互協助的可能。偏見使人的思維狹隘,愚昧又讓人難以麵對現實。

戈爾茨坦先生的意見並未得到東南亞諸國的重視,尤其是在泰國,朝野上下都為一道描繪未來的藍圖所陶醉,如何又能接受得了前途未卜的預料。

就這樣,戈爾茨坦被趕跑了。然而,被他所最先預言的災難卻如期降臨了。

瓊斯是索羅斯基金的高管之一,亞洲金融危機之前他以中國香港為中心,並深入到東南亞各國研究該地區經濟發展的真實狀況。基於他的第一手資料和數據,索羅斯開始注意到又一個令他心馳神往的攻擊目標。瓊斯隨後還向索羅斯旗下量子基金衝擊亞洲貨幣提供詳細作戰計劃。

1996年泰國股市依舊低迷,房地產市場則風生水起,不過這其中海外資金和國內的銀行成為背後的推手。

瓊斯當時駐紮在香港,不過大部分時間是馬不停蹄地造訪周邊的東南亞國家,為索羅斯基金的大舉進攻尋找突破口和準備作戰計劃。瓊斯後來坦言:“那一年我們在這一地區飛來飛去,我們直接與開發商見麵,也與銀行甚至當地記者交流。”

在不斷的接觸中,瓊斯發現整個樓市泡沫已經很多,部分開發商支付利息都有困難,但銀行還是幫開發商找來很多美元貸款。資產泡沫堆積、外資不斷湧入、銀行短期外債高築、開發商勉力支撐但已開始搖搖欲墜,這些信號綜合起來後,瓊斯等人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仔細研究,到底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局勢如何發展?研究的結果是,這一局麵難以維持,瓊斯於是向索羅斯建議,沽空泰銖。

1997年1月份,以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開始對覬覦已久的東南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頓時,泰銖直線下跌。索羅斯的此舉其目的很明確: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以圖混水摸魚,狠撈一筆。

而東南亞一些國家房地產、外彙儲備、金融市場管理的混亂與失控,給投機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吃柿子挑軟的拿,索羅斯的如意算盤是:先從最不堪一擊的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入手,進而攪亂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最後攻占香港,以圖造成他們無堅不摧的印象,擊潰市場信心,引發“群羊”心理。

索羅斯還認為,隻要擊垮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其它國家就不可避免一個接著一個倒下,這就是所謂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泰國,成了首當其衝的目標。

3月3日,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1家住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不高以及流動資金不足問題。索羅斯及其手下認為,這是對泰國金融體係可能出現的更深層次問題的暗示,便先發製人,下令拋售泰國銀行和財務公司的股票。

此時,以索羅斯為首的手持大量東南亞貨幣的西方衝擊基金聯合一致大舉拋售泰株,在眾多西方“好漢”的圍攻之下,泰株一時難以抵擋,不斷下滑,5月份最低躍至l美元兌26.70殊。

5月份,國際貨幣投機商開始大舉沽售泰銖,兌美元彙率大幅下跌。麵對投機商氣勢洶洶的進攻,泰國央行與新加坡央行聯手入市,三管齊下,企圖捍衛泰銖陣地。

為此,泰國中央銀行第一步便與新加坡組成聯軍,動用約120億美元的巨資吸納泰銖;第二步效法馬哈蒂爾在1994年的戰略戰術,用行政命令嚴禁本地銀行拆借泰株給索羅斯大軍;第三步則大幅調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來的10厘左右,升至1000至1500厘。三管齊下,新銳武器,反擊有力,致使泰株在5月20日升至25.20的新高位。

由於銀根驟然抽緊,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羅斯大軍措手不及,損失了3億美元,挨了當頭一棒。

然而,索羅斯畢竟還是索羅斯。憑其直覺,索羅斯認為泰國中央銀行所能使出的全盤招術也就莫過於此了,泰國人在使出渾身解數之後,並沒有使自己陷入絕境,所遭受的損失相對而言也隻是比較輕微的。

從某種角度上看,索羅斯自認為,他已經贏定在了。對於東南亞諸國而言,最初的勝利隻不過是大難臨頭前的回光返照而已,根本傷不了他的元氣,也挽救不了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命運。

索羅斯為了這次機會,已經臥薪嚐膽達數年之久,此次他是有備而來,誌在必得。先頭部隊的一次挫折並不會令其善罷甘休,索羅斯還要三戰東南亞。

1997年6月,索羅斯再度出兵,他號令三軍,重振旗鼓,下令套頭基金組織開始出售美國國債以籌集資金擴大索羅斯大軍的規模,並於下旬再度向泰鐵發起了猛烈進攻。

刹那間,東南亞金融市場上狼煙再起,硝煙彌漫,對抗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戰、泰國上下一片混亂。戰局錯綜複雜,各大交易所簡直就像開了鍋似的熱湯,人們發瘋似地奔路著,呼嚎著。

這是一場個人對抗國家的戰爭,從形式上看,這似乎是不可思議的;然而,從結果來看,則更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隻有區區300億美元外彙儲備的泰國中央銀行曆經短暫的戰鬥,便宣告“彈盡糧絕”,麵對鋪天蓋地而來的索羅斯大軍,他們要想泰銖保持固定彙率已經力不從心。

於是,泰國人隻得拿出最後一招,來個挖肉補瘡,實行浮動彙率。不料,這早在索羅斯的預料當中,他為此還專門進行了各種準備。各種反措施紛紛得以執行,泰株的命運便被索羅斯定了恥辱的十字架上了。

泰銖繼續下滑,7月24日,泰銖兌美元降到32.5:l,再創曆史最低點,其被索羅斯所宰殺之狀,實在令世人慘不忍睹,泰國人更是心驚肉跳,捶胸頓足,責問蒼天。

然而,在擊破泰銖城池之後,索羅斯並不以此為滿足,他斷定泰株大貶,其他貨幣也會隨之崩潰,因此下令繼續擴大戰果,全軍席卷整個東南亞。

索羅斯暗中發誓,此次定要將東南亞各國搜刮一空,滅了這幫不識好歹之徒企圖取西方麵代之的美夢。

聞得索羅斯大軍興風作浪,騰雲駕霧而來,其他東南亞國家均傾全力進行了殊死抵抗。為此,菲律賓拋售了25億美元,馬來西亞拋售了10億美元,以穩定本國貨幣。

但在索羅斯的強大攻勢麵前,菲律賓、馬來西亞此舉卻難以阻止比索、林吉特的貶值。同時,印尼盾、新加坡元也劇烈波動,一時間,東南亞貨幣市場風聲鶴映,草木皆兵。

國際投機商咄咄逼人的氣焰已使得國際社會對集體應付貨幣危機的認識正在加深。7月25日,中國、澳大利亞、日本、中國香港特區、印度尼西亞、韓國、馬來西亞、新西蘭等亞太地區11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層代表在上海開會,會議結束後發出的聲明表示,一個穩定的貨幣市場是非常重要的,亞太各國將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共同研究,對有關國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協助成員國在必要時進行經濟調整,這個消息對東南亞各國來說,至少讓他們覺得在自己與國際貨幣炒家進行殊死搏鬥時不再顯得那麼孤單。

8月5日,危機重重的泰國,同意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附帶苛刻條件的備用貸款計劃及一攬子措施。

8月11日,為拯救資金短缺的泰國,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持,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行長在日本東京舉行會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承諾分擔為泰國提供總共160億美元的融資款計劃,其中中國和中國香港都各自承諾向泰國借出10億美元的貸款。

8月20日,東南亞各國貨幣彙率暫時回穩,東南亞各國人們均大大喘了口氣:好了,風暴終於過去了!

就像暴風雨前夕的寧靜,平靜的外表下孕育著一片殺機,東鄰各國顯然歡樂還為時過早,新一輪的“狂風暴雨”隻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而已,令人無奈的是,這種寧靜僅僅持續了幾天;東鄰各國還沒來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跡。8月底,又一輪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勢瞬間而至。

這一次,卻把東盟成員文萊也拉下了水。至此,索羅斯一副得勢不饒人的架勢,剩勇追窮寇,再度集中火力掃蕩東南亞。進入9月份,這場風暴持續肆虐已進入第三個月,外彙市場的頹勢仍在繼續。東南亞各國經濟狀況繼續惡化。

10月19日,泰國財政部長他農·比達亞也滿腹惆悵卸任而去。直到11月上旬,這場對東南亞來說噩夢一般的4個多月的黑色風暴才漸趨平靜。

在這場危機中,受害最慘的恐怕非泰國莫屬,猛烈的金融風暴把這個國家一下子砸到了穀底。泰國一銀行行長差旺說:“我們隻能眼睜睜地瞧著索羅斯這流氓強盜剝奪我們曾經擁有的財富,我們隻想說,你不就是要錢嗎?”

對所有的東南亞人來說,他們過去曾擁有一大筆財富瞬間化為烏有,薩馬特電訊公司總裁查奴瓦斯特說:曼穀人甚至還沒來得及享受榮華,汽車剛下生產線,房子新刷的油漆還沒有幹。但他們已經失去了一切。

橫掃東南亞後,索羅斯帶領的國際炒家將目光投向了香港。1997年7月中旬,港幣遭到大量投機性的拋售,港幣彙率受到衝擊,一路下滑,已跌至1美元兌7.7500港幣的心理關口附近。香港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各大銀行門前擠滿了擠兌的人群,港幣對始多年來的首度告急。

香港金融管理當局立即入市,強行幹預市場,大量買入港幣以使港幣兌美元彙率維持在7.7500港元的心理關口之上。剛開始的一周時間裏,確實起到了預期的效果。

但不久,港廳兌美元彙率就跌破了7.7500港元的關口。香港金融管理局再次動用外彙儲備,全麵幹預市場,將港幣彙率重又拉升至7.7500港元之上,顯示了強大的金融實力。索羅斯第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有力防守中失敗了。

根據以往的經曆看,索羅斯絕不是那種肯輕易罷休的人,他開始對港幣進行大量的遠期買盤,準備再重視英格蘭和東南亞戰役的輝煌。但這次索羅斯的決策可算不上英明,因為他也許忘了考慮香港背後的中國大陸,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外彙儲備達2000多億美元,加上台灣和澳門,外彙儲備不少於3740億美元,如此強大的實力,可不是英格蘭、泰國等國所可比擬的。此番襲擊港幣,勝算的把握並不大。

對於香港而言,維護固定彙率製是維護人們信心的保證,一旦固定彙率製在索羅斯等率領的國際遊資的衝擊下失守,人們將會對香港失去信心,進而毀掉香港的繁榮,所以,保衛香港貨幣穩定注定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生死戰。香港政府會不惜一切代價反擊對港幣的任何挑戰。

1997年7月21日,索羅斯開始發動新一輪的進攻。當日,美元兌港幣3個月遠期升水250點,港幣3個月同業拆借利率從5.575%升至7.06%。

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於次日精心策劃了一場反擊戰。香港政府通過發行大筆政府債券,抬高港幣利率,進而推動港幣兌美元彙率大幅上揚。

同時,香港金融管理局對兩家涉嫌投機港幣的銀行提出了口頭警告,使一些港幣投機商戰戰兢兢,最後選擇退出港幣投機隊伍,這無疑將削弱索羅斯的投機力量。

當港幣又開始出現投機性拋售時,香港金融管理局又大幅提高短期利率,使銀行間的隔夜貸款利率暴漲。

一連串的反擊,使索羅斯的香港征戰未能討到任何便宜,據說此舉使索羅斯損失慘重。中國政府也一再強調,將會全力支持香港政府捍衛港幣穩定。必要時,中國銀行將會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聯手打擊索羅斯的投機活動。這對香港無疑是一種強心劑,中國政府的表態,對索羅斯來說卻絕對是一個壞消息。素羅斯聽到的“壞”消息還遠不止這些。7月25日,在上海舉行的包括中國、澳大利亞、香港特別行政區、日本和東盟國家在內的亞太11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會議發表聲明:亞太地區經濟發展良好,彼此要加強合作共同打擊貨幣投機力量。這使索羅斯感到投機港幣賺大錢的希望落空,隻得悻悻而歸。

如今,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硝煙已經過去。各種對索羅斯的評價也紛紛而出,索羅斯作為世界上的頭號投資家是當之無愧的。從他進入國際金融領域至今,他所取得的驕人業績,幾乎無人與之能比。也許有的投資者也會有一兩年取得驚人業績,但像素羅斯那樣幾十年一貫表現出色,卻非常難得。

也有人將索羅斯稱為“金融殺手”、“魔鬼”。他所率領的投機資金在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翻江倒海,刮去了許多國家的財富。掏空了成千上萬人的腰包,使他們一夜之間變得一貧如洗,故而成為眾矢之的。

不管是被稱為金融奇才,還是被稱為金融殺手,索羅斯的金融才能是公認的。他的薪水至少要比聯合國中42個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還要高,富可抵42國,這是對索羅斯金融才能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