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尤伯羅斯——奧運會的“商業之父”(1 / 3)

他於1980年至1984年任洛杉磯奧運會組委會主席。他首創了奧運會商業運作的“私營模式”,不僅改變了以往奧運會“賠本賺吆喝”的曆史,而且在沒有任何政府資助的情況下,創造了2.25億美元的盈利,把奧運會變成了人見人愛的搖錢樹。有人說曆史應該感謝洛杉磯,如果沒有它贏利的經驗,奧運會很有可能因為經濟上的難以為繼而走向衰落。因為導演了這場奧運史上的“商業革命”,尤伯羅斯被譽為奧運會的“商業之父”。由於對現代奧運作出了突出貢獻,1984年他獲得了國際奧委會頒發的傑出奧運組織獎。

接手奧運會

熟悉現代奧林匹克發展史的人都明白“彼得·尤伯羅斯”這個名字對國際體育和整個世界的意義。如果說顧拜旦複興的是奧林匹克精神,那麼彼得·尤伯羅斯則是創造了奧林匹克精神在現代社會得以發揚光大的支柱——商業化運營模式。

尤伯羅斯於1937年出生在美國伊利諾斯州一個房產主的家庭。由於家庭原因,他不斷地變換學校,這讓他能夠迅速地適應新環境,具有一種同齡人所沒有的組織才幹。

在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後,尤伯羅斯開始跟別的年輕人一樣創蕩江糊,尋找自己的事業。剛畢業幾年,他一直在航空服務行業幹,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

過了而立之年後,尤伯羅斯自己創業,在好萊塢創建了一家小型運輸谘詢公司。經過一番悉心經營,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後來,尤伯羅斯又涉足旅館和旅遊服務業,開起旅行社。他創辦的第一旅遊公司是北美第二大旅遊公司,年收入大約2億美元。

就這樣,經過20多年的奮鬥,尤伯羅斯個人的資產已經有100多萬,躋身百萬富翁的行列,使他躋身百萬富翁行列。

上世紀70年代,尤伯羅斯是北美第二大旅遊公司的老板,但除了在業界,幾乎沒有人聽說過他,在美國,像尤伯羅斯這樣的老板實在是太多了。

本來,尤伯羅斯可以平淡而清閑地生活下去,但美國人愛冒險的天性讓他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販賣”奧運會成為他迄今最成功的商業運作。

今天,一提起奧運會,所有的城市都會感到興奮。每屆奧運會,都有一堆城市爭相申辦。回到80年代之前,事情卻不是這樣的。

當時,除非某個城市特別想揚名立萬,否則,對奧運會可不會那麼熱心。一則因為,奧運會當時的影響並不算大,二來,奧運會是個賠錢的大窟窿。

奧運會自創辦之初,就有3條基本準則:非職業化,非政治化,非商業化。這些都是很好的理想。最初,由於規模有限,時間不長,可以比較容易堅持這三條原則。但逐漸地,3條準則就隻剩下最後一條戒律:商業化。

然而,隨著時局的發展,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日趨增多,規模越來越大,場麵越來越奢華,對技術、生活服務設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承辦城市來說,舉辦奧運會無疑是一項沉重的經濟負擔。

當時,蒙特利舉辦奧運會爾虧損了10億美元,巨額債務差點讓市政府破產,該市用了10多年時間才還清那筆債。莫斯科更是花去90億美元,沒有掙回一分錢。

一時間,奧運會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燙手山芋,各城市市長對奧運會敬而遠之。1978年,申辦下一屆奧運會的,隻有美國的洛杉磯一家,自然就輕鬆拿到了主辦權。

拿到主辦權後,洛杉磯人民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反而愁眉苦臉。更有部分社會人士、甚至包括市政府官員,明確反對承辦奧運會。問題很簡單:那麼一大筆錢到哪兒去搞?賠了錢誰來還?

這個時候,撒切爾夫人、裏根總統掀起的經濟改革浪潮正在席卷英美。人們已經不再迷信政府了,各個行業都在放鬆或解除管製,人們重新恢複了對市場的信心。

於是,有人突然想到了個好點子,把奧運會交給市場,也就是說,市政府不必插手,讓私人企業去籌資舉辦。這樣,政府不用花錢,成功了,白撿個好名聲,失敗了,也不增加納稅人的負擔。

很快,這一大膽的建議得到了有關方麵的同意。尋找洛杉磯奧委會主席的任務由美國最大的獵頭公司悄悄進行著,他們找到一家旅遊公司老板彼得·尤伯羅斯。

當時,雖然候選人有上千人之多,在獵頭公司看來,尤伯羅斯白手起家,自我奮鬥,是成就美國夢的典型代表人物,無疑是最適合的人選。

不僅如此,獵頭公司還調查到,在大學時代,尤伯羅斯曾是學校水球隊的主要得分手,一度入選國家隊。可惜他在參加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時落選,與奧運會失之交臂。

1979年秋天的某個下午,科恩-費裏國際公司的諾姆·羅伯茨走進了尤伯羅斯董事長的辦公室。羅伯茨說:“你想不想當洛杉磯奧運會組委會主席候選人?”

當時,諾姆·羅伯茨的文件夾裏已經有二百多份申請表。羅伯茨說:“你必須愛好體育、能開創、發展和管理大型企業。還得精通全球公關事物和商務。”

“我沒有興趣。”尤伯羅斯一想起自己曾經投票反對把納稅人的款項用於奧運會,便覺得自己要出任奧運會組委會主席未免有些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