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尤伯羅斯——奧運會的“商業之父”(2 / 3)

“但我們覺得你合適。”羅伯茨又強調了一次。

也許是上帝的安排,尤伯羅斯最終接受了這個職位。當組委會最終宣布這項決定時,新聞界懵了。他們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這麼一位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年人。他們查閱了十多年的《洛杉磯時報》,發現隻有一處提到了彼得·尤伯羅斯和他的旅遊公司。

就這樣,尤伯羅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商業領域。他把自己的企業賣掉,開始搞起了奧運會。

商業天才

接手奧運會籌備事宜之初,尤伯羅斯發現一切得從零開始。於是,尤伯羅斯自己拿出1萬美元,在銀行立了戶頭。當尤伯羅斯拿著鑰匙來到新辦公室時,卻發現門鎖打不開。

原來房產商在最後簽約之前,由於受一些反對在洛杉磯舉辦奧運會的人的教唆,將房子賣給了別人。尤伯羅斯隻好臨時租間房子,60天後才在一個由舊廠房改建的地方安定下來。就這樣,曆史上第一個由企業家主持的奧運會組委會開張了。

奧運會舉世矚目,尤伯羅斯就在這個“舉世矚目”上做文章,巧妙地為奧運會籌措資金。當時,美國的商業競爭極其激烈,許多企業都想利用奧運會這個機會,來擴大本企業的知名度或拓展市場。

尤伯羅斯既清楚地看到了奧運會本身所具有的價值,又把握了一些大公司想通過讚助奧運會,以提高自己或是企業知名度的心理,所以他決定把私營企業讚助作為奧運會經費的重要來源。

於是,尤伯羅斯親自參加每一項讚助合同的談判,並運用他卓越的推銷才能,挑起同業之間的競爭來爭取廠商讚助。對讚助者,尤伯羅斯不以為自己是受惠者而唯唯諾諾,反而對他們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比如,尤伯羅斯提出,讚助者必須遵守組委會關於讚助的長期性和完整性的標準,不得在比賽場內包括空中做商業廣告,讚助額不得低於500萬美元,本屆奧運會正式讚助單位隻接受30家,每一行業選擇一家,讚助者可取得本屆奧運會某項商品的專賣權。

這些聽起來很苛刻的條件,反而使讚助更具誘惑性,一時之間,美國乃至世界各大公司均不惜代價抬高自己讚助額的報價來奪標。

在照相器材行業,美國柯達公司自恃實力雄厚和名聲逼人,柯達公司一直是奧運會讚助商和美國代表團的讚助商,這次在本土舉辦奧運會,柯達想當然地認為組委會會哄著求著讓自己當讚助商,正好能殺殺價。

當時,柯達公司的首席律師談判中隻肯出200萬美元,還不到400萬美元底線的一半。組委會規定了最後期限,但柯達置之不理。

尤伯羅斯轉而與垂涎多日的日本富士公司簽定了700萬美元的合同,富士還為攝影記者免費衝洗膠片。後來柯達公司的首席律師又來了,說“我想我們可以成交了”。尤伯羅斯的回答是“我們已經成交了”。

當奧運會開始後,全場都是富士膠卷醒目的標誌時,氣得柯達公司老板炒掉了自己的廣告部經理。

在飲料行業,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兩家飲料公司競爭曆來難分勝負。在1980年的冬季奧運會上,百事可樂公司獲得了讚助權,不僅風頭出盡,其銷售量也連年上升。這一次,可口可樂公司自然不甘落後,以1260萬美元的天價最終奪得奧運會的飲料專賣權。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與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競爭更是熱火朝天,雙方都竭盡全力拚搶那“惟一”的讚助權。結果,尤伯羅斯僅靠讚助就籌集了3.85億美元的巨款,是傳統做法的幾百倍。

另外,出售電視轉播權是讚助費中數額最大的一筆交易。尤伯羅斯巧妙地挑起美國三大電視網爭奪獨家播映權,借他們的競爭之機,將轉播權以2.8億美元的高價出售給了美國廣播公司,從而獲得了本屆奧運會總收入三分之一以上的經費。

此後,尤伯羅斯還以7000萬美元的價格把奧運會的廣播權,分別賣給了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等運營商。

龐大的奧運會需要大量的服務人員,這要花費很大的開銷。於是,尤伯羅斯在市民中號召無償服務,成功地“借”來三四萬名自願服務人員為奧運會服務,而代價隻不過是一份廉價的快餐加幾張免費門票。

尤伯羅斯的另一個“借勢”招術是利用各個環節挑起競爭,讓各界人士爭先恐後地搶著掏腰包。

尤伯羅斯對奧運會的商業貢獻還在於把火炬接力也變成了“印鈔機”。在這之前,火炬傳遞的目的在於吸引更多的人士參與奧運會,這一環節主要由社會名人和傑出運動員獨攬火炬傳遞,有的國家花了巨資卻不討好,反而引起了運動員的紛爭和謾罵。有的國家幹脆用越野車拉著到全國轉一圈就草草了事。

尤伯羅斯看準了這點:以前隻有名人才能擁有的這份權利、這份殊榮,一般人也同樣渴望得到。於是,當他首先提出奧運會開幕前點火儀式的程序是:先從希臘的奧林匹克村把火炬點燃,空運到紐約,再繞行美國的32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途經41個大城市和1000個鎮,全程1.5萬公裏,通過接力,最後傳到洛杉磯,在開幕式上點燃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