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俄羅斯寡頭,楚科奇自治區區長、英格蘭球會切爾西老板。2009年3月根據福布斯雜誌統計他的資產約有85億美金,是俄羅斯首富及全世界排名第51位的富豪。
孤兒的少年生涯
羅曼·阿布拉莫維奇的母親伊麗娜是一個美麗健康的烏克蘭少女。父親阿卡迪是一位從科米來的英俊猶太人。他們的相識相愛充滿浪漫色彩,雖然婚後的生活是艱難拮據的,但他們從不抱怨。
1966年10月24日,羅曼·阿布拉莫維奇出生在伏爾加河畔的薩拉托夫。盡管他的父母當時已移居瑟科特夫卡爾城,可是母親伊琳娜還是做出了回老家生孩子的決定。因為在俄羅斯流行這樣一種說法:隻要能夠在薩拉托夫出生,就意味著一生都將受到幸福之星的照耀。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一生幸福,但除了選擇“有福”之地生下阿布外,阿布的父母卻沒能親手為他帶來幸福。羅曼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在羅曼·阿布拉莫維奇降生不到一年,伊麗娜再次懷孕了,貧窮的現狀使這對夫婦決定去墮胎。
為了節省費用,伊麗娜選擇了一家地下診所做手術,這個錯誤的選擇使她得了破傷風。去世的時候,她年僅28歲。伊麗娜去世還不到一年半,阿卡迪在工地對起重機的吊臂進行修理時,突然,起重臂脫落,連同阿卡迪一起重重地摔下來。阿卡迪被送到醫院,且被截肢。但災難並沒有結束,在醫院孤零零躺了10天後,阿卡迪死於傷口感染,年僅32歲。
這時的羅曼·阿布拉莫維奇不過一歲多一點,他甚至連叫爸爸媽媽都不會。驟然失去雙親的羅曼沒有被送到孤兒院,他幸運地被他父親的哥哥收養了。
在伯父的家,小羅曼被當作親生兒子嗬護,關於父母的記憶也漸漸地模糊。從記事起,他就以為伯父伯母就是自己的親生父母。然而在他10多歲時,一位老師無意中泄露了真相。
“沒有人知道羅曼知道真相後的想法是什麼,”他當時的一位同學說,“他從來就是一個冷靜的人。那一天,年少的他異常平靜地聽著伯父的解釋,之後他再也沒有提起過同樣的話題,一直都沒有。”
在叔叔的照顧下,阿布頑強地生存了下來,並且和同齡人一樣走過了從軍、上學等正常孩子必經的成長之路。雖然他並沒有嚐到太多的苦,但吃“百家飯”的童年遭遇以及蘇軍炮兵營粗獷的生活,還是使他煉就了一副豪爽、執著但卻有些冷酷的奇特性格。
當他隻有9歲時,就開始策劃自己的人生,他曾經對周圍的人過:我的一生絕對不會在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地方虛度。14歲時,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離開那個小地方,被派送到首都莫斯科求學。這個原本平凡的孤兒自此開始走向傳奇。
早年生活在混亂的俄國的阿布拉莫維奇曾經大膽地走私過香煙和香水,而在當時,如果被抓住,會麵對至少5年的有期徒刑。他的前妻說:羅曼天生就知道如何賺錢,他能夠在當時蘇聯那種條件下賺錢,那麼,他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能發財。
阿布拉莫維奇在17歲的時候,沒有實現進大學的理想,而是被迫服兵役,參軍當了一名卡車司機。在服役期間,盡管他嚴格要求自己,但並沒有獲得晉升的機會。
不過他仍積極投入軍營生活,兩年後當他退伍時,已結交了不少朋友,其中就包括後來的前俄羅斯第一首富——列別佐夫斯基。關於他交友的故事,還有很多。當時在他參軍的期間,部隊裏來了一名新兵,名叫埃迪爾·艾特納紮羅夫。小夥子來自吉爾吉斯的一個小村子,因此不太會說俄語。阿布熱心地向他介紹營區的有關情況,又主動幫助他學習俄語。
後來,阿布還教會他怎麼采蘑菇——吉爾吉斯是不長蘑菇的。一年半以後,由於家裏發生了意外,艾特納紮羅夫提前複員,阿布把自己所有的錢都送給了他。現在,埃迪爾·艾特納紮羅夫和當時的很多戰友,都記得現在呼風喚雨的阿布的優秀品質。
20歲的時候阿布拉莫維奇從部隊退役回到烏克塔城,進入這個城市的工業學院,後畢業於莫斯科古布金石油天然氣學院。
戈爾巴喬夫推行改革之後,蘇聯允許建立私人企業,雄心勃勃的阿布拉莫維奇抓住機會,1987年在還是學生的時候就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Ooyut—Comfort,公司不僅製造玩具,洋娃娃。玩具鴨,靠這些產品迅速占領了莫斯科市場,同時還著手做輪胎翻新並很快變得非常富有。成功利用戈爾巴喬夫—葉利欽過度時期的混合條例,允許蘇聯企業和西方公司在原料價格存在巨大分歧的情況下進行貿易活動。
據阿曼的妻子伊利娜回憶,當時,蘇聯走向解體的過程中,伊利娜認識了當時不值一文的阿布拉莫維奇,兩人開始聯手做生意,伊利娜是個空中小姐,她趁著旅行中途停留之際從西方帶回各種小物品,然後阿布拉莫維奇就在那套小公寓裏搞盜版複製。
他的一個同學回憶說:阿布拉莫維奇這個人特別精明,他利用他在莫斯科的朋友、家人以及他那個小小的公寓,去販些香煙、香水、化妝品以及牛仔褲等物品,再乘兩個小時的飛機到北部城市——烏克塔去賣,當時我們倆都在那兒讀書。當時,蘇聯禁止私人企業,對那些做生意的人判刑很重。很多關節他都得用錢去打通,如果其中有一個人向政府告發他,那麼,他將麵臨災難。
就是靠這些生意,阿布拉莫維奇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這位他進一步的發展奠定了資金基礎。
開始發跡
1992年,是俄羅斯發生大變革的一年。蘇聯解體後,在“搞導彈的不如賣土豆的”社會中,26歲的阿布拉莫維奇從石油大學輟學,開始從事商業活動。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規則為俄羅斯人所漠視。個性鮮明的阿布拉莫維奇和所有商人一樣,在商業活動中不止一次觸摸法律的邊沿並落入了俄羅斯執法部門的視野,隻不過較之其他人,行事更為低調的他玩得更高明一些。
1992年7月9日,俄羅斯內務部莫斯科局立案偵察了一宗與阿布拉莫維奇有關的柴油失蹤案。當時,還是一家小公司領導的阿布拉莫維奇,用偽造的文書從烏赫塔煉油廠購買了一批柴油,但在運輸過程中,這些價值近400萬盧布的柴油卻離奇失蹤。內務部偵察結果顯示,正是阿布拉莫維奇與烏赫塔煉油廠的某些人員達成了瓜分國家財產的秘密協議。
這一事件引起了莫斯科市副檢察長的注意,他下令監視阿布拉莫維奇。但最終憑借高明的手腕和上層關係,阿布拉莫維奇成功將此事化於無形。雖然沒人能夠肯定地說阿布拉莫維奇的“第一桶金”就來源於那5000噸柴油,但近400萬盧布的資金使其商業活動發生了質的變化卻是事實。
接下來,俄羅斯政府實施的“證券私有化”改革為阿布拉莫維奇迎來了迅速暴富的機會。俄羅斯的早期私有化,采取的是給所有公民發放證券的方式。
在證券私有化階段,一些了解政策和有經濟實力的寡頭們派人到街邊或地鐵口收購證券。普通老百姓對私有化證券普遍有一種不太信任的心理,他們覺得拿在手裏的證券還不如換回實際生活的消費品來得實在。因此,當國家開始公開拍賣一些企業時,有人已經收購了足夠數量的私有化證券,甚至拉著滿滿一卡車的證券去參加競買。
後來,俄羅斯又推行了現金私有化方式,發行短期債券。1996年總統大選前夕,葉利欽競選連任活動更需要大量的現金,但當時政府的財政已十分困難,於是提出了“債轉股”方案,即政府為支付公務員工資,把國有企業的股份抵押給寡頭的私人商業銀行換取現金。
這個方案的關鍵在於,抵押的股份是按市場價格30%作價,而“事後”政府則按市場價格回購,其中70%的差額被當作酬勞送給了出資者。
在整個“證券私有化”改革實施過程中,時任總統的葉利欽將精力幾乎全都放在了與議會的政治鬥爭上麵,政府實際上並沒下多少功夫去搞這樣一場本來需要全力部署、精心策劃的國有資產分配過程。最終“私有化”變成了“沒有化”,大量優質國有資產都沒有進入私有化交易程序,卻通過一些不明不白的抵押貸款製、銀行劃撥製流進了有權勢的寡頭私囊。
進軍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