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親曆與回憶(2 / 3)

“讓我進去,我妻子進去看比賽了,快讓我進去!”8月15日晚上8時,奧運會田徑比賽首日,“鳥巢”南門入口處一名外國人對著哨兵大喊大叫。哨兵廖朝輝禮貌地示意他出示證件,來人不但沒有反應,反而要求廖朝輝出示證件給他看。一陣風吹來,小廖明顯聞到一股濃烈的酒味撲麵而來。

這是一起酒後影響哨兵執勤事件。在平時,哨兵處理此類事件最常用的辦法,是及時將來人控製,然後讓警察把人帶走了之。如果按此常規辦理,很有可能引起群眾圍觀,把事態搞大。更重要的是,這名醉酒的外國朋友和妻子走散後,他妻子肯定在心急火燎地到處找他。

廖朝輝簡短思考一下後,很快有了辦法。他隨即呼叫當班流動哨兵張軍華、周二營,簡單位地說了一下情況後,讓兩人到“鳥巢”的各個入口處去尋找外國朋友的妻子。然後,他從哨位上拿出一瓶礦泉水,把蓋擰開,遞到這名外國人手中。

喝醉了的外國人根本不理會這一套,叫嚷著要進去和她妻子一起看比賽。廖朝輝用英語熟練地告訴他,他的妻子馬上就出來接他,同時告訴他下一場女子萬米決賽更加精彩,問他有沒有興趣預測一下埃塞俄比亞選手迪芭芭能否打破世界紀錄。

一談到田徑比賽,這名外國人顯得清醒多了,他從荷蘭選手基普拉特加談到迪芭芭,語速從含糊不清到能把一句話說完整,不少外國觀眾對他們有意思的交流也回頭一笑。半個小時後,哨兵張軍華、周二營帶著一名外國女人一路小跑趕回來了,夫妻二人見麵就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看著夫妻兩人進入了場館,三名戰士高興地笑了。沒想到,這對外國夫婦突然又折了回來,舉著一張檢過了的奧運會門票微笑著說:“這是我給你們寫的感謝信,請收下。”上麵用英文寫著:我們代表沒來中國的三個孩子感謝你們,謝謝。

事後,大家對這起典型事件進行分析。不少官兵談到,過去擔負看押、看守和處置突發事件時,就等著聞令而動,基本上束手無策。總隊後勤處處長馬德榮告訴記者,參與服務奧運以來,官兵先後在哨位上探索出“化整為零”等20多項“金點子”,湧現出陳攀峰、席栓柱、趙永軍等一大批有勇有謀的執勤能手,為構建平安奧運提供了有力支撐。

第三節 國際誌願者Naomi Lim:2008看北京

Naomi Lim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學生,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來到北京成為一名國際誌願者,擔任朝陽公園沙灘排球場引語記者的工作。

我總是夢到離家出發。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確實令人心裏沒底。但是此刻,我坐在擁擠的飛機上,透過窗戶凝視著窗外,期待著來到這個與布裏斯班隔洋相望的國家——中國。我已經做好了準備,腋下夾著漢語速成小冊子,拖著沉重的行李箱。這次我要完成北京2008奧運會海外誌願者媒體運行的任務。

絕大多數人是通過電視轉播體驗奧運會的,他們所看到的局限於電視節目。而我們,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二十多名誌願者,卻是通過親身參與奧運會感受了每一個激情的瞬間,體驗了奧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奧林匹克新聞服務(ONS)是一個賽時臨時國際通訊社,由北京奧組委組織,其職責是為報道奧運會的媒體提供各項奧運會信息。ONS是一個巨大的網絡,由幾百名付薪人員和誌願者組成,我們是其中的一員,負責采寫即時引語。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簡明扼要地采訪參加羽毛球、拳擊、藝術體操以及室內排球和沙灘排球等比賽的運動員,同時提供每天新聞發布會的摘要。

來到北京已是深夜,直到次日淩晨才到達住處。揉開惺忪的睡眼,我發現原來自己住在具有全套服務的賓館裏,這家賓館位於北京東五環的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內。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BISU)到處鬱鬱蔥蔥,樹木鮮花裝點了整個學校,而且校內還有各式各樣生意興隆的飯館和售賣各式點心的超市,這為我們提供了莫大的便利。起初,我曾經想象自己可能會住在隻有自家浴室般大小的房間裏,可是來到這裏,我和我的室友完全驚呆了:兩張單人床,有網絡連接、電視機和一個大小適中可以晾曬衣物的陽台。住在隔壁的是我的一位校友,我們一開始素不相識,到最後卻成了永久的摯友。

到北京的前幾周我們參加了很多活動,還“會晤”了場館ONS業務的負責人——夏陽。他為我們簡要介紹了工作,並組織我們試穿了奧運誌願者服裝。我在沙灘排球場工作,上司夏陽是一位和藹可親的人,他總是彎眉眯眼地微笑著。北京奧組委也為海外誌願者組織了為期三天的參觀活動。我們遊覽了八達嶺長城,盡管那裏很擁擠,但是置身於長城,感受著這個古國的文明,仿佛在夢境中一般。我們還遊覽了頤和園的昆明湖,站在豔陽下欣賞遊客們泛舟水上。

奧運將至,北京奧組委針對負責媒體運行的海外誌願者舉辦了兩天的強化培訓。此前,雖然我們在布裏斯班已經接受過長時間的專項訓練,但內心仍不免有些緊張。同時,場館的培訓也拉開了帷幕。那段時間,我們在場館裏利用午飯時間和中國同行們玩乒乓球和沙灘排球取樂。

在前期緊湊的安排與培訓中我們也忙中偷閑,有幾天時間暫時不用考慮工作的問題。我們穿行在都市,發現北京是一個容納了各種元素的混合體,很多像我一樣的外國人都感受到了這座都市眷戀著過去輝煌的曆史並且對未來躊躇滿誌。來到北京,車輛的喇叭聲充斥耳膜,霓虹燈占據了你的雙眸,處處可以嗅到現代的氣息。然而,你又會發現熱情好客的北京人依然遵循著曆史的傳統,繼承著古人的文化。我們也曾徜徉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附近的大街小巷,透過牆洞探訪隱於街角的小商鋪,仰望新落成的店麵碩大的新餐館。

奧運工作從一開始就給我們帶來了驚喜——我們受邀去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觀看了奧運會開幕式。那是一個美妙的夜晚,張藝謀過人的藝術造詣在那一夜傳遍了全世界。在此之前,我也有幸得到一張門票到現場觀看了奧運開幕式彩排,開幕式當晚則是我第二次觀看。從開幕式的那一刻起,接下來的16天裏,我的心緊緊地與奧運連在了一起。

沙灘排球的賽場坐落在朝陽公園滿是綠蔭的湖畔。在首場比賽開始之前,場館裏洋溢著熱烈的氣氛,誌願者在為觀眾的到來做準備。舉著小旗蜂擁而至的觀賽者中也包括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好萊塢巨星文斯·沃恩,還有美國夢之隊的科比·布萊恩特。比賽結束後,我在場館混合區裏采訪運動員。雖然被擠得踉蹌難行,但是在喧鬧的人群和雀躍的拉拉隊的喝彩下,自己工作的熱情反而愈來愈高。比較精彩的采訪包括美國沙排女王凱利·沃爾什和特裏埃諾。在淘汰賽中,當俄羅斯女子沙排組合被格魯吉亞隊擊敗後,我采訪了俄羅斯運動員們——這小小的媒體采訪區裏因而也留下了些許政治的烙印。住在中國的這兩個半月時間裏,感覺像夢幻般令人難以置信:看到了奧運會開幕式彩排;見證了烏塞恩·博爾特成為世界第一飛人;搞清楚了澳大利亞大使館究竟是什麼樣子;登上了長城;站在了天安門廣場;與小商販討價還價;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生活,交到了很多的朋友……這一切,都如同夢一般。

奧運就是人生的縮影,在奧運的工作經曆將成為我人生中永不褪色的記憶。奧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舞台,她將默默無聞的人變成了英雄,她讓我們每個人就如同運動員一樣發揮出自己的潛力。這個階段的工作也讓我懂得了工作中的“專業精神”以及“做人”的真諦,學到了采訪技巧、在時間壓力下趕稿以及團隊合作等。這些都為我今後的職業生涯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身處異國他鄉,我也鍛煉了自己的漢語,學習了中國的文化。走出布裏斯班來到中國,我鍛煉了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也找到了從未發現過的自信。

現在我又總是夢到離開北京。熟悉了的北京令我留戀。坐在去往布裏斯班的飛機上,凝望窗外——又要飛越大洋回到自己熟悉的故裏。忽然,自己想家了,懷念溫暖的陽光、湛藍的天空,渴望清晨被故鄉的笑翠鳥吵醒;懷念鄉音,懷念街道上張張熟悉的麵孔,懷念Vegemite三明治醬的味道,更懷念燒烤時飄逸在夜晚的火腿香……當然,最懷念的還是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手裏拿著免稅的香水,拖著更為沉重的行李箱,迫不及待地要擁抱自己的家人。

2008,北京奧運會,我會永遠銘記。

第四節 陳寅:工人奧運火炬手

陳寅,普通工人,是黑龍江地區選拔出的21名大眾代表之一,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我叫陳寅,來自北國冰城哈爾濱,是一名由可口可樂公司選拔出來的火炬手,今天給大家講述一下我的故事:

1986年7月出生在哈爾濱市的我剛上小學就開始喜歡足球運動了,正是在足球運動的感召之下我由一個隻喜歡足球項目的足球迷演變成了熱愛多種體育項目的多元化體育迷。

在2007年的4月,當我得知可口可樂公司麵向全國進行北京奧運會火炬手選拔活動的時候,我躍躍欲試。作為一名體育迷來講我很想成為奧運會的火炬手。我認為:申辦奧運會的成功是祖國的光榮,成為奧運會火炬手是我的光榮,我希望與祖國共同分享奧林匹克帶給我們的光榮!於是我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寫下了一份自我介紹。蒼天把幸運賞賜給了熱愛體育的我,我很榮幸成地為了黑龍江省可口可樂火炬手選拔的五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