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關於北京市計劃體製改革的回顧與思考(一)(2 / 3)

集體所有製單位利用自籌資金和建築材料安排的非工業項目以及不需要市瑞安排水、電、燃料、原材料的工業項目(某些控製展的行業除外),由區、縣、局自行審批和安排計劃:後來,根據壓銀投資規模的要求,從1989年起,市計委向區。縣、局切塊下達集體所有製單位投資規模控製指標,按指導性計劃管理,但項目審批權限沒有上收。

組建鄉鎮企業的審批權,除國家和市另有規定的以外,都下放到區、縣。

下放了一部分留成外彙使用計劃的審批權,各區、縣、局用自有留成外彙進口原材料和維修零配件,一律由區、縣、局自行審批,在1988年初實行外貿體製改革時,國家主管部門強調要把留成外彙直接分給出口商品的生產企業。市計委從本市的具體情況出發,決定(並經市政府批準)實行指標到企業,由區、縣統一調劑,給予相應的人民幣補償的辦法,收到良好效果,使留成外彙的使用方向更加合理,

這裏要強調指出的是:在擴大區、縣、局的計劃管理權限時,我們始終堅持了兩條原則:一是不在市政府各委辦之間搞橫向轉移二是下放給區、縣、局的計劃權不得再層層下放,現在看,這樣是十分必要的,

(三)在計劃管理手段上,采取的改革主要有:1986年組建了北京市工程谘詢公司,其主要任務是承擔市計委委托的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的評估工作,並逐步開展項目建議書的谘詢和預評估,以及項目建成後的後評估。3年來評估100多個項目,包括地鐵複興門、八王墳線、水九二期工程等大型項目,不僅促進了項目決策的科學化,而且已收到比較明顯的經濟效益,僅據1989年評估項目的統計,即可節約投資3億元。這個公司已成為市計委審批建設項目的重要助手。

1988年著手投資體製的改革。經市政府批準,開飴實行基本建設基金製,組建了北京市綜合投資公司,改變過去由市財政撥款、按條塊分錢的辦法,對經營性項目實行有償使用市財力投資,逐步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為發展本市經濟提供穩定可靠的建設資金來源。

加快經濟信息的傳遞,建立和健全經濟信息理和預測機構,1985年,市計委與新華社北京分社合辦了《首都經濟信息報》,幾年來已從肩一刊、四開四版擴大到周三刊、對開四版。由於信息量大、及時,受到大訂戶和有關領導部門的讚揚,在國內已有一定的影響。為配合全國經濟信息兩絡建設,正在組建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並已部分開展了經濟預測工作。

加強對計劃經濟理論和重大經濟問題的研究。成立了北京市計劃經濟研究所,承接了國家和本市的重點研究課題,配合市計委組織市屑各綜合經濟瞀理部門開展調查研究,並出版了內部刊物《首都經濟》。

(四)積極發展橫向經濟聯合。

開展地區之間的橫向經濟聯合和經濟技術協作,是經濟體製改革的產物,是在計劃指導下發揮地區優勢,揚長避短,互惠互利,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北京市一方麵發揮自己資金、技術優勢,通過科技協作、技術支持、資金投入等方式支持兄弟省區發展經濟;另一方麵又從兄弟省區得到了大批重要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有力約支援了本市的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幾年來,同各地簽訂的濟技術合作項目1萬多個,投入資金近7億元,建立重要的生產供應基地80多個。近年來,又在發展環京協作區、開麗邊境貿易等方麵邁出了新的步伐。

(五)綜合運用經濟杠杆,發揮計劃工作的“龍頭”作用。

為適應經濟體製改革不斷深化的需要,加強黨和政府對綜合汶濟管理部門的領導,逐步建立自覺運用價值規律的計劃體製和間接調控體係,1985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市計委、財政局、審計局、稅務局、統計局、物資局、物價局、勞動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各專業銀行北京分行、保險公司分公司等,統由市長和常務副市長直接領導,日常工作由市計委負責協調。市計委對各綜合經濟管理部門的協調關係,是在市長和常務副市長領導下,組織指導各部門之間工作,綜合平衡和協調配合的關係。市計委對日常工作的協調包括綜合(研究宏觀控製問題,指導經濟健康發展)、平衡對全市中性資金進行平衡和必要的調劑)、協調(銜接各部門的橫向關係,綜合運用經濟杠杆)、服務(傳遞經濟信息,為領導和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服務)四個方麵的功能。

1989年末,根據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決定精神,市委、市政府再次重申並進一步明確:計劃工作要發揮綜合平衡、執行產業政策和綜合協調經濟杠杆的龍頭作用,市計委要進一步加強對包括財政局在內的各綜合經濟管理部門的協調工作,以便統一步調、統一行動,保持本市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地向前發展。

5年來,在這方麵已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為支持北京市重點行業的發展,先後製訂了對紡織、汽車、建材等行業的優惠政策;為擴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來滬,先後製訂了征收“四源”費、綜合開發市政配套費等辦法,到1989年底,已累計籌措資金15億元,1989年初,為保證本市26種基本生活日用工業品的生產和供應,從計劃、收購、供應、資金、價格、財政補貼、責任製以及獎勵辦法等8個方麵製訂保證措施,綜合運用行政、立法、經濟等多種手段,對保證全年計劃的完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