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此銀行進行了企業化改革的試點。針對我市專業銀行在經營活動中普遍存在的貸投向與經營風險相脫離,經營成果與自身利益不掛鉤,基層銀行缺乏經營活力的市工商銀行向其下屑的各區、縣支行、辦事處下放“六權”,核定“三率八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基層行處的活力,調動了基層行處的經蒭積極性;市農業銀行、市建設銀行、市保險公兩根據自己的特點,試行了不同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製。其成功之處,是在財政、銀行關係尚未完全理順的條件下,在現行的專業銀行的組織結構一時難以昨由較大調整的情況下,以分配製度作為突破口,打破平均主義,打破大鐦飯,調動職工積極性,完善內部經營管理機製。
改革了資金管理體製。從1985年開始,中央銀行與專業銀行之間實行“統一計劃、劃分資金、實存實貸、相互繳通”的新的信貸資金管理辦法,初步改變了單純按計劃指標管理資金、各家銀行吃一口飯的做法,調動了專業銀行吸收存款的積極性。
我們認為,衡量改革的得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評價:
近幾年的金融改革是否為我市的經濟體製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改革是否有利於我市經濟的穩步發展;
改革是否有利於經濟效益的提高,是否為下一步改革創造了條件。我們認為,1984年以來我市金融體製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成績是顯著的,當然也不否認仍存在一些解決。
二、當前金融體製改革存在的問題和難點
九年來的金融體製改革,使傳統體製下的金融運行機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是,金融體製改革在許多方麵還不適應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賽求,傳統體製下的種種弊端未通過改革完全消除,改革的任務還十分艱巨。
從專業銀行的業務劃分與商品經濟所要求的分工協作、合理競爭的關係看,改革後的金融體應當適應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助於溝通商品生產者之間的橫向聯係。但是,機構分設是想把“家銀行縱向分配資金改為四家銀行縱向分配資金的格局,加之金融資產和金融工具的單一,金融市場發育極不成熟,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專業銀行在經營上的壟斷,加钃了條條管理。這些問理在省市一級表現得尤為突出。各家銀行以自己的利益為核心,業務上相互封鎮,所開展的一些業務交叉或競爭也可能帶有破壞性。裏然,這與我們改革銀行體係,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初衷是相悖的。
從銀行所有製結構的單一性與多種所有製經濟並存的關係看,我國目前經濟結構的基本特征是以公有製為主體的多種所有製經濟並存,但是,改革後的金融體製。仍然是單一國家所有製的銀行占主導地位,其它所有製形式的金融機構發展非常遲緩,以北京為例,近年來集體、個人合股而建立起來的集體金融組織——城市信用社雖然有了較快的發展,但它的經營範圍仍有很大的局展性,存貸款業務量也隻占全市各家專業銀行存貸業務量的百分之零點幾,顯然,這與近年來市場發育突出問題是:企業沒有進入市場,市場難於進一步生成和發展已經形成的資金拆借市場潛伏著危險。
從企業來看,由於幾十年形成的銀行與企業之聞的借貸都是信用借貸,這種借貸是一種既無約束,也無硬性預算約束,信用邊界十分模糊的貨幣供求關係,這樣,企業既沒有壓力,也沒有動力進入市場籌搰資金,承擔籌資風臉,進而也導致銀行難以走出長期包企業資金供應的困境,因此,目前的金融市場主要以銀行同業聞拆借為主,抵押市場、貼現市場以及長期市場未形成,從專業銀行同業之間的資金拆借情況看,由於信貸資金縱向分配、條塊分割的態勢,各專業銀行基層行處之間的資金餘缺可以通過上一級的計劃部門調劑,因此,事實上專業銀行是在沒有內動力和壓力機製條件下,在金融市場上相互拆借的,參與市場拆借的不免會有那些拆入資金用於彌補地方建設資金缺口的行處,而不是真正用於解決暫時資金不足。這種迠短期資金用於長期的做法,已完全失去了資金拆借的應有內涵,成為一種實上的資本流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超前增長作為一種常態,這種意義上的資金拆借顯然會進一步刺激需求的膨脹。
總之,經營主體單一,信用工具殘缺,交易信號失真是我國金融市場現狀的一個真實寫照。
第三,銀行企處化改革的進程步艱難,目前已成為製約我市乃至全國改革的障礙。
從外部條件考察,專業銀行作為財政部門的預算單位,經費按人頭計算,銀行經費的好壞與其自身經濟利益的紐帶被割斷,嚴重束縛了銀行自身發展的活力,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把銀行作為財政部門預算單位這一問題,專業銀行企業化改革很難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從專業銀行的內部機理和基礎構造觀察,改革後的專業銀行並沒有成為真正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仍然保持著行政機關與經濟組織的雙重身份。總行、分行、地市中心支行(城區辦事處)、縣支行在職能上,集政府職能、經濟職能和社會職能於一身在機構上,按行政區而不是按經濟區設立機構在經營上,各級管理行都是通過各類計劃指標控製著經營行的業務活動,使經營行缺少作為一個經營者的活力事經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