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長期以來,公費(勞保)醫療製度對醫療服務按“需”消費的管理辦法,也助長了過度享受醫療服務及藥品的浪費
從以上調查分析中可以看出,現行的勞保醫療製度中存在著兩個不相適應:
第一,現行的勞保醫療製度與財務管理製度不相適應。1984—1986年,崇文區商業係統醫療費支出描利費的比例由98%上升到132%這種狀況表明,現行財務管理製度規定的企業福利費及醫療費的提取比例已不能適應現實的醫療費開支狀況。
第二,現行的勞保醫療製度與企業經濟體製改革不相適應。企業實行體製改革以後,一些中小型企業實行租賃、承包責任製。一方麵企業單獨核標、自負盈虧,風險責任加大另一方麵,企業人員少,醫療費金額有限,無力負擔危重病職工的醫療費支出。
近年來,在醫療體製改革中,針對上述弊端,各地部在進行改革的探索和試驗,基本辦法是兩條:一是醫療費支出與職工個人利益掛鉤。職工看病,個人負擔一部分醫療費用;二是醫療費支出與醫院利益掛鉤。公費醫療費全部或大部分包給醫院,超支歸醫院負擔,節約歸醫院所有,或者提取一部分獎金。
上述醫療體製改革是在公費醫療與勞保醫療製度不變的前提下,對管理方法和某些環節進行改革,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麼醫療體製的改革應該如何進行呢?改革的出路是:適應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所有製形式的多樣性,實行形式不同、項目有別、標準各異的醫療費社會統籌,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保險製度。
在當前經濟體製改革中,同步改革我國醫療保健製度,逐步實行醫療保險製度,是可行的,
從社會主義生目的的客觀要求看,應當在全體勞動者中間逐步實行醫療保險。從當前的情況看,公費醫療、勞保醫療和旁作醫療需要改革。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設立醫療保險,可以恢複勞動者的身體健康,這是保證社會主義生產順利過行的不可少的條件。由於勞動者身體索質、年齡、工作條件的不同,他們對醫療保健的需求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和時間上的不均等性,單純依靠個人收入往往不能補償,一般中小型企業也難以承擔高額的醫療費支出。因此,需要通過醫療保險立法的形式,在更大範圍內統籌經費,使全體勞動者獲得基本相同的醫療保障。
(二)從社會主義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原則來看,個人承擔一部分醫療費在經濟上是合理的。醫療保健製度,除了取決於生產資料所有製的性質以外,還要受到社會生產力水平、產品的豐富程度和醫療技術條件的製約。社會主義社會個人消費品的分配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對勞動者醫療需求的滿足也還不能做到“按需分配”的程度,在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數量上還要受到一定限製。社會主義福利基金的分配和使用,不是按勞動者付出勞動的多少,而是根據實際需要,向勞動者捶供無償的物質幫助和照顧。它是按勞分配的補充形式,在消費基金中尚不能占過大的比重。從按勞分配到按需分配應該有一個逐步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應超越客現經濟條件,因此,在目前我國生產力水平還不夠高,物質產品還不夠豐富,醫療技術條件還不夠完備的條件下,國家醫療保險待進還不能做到全部免費。醫浮保險厲社會保險的範疇,而社會保險在資金籌集方式上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國家、集體、個人共同負擔的原則。因此,實行醫療保險,需要勞動者個人負擔部分醫療費。醫療保險實質上是國家給予勞動者的一種幫助,帶有互助互濟的性質。如果超越生產力發展水平,過多地提高醫療保險待通,則必然會影響消費資料總量的分配,影響國家財政的過量支出,企業經濟的正常發展,也不利於按勞分配原則的執行。
(三)從增強勞動者自我保障意識,正痛引導職工家庭消費的合理性來看,是可行的。近年來,城鎮居民家庭消費支出擴大,消費需求過旺的情況比較突出,1986年,北京市城鎮居民家庭高檔掰用消費品的增長度很大,每百戶擁有彩電9台,冰箱65台,分別比上年增長58.1%。享受型、發展型消費超前的情況比較明顯,居民對防備自己和家庭今後的考慮較少,這方麵的意識比較淡薄。應考慮逐步把居民家庭消費的一部分引到自我保障方麵來,個人負擔—部分醫療費,可以增強勞動者的自我保障意識,減少依賴國家和企業的現念。
(四)從醫療保健製度的改革來看,實行醫療保險製度可以在更大範圍內統籌互濟,改革前的公費(勞保)醫療製度,醫療經費實際上是企業自管,由於企業相對範圍小,醫療經費有限,不同企業之間由於行業、職工年齡、發病率的不同,醫療費支出的負擔出現畸重畤輕的現象。改革後的醫療保險製度,是以國家立法的形式,在社會範圍內進行統籌,通過統籌互濟的方式,使不同單位醫療費風險平均化。把原來由企業自管的醫療經費統一由醫療保險機構管理,達到管理的社會化。從而減輕中小企業醫療費支出的風險壓力,保障經濟的健康發展。從全社會來看,醫療保險基金統籌的範圍越大,承擔風險的能力越強,被保險人的醫療和健康越能得到保障。
醫療保險製度是合理分配醫療衛生資源的一種途徑。它以喬要為原則,以保降醫、浪費為目的,醫療保險機構不僅對醫療費用的管理負責,而且通過調查醫療需求動態,采取措施,督促醫院提供有效治療來保障思者的健康,對實行醫療保險製度的幾點設想:
(一)建立形式多樣、項目不同、標準有別的醫療保險製度。根據我國的國情,在各個發展階段,對不同的所有製形式、不同的用工製度,按其行業、收入水平、年齡結構的不同,製定不同的保險費率和給付標準,分層次、分步驟進行試點,總結經驗,完善辦法,逐步推行。
(二)醫療保險製度的建立,應與國家工資製度、勞保製度的改革配套進行。
第一,低工資製度是我國工資製度中的一個顯著特點。國家對職工的工資支出中,已做出“六項扣除”,不含個人醫療費用。為使個人負擔醫療費做到合理,工資製度改革中應增加個人醫療費支出,目前,可先從公費(勞保)醫療經費中拿出一部分,作為工資的一部分,給予軹工。北京市公費醫療改革、崇文區勞保醫療的改革以及上海開辦五年醫療保險的實踐都已證明,醫療費適當與個人利益掛鉤是行之有效的,在群眾中並未引起波動。
第二,鑒於目前公費(勞保)醫療費支出持續上升的狀況,國家應對公費醫療的標準和勞保福利費的比例適當最高,以減輕企事業單位醫療費支出的負擔。
(三)醫療保險基金實行社會統籌,練籌資金由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共同分擔。分擔比例以集體為主,個人少量負擔,國家做後盾。
(四)醫療保險基金的統籌,社會亊業,國家應免征—切稅收,以保障此項福利亊業發展。
(五)醫療保險基金的統籌原則:以支定籌,不賠不賺,略有節餘。如發生不敷支付問題,由地方財政會商企業主管部門研究解決;如基金有節餘,用於擴大該項基金的,以豐補歉。
(六)醫療保險費的標準宜采用撣性結構。由於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的影響,會帶來保險基金的貶值。為保棒“保險基金的有效使用,在製定保險費標準時,可采取幾種對策:保險費按實際給付在必要時作適當調整;保險費與投保單位工資總額的一定百分比掛鉤保險費與醫藥類物價指數掛鉤。
(七)醫療保險製度的實施,以實行新人新製度、老人老辦法為原則,對目前已退休軹工,可仍實行國家或企業統包的辦法;在職職工可試行醫療保險的辦法,在職職工今後退休,可逐步過渡到醫療保險的範疇中來。這樣做,既可逐步減輕國家和企業的負擔,又可減少社會的震動和改革的阻力。
醫療保險製度的建立,是國家社會保障製度的一項重要改革,同時又是一項複雜的社會係統工程,需要國家多項製度的改革配套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