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的餘融體製改革已經走過了十年的曆程。在這十年裏,金融體製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時也存在許多矛盾和困難。本報告試圖通過擁析金融市場本身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以及與其它改革的相互關係,為進一步深化北京市金融體製改革提供思路,
一、金融市場的現狀同業拆借市場
北京同業拆借市場的形成於1985年的信貸資金管理體製改革,但是,拆借市場真正活躍起來則是在1擁7年1月有形市場建立之後。
北京資金同業拆借市場有兩個特點:一是拆借規模大。以1987年為例,北京累計拆出拆入資金近150億元,約占全國累計61通資金2000億元的7.5%;二是資金大量拆出,在累計融通資金總鎮中約有80%以上為拆出資金這裏既有北京市資金相對充裕的一麵,也有由於地方企業資金消化能力差,無法承擔較高利率而使大量資金流出的一麵,證券發行、轉讓市場,北京證券發行市場的形成應當追溯到1吋年國家首次發行國庫券。盡管國庫券的發行一直是行政攤派,遠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證券發行市場,但這畢竟為以後向規範發展典定了基礎,為證券轉讓市場的形成創造必要的條件。
截止到1987年末,北京共計發行5種債券,包括屆庫券、金融債券、重點建設債券、重點企業債券和地方債券,累計發行金額47億元,占1987年末全國各種債券累計發行額645億元的5%。其中金融債券完全是通過市場發行的,
1988年,北京地區各種債券發行的種類將達到8種,增加了國家建設債券、財政債券和基本建設債券。預計發行額為215億元,約占全國發債總規模465億元的良3又。預計到1988年底,北京市各種債券累計發行額將達到28億元,在各種債券的發行中,國庫券比例最大,1987年以前占到68%以上,到1988年末也將占到50%左右,
北京市股票的發行,從全國看起步是比較早的,早在1985年就出現了全國第一家麵向社會發行股票的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但是,在以後很長的一段時何裏發展很慢,規模很小。除了受國家股份製改革的影響外,缺少良好的金融環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到1988年6月底,全市實行股份製的企業並向社會發行股票的共有9家,累計發行股票40291股,金額1402萬元,這在整個有價證券發行額中隻占很小的比重,在證券市場中,最不發達的是轉讓市場。有價證券的發行市場與轉讓市場是不可分斛的,轉讓市場是發行市場的重要保證,但是長期以來,我們人為地斷了二者的有機聯係,隻有證券的發行市場,沒有證券的轉讓市場。特別是北京,有價證券轉讓市場的真正出現是在1988年6月23日北京國庫券市場開業。換句話說,它是在發行市場形成7年之後,在4986年沈陽第一家證券交易市場建立兩年之後才建立起來的。從轉讓市場的內容看,除允許1985年、1986年兩年的國庫券上市交易外,沒有其它有價證券上市交易,證券交易方式是櫃台交易,通過櫃台買賣國庫券。經費國庫券業務的主要不是證券公司和經中央銀行批準可以經營證券交易的信托投資公司,而是各專業銀行的基層網點和城市信用社。證券交易價格也不是根據市場供求關係來調整,而是由政府職能部門確定。
彙調劑市場
北京的外彙調劑土作始於1980年10月,以後,隨著國家外彙彙價的調整,逐步取消了貿易內部結算價,這項業務也逐步名存實亡。
1986年底,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我市又恢複辦理外彙調劑業務,由國家外彙管理局北京分局主辦,允許“三資”企業之間的現彙和國內企事業單位的額度相互調劑,價格由雙方議定。北京當時亊實上對價格做了最高限價。1988年,取消了國內企事業單位與“三資”企業之間、現彙與顴度之間的羿限,允許全部進入市場,相互調劑,1988年4月,北京成立了外彙調劑中心,調劑價格隨行就市。據統計,1987年我市外彙調劑共550筆,金額18億美元。其中“三資”企業調劑225筆,金瓶24億美元。1988年上半年共調劑392筆,金額3億美元。
除了上述三種市場形式外,由於我國嚴格的黃金管製,至今還沒有黃金市場。作為短期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票據貼現市場,雖然我們在工商銀行試辦了短期票據貼現,但由於相關的法規條例沒有建立等原因,這項業務始終沒有推,因此,是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票據貼現市場。
二、對金融市場的評價
開拓和發展金融市場,對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課埋,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埋。北京的金融市場同全國一樣,尚處於萌芽狀態,還很不完全。
功能:錨位及殘缺
從北京市現有金融市場的形式分析,無論是本幣市場還是外幣市場,它主要著眼於籌集資金,橫向磁通資金,以解決資金分配不均,資金供求矛盾,以及弱化縱向資金管理體製。但是,金融市場的真正功能則在於形成平抑社會資金供求的市場均衡利率,並通過資金市場價格波動,以資金盈利性、流動性和風險性管理為原則,調整資金供求雙方的金醎資產負債結構,促使資金高效、合理流動及各種要素市場合理配裏,以推動商品經濟協謂運轉。
2機製:扭曲
金融市場機製扭曲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又)利率水平低、利率結構單一,不能在總量和結構上真實地反映貨幣資金的稀缺程度及供求關係的變化,從而難以充當貨幣資金在各經濟主體之間流出流入的“指示器”,金融市場透明度很低。金致市場的參與者除個人外,主要是幾大專業銀行和國有企業,由於產權關係未理顒,財產關係不同,在資金的來源與運用上處於軟約束狀態,完善的金融市場應當是全方位、多層次、多功能的。既有貨幣市場,又有資本市場,而且資本市場是核心證券發市場與流通轉讓市場並行,且流通市場是關鍵和主體;既有人民幣市場,又有外彙市場,外彙市場與國內市場磁為一體既有有形市場,又有無形市場,而北京現有金融市場主要限於同業拆借市場和證券發行,銀行同業拆借約占整個融資量的90%以上,外彙市場並未真正形成,證券發行中幾乎全部是債券,股票隻占很小比例。特別重要的是作為金融市場關鍵的證券交易市場尚未真正形成。
運行:外力驅動與內封閉
北京金融市場的運行,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和強大的外驅動力,市場調節機能軟弱,同業拆借權力集中市級分行,而分行的拆借活動又必須與地方的利益協調,大多數證券的發行,包括國庫券、重點建設債券不是自願認購,而是行政命令。外彙的調劑則必須優先保證地方用彙需要傳統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支配著市場的運行。牝外,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分割,人民幣市場分離。
主體:壟斷及單調
發達的金融市場必須有眾多的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企業、政府和居民參加,形成平等的競爭機製。有組織的金融製度與中央銀行是發達的金融市場的主要基礎我國目前的幾大專業銀行處於壟斷埠位,其它金融機構則幾乎沒有或剛剛起步,無法與現有的專業銀行競爭國家專業銀行的非金業化經營使得中央銀行難以作為金融市場的操縱者。拆借市場占主導地位的是國家大專業銀行,證券發行市場的主體是國家,外彙調劑市場受到政府行政部門的嚴格審查和控製,金融市場上幾乎沒有外國投資者參與,金融市場的主要參加者企業和居民幾乎被排斥在外,保險基金不能用於投資。這種主體的壟斷和單調及非企業性的市場主體,使金融市場缺乏生機。
整體效益及作用
盡管目前我市的金融市場還很不完善和發達,但它的整體效益和作用還是應當充分肯定的。
其一,對傳統思想和理論的突破及創新,長期以來,我們教條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學說,認為社會主義是產品經濟,把金融市場視為資本主義的“專利”。我國是在社會主義國家中第一個鮮明地提出開拓和發展金融市場並付諸實踐的國家。其曆史意義和理論價值是不可低估的。
其二,對經濟體製改革和發展商品經濟的促進作用。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總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模式,促進生產力大發展,所以目前必須圍繞轉變企業經營機製這個中心環節,推進各方麵體製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有計劃商品經濟新體製的基本框架,而金融市場的開拓和完善,有力地配合和促進了整個經濟體製改革,促進了商品經濟的大發展。
在我市,已有企業在金融市場發行短期融券和長期建設債券,這不僅有助於緩解當前資金供求矛盾,解決企業生產所需資金,更為重要的是它對於企業轉變經營機製,樹立市場觀念,硬化企業預算約束,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