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對建立新的金融體製的催化作用。金融市場的建立要求資金橫向融通和自由流動,信貸資金商品化,這有利於打破信貸資金的縱向管理體製和條塊分割,打破資金供給製和大鍋飯金融市場的開拓,要求有眾多金融機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自豐籌資和投資,自由平等競爭,這有助於打破現有國有金融機構的壟斷地位,硬化財產約束,推進專業銀行企業化的實質進程金融市場的形成,為中央銀行宏觀間接調控機製的生成奠定了基礎,有利於貨幣政策%敏、有效地實施金融市場的生成,要求利率(或收益率)隨資金供求狀況及金融工具的盈利性、安全性、流動性而波動,這有助於打破利率體製,使利率成為調節和反映資金供求狀況的參數和信號,促進社會資金的高效籌集和運用,優化產業結構金融市場的開拓,要求各種信用形式及眾多金融商品的出現,不斷進行金融創新和技術革命,這有助於打破現有國家專業銀行信用壟斷,金融工具、金融商品單一的局麵;金融市場的建立,還促進了金融製度和法製建設,有助於培養、造就一大批金融專業人才;國內金融市場的開拓和完善,還有助於我國躋身於國際金融市場,參與國際分工和經濟合作。
從北京的實踐看,金融市場的建立確實帶動了多種金融機構的出現,為其進入市場提供了場所。據不完全統計,到1988年6月末,北京僅集體合作性質的城市信用社就達50多家,各類投資公兩多達30家以上。在同業拆借市場中,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拆借利率已遠遠髙於國家的基準利率,正在趨於能夠反映資金的供求狀況等等,這些足以說明,金融市場對整個金融改革的催化作用正在顯餺出來。
三、金融市場的約束和矛盾
縱觀全國的金融市場,其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北京作為首都,金融市場發展遲滯,落後於其它城市和地區,更是受到地方政治、經濟、金融等方麵的約束和製約。社會經濟約束
我國商品經濟很不發達,人們的金融意識和金融觀念淡薄,對資金的盈利性、風險性及流動性重視不夠,不善於利用市場來籌措資金和投資。這是約束金融市場發展的宏觀社會經濟約束。
經濟體製改革使商品貨幣經濟得到發展,為金融市場的開拓和發展帶來希望的播光。但是,新舊體製的矛盾和磨擦,將是一個較長的曆史發展過程,金融市場的發展受其製約。
工商企業沒有成為真正獨立自主、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費者,沒有運行良好的微觀經濟基礎,這是製約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原因。企業產權關係模糊,對於資產的增殖和積累漠不關心,對於經營風險和投資風險並不感到有多大壓力,負盈不負虧,預算約束仍然是軟的,銀行對企業實際上是包資金供應,建立金融市場從一定意義上講,無非是讓企業在資金上依於市場,從而加強信貸、利率等經濟杠杆的調節作用,以改變低效益資金供給製的弊端,但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卻在於企業自身具有自我約束的平衡機製和動力機製,使其真正做到以收抵支,自求平衡,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利用金鼬市場籌資和投資,否則,就會對這些經濟杆杠缺少應有反應,這些經濟杠杆也不會起到多大作用,金融市場的功能和作用就要受到製約,不可能深入發展。
殘缺的市場體係也是約束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索。金融市場是與其它市場互相製約、互相依存、共同發展的。目前,我國商品市場中的生產資料市場還沒有放開、搐活勞動力市場還沒有形成;土地、房產還不能自由買賣,企業兼並和產權轉讓市場也未真正形成。殘缺、不健全的市場體係不但不能形成對傳統資金供給製的巨大衝擊力,而且資產的存量調整機製乏力,還極大地製約著金融市場的發展。
價格體係的不合理也是製約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開拓和發展金融市場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通過市場競爭機和利率的升降,使資金從效益低的企業和部門淹向效益高的企業和部門,從而起著引導資金合理流動、促進資源配置和要素合理流動的作用。但是,我國現行的價格體係極不合理,價格扭曲現象十分嚴重,使金融市場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這樣,既不能正確評價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價格信號失真,也不能正確傳導市場供求信息和引導資金合理濃向,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和產業結構合理化,
資金短缺也是製約金融市場發展的一個現實因家。杜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處於緊運行下短缺經濟,資金供求矛盾尤為突出,從而製約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從質上看,由於資金短缺和緊俏,金融市場處於賣方市場成為一種常態,資金供求雙方極不對稱,供求關係的機製難以形成,資金價格缺乏彈性,金融市場機製走形,從量上看,資金的嚴重短缺使能夠進入市場的資金非常有限從北京市的情況看,全市國民收入的初次分8就已經把相當一部分資金納入預算軌道,再次分配可調劑的餘地不大。北京市財政收入主要來自企業上繳稅利,支出要用於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各項補貼。在城市建設各種求不斷膨脹的條件下,尚未找到把財政支出降下來的有效辦法,因此,靠地方財力支撐市場的運行是不現實的,
那麼,銀行是否擁有投入金融市場的大量資金呢?從北京市銀行係統資金的存貸情況看,在1986年末的存款總禳中,由人民銀行總行集中使用、平衡全國信貸收支的財政性存款就占22.5%,這些存款包括財政存款、機關團體及部隊存款等,各專業銀行繳存人民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約占3義。另外,中央企業存款也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這部分存款事實上也是平衡全國信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把這幾部分加起來,已超過了地方貸款總額。這種狀況表明,地方貸款已動用了部分中央銀行的存款。由於近年來銀行流動資金貸款一直處於超量供應,因此,銀行把大量資金投入市場,購買企業股票、債券是不可能的。這一問題在1988年各金融機構認購國家債券垮,已經開始暴鱔出來。
企業資金中可用於直接融資的數量也很有限。1985年,全市地方預算內工業企業全部留利禮67億元,占當年實現利潤的317%,其中生產發展基金、新產品試製基金、後備基金這三項生產性基金共77億元,占當年實現利潤的20%。但是,這些錢企業並不能完全拿到,扣除上繳能頮交通建設基金、購買國庫券和其它支出,真正掌握的生產性留利隻有166億元,僅占當年實現利潤的12.5義若再扣除一些攤派,真正可用於生產的資金就更少了。城鄉居民儲蓄和手持現金也隻能少量進入金融市場,據市統計局1986年對893戶居民抽樣調查,平均每戶儲蓄存敦1660元,手持現金211元,主要投向是購買大件耐用消費品和結婚、購買家具。打算在三年內動用的存款,平均每戶近1000元,約占現存款餘額的60%。這是個不容忽視的數字,它表明居民定期存款的穩定性隻是相對的,依靠居民儲蓄,大量增加長期投資是有困難的。金融約束
現行金融市場除受到整個社會經濟條件的製約以外,金融體製的種種不合理因素也製約著金融市場的發展。
其一,中央銀行宏現間接調控機製沒有形成。中央銀行是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職能部門,貨幣政策的操縱是宏觀需求管理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全融市場是中央銀行宏觀間接調控的傳導媒介,年以來,我們雖然建立了中央銀行體製,但由於主客觀原因,銀行宏觀間接調控機製沒有真正建立起來,調控手段主要依靠計劃、行政,以指標管理為主,經濟手段單一,功效不大。這樣,一方麵使中央銀行作為金融市場“領袖銀行”的地位削弱,金融市場沒有強有力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另一方麵又鉗製了金融市場的開拓和深化,降低了間接調控的質量,貨幣政策缺乏薄性。
其二,資金的縱向管理和條塊分割。貨幣資金在金融市場上隨其供求關係和利率波動而自由流動,沒有部門和地區限製。在我國的金融體製中,信貸資金被幾家大的國有專業銀行壟斷,資金很難自由流動各地區資金不允許外流,內部分割,人為地割斷了資金橫向流動的紐帶,阻礙了金融市場發展,
其三,國有專業銀行非企業化經營及資金供給製和大供飯體製尚未消除。國有銀行是參與我國金融市場的主體,企業化經營的銀行製度則是金融市場運轉的微觀基礎,近幾年的改革,雖然對傳統大鍋飯和供給製體製有所衝擊,但舊體製的弊端仍未根本消除。由於非企業化銀行體製和資金供給製的存在,使得銀行和企業不注重資金的盈利和風險性,不善於利用金融市場籌資、投資,很少考慮資產的流動性,銀行和企業沒有搞好經營、參與金融市場的壓力和動力。這些問埋窒息著金融市場的發展。
其四,缺乏彈性的利率體製。金融市場的交易是圍繞利率波動而運行的。彈性利率能夠如實地反映和調節資金供求關係,能為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提供信號,是作為經濟周期波動的指標參數。長期以來,我國實行嚴格的利率管製,改革雖然使利率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利率水平低〔當前實際上是負利率)、結構傾斜、管理過死等弊端遠未根本解決,市場利率機製尚未確立,金融市場資金供求矛盾不能在利率波動上反映,使得資金不能高效流動,製約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其五,金融資產、金融商品單調,金融市場就是貨幣資金債權、債資關係的轉讓和買賣0金融商品和金融資產的多樣化,可以適應不同參加金融市場交易者對其流動性、風險性和盈利性的不同需求組合%金融市場的“商品”多了,市場才能繁榮。我國銀行的資產負債很簡單,在改革前的幾十年中,我們隻限於廉貨、鑄幣兩項金融資產。後來突破了這一觀念,而將貨幣擴大到包括活期存款在內的金融資產,以後又擴展到包括餘蓄存款、定期存敢、股票、債券等金融商品,陸續為社會公眾所接奪,但是,由於信用工具少,且又不規範,能夠進入金融市場的耳少,致使金融市場量的擴張的改養受到約度。法製不截全,人員索質不髙,技術手段落雇等?也約乘著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