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企業與鄉、村的分配關係鄉辦企業稅後利潤同鄉的分配形式有3種,①按比例上交,一般多與企業按“四六”或“三七”分成②利潤絕對數額上交包幹③按前3年利潤總顴平均值增長漲度劃分檔次,確定上交比例,增長漲度大的上交比例低,反之則高。村辦企業與村的分麵形式也有3種,前2種與①②相同,第3種仍沿襲了生產隊時期對社隊企業統收統支的管理辦法,企業利潤統一交村,村統一使用,村對企業負盈負虧。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集中有限的資金用於急需,兼顧農業發展。鄉鎮企業內部分配鄉鎮企業內部分配機製較靈活,稅後利潤按規定上交後,餘額部分按企業發展基金、福利基金和獎勵基金劃分,獎勵基金一般占20%,有的占25%,可用於企業內部個人分配,加上國家規定的90、120元計稅工資,企業自主決定工資分配水平和形式。但是,有些鄉對鄉辦企業的工資水平,要進行控製和考核6
由於鄉鎮企業初級加工行業和手工勞動多,80冗的企業實行計件工資形式,另外還有基本工資加獎勵、基本工資加浮動工資、結構工資等等。工資形式隨企業生產經營特點而異,有利於調動職工積極性,貫徹按勞分配原則,促進企業發展,從工資水平看,1983年到1987年,鄉、村兩級企業勞產率每年平均遞增21,工資水平年遞增8%。1987年京郊鄉鎮企業人均工資性收入1382.5元。從行業差看,交通運輸業人均工資性收入最髙,為1729元農產品加工與飼養業最低,為1216元。
鄉鎮企業在分配上存在的主要問翅是:外部行政幹預過多,取之過多,企業自我發展後勁不足。按農牧漁業部有關規定,鄉鎮企業稅後利潤上交不超過40%比例,但實際上1987年上交部分達52%,擠占一部分企業發展基金,由2.44億元降為9億元,留利不足,必將影響企業的後勁。
稅前計入成本的工資,按行業的勞動繁重程度,規定為90、120元兩個數額,不與企業經濟效益掛鉤,企業盈虧、經濟效益高低都按規定的數額計入成本,不利於調動經濟效益較好企業的積極性。
少數企業興辦初期,在經濟效益狀況不很明朗的情況下摘個人承包,導致承包者同職工收入差別過大,不利於調動大職工的積極性。同時,目前個人收入供節稅也未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三)鄉鎮企處勞動保險狀況
近幾年,京郊鄉鎮企業從實際出發,根據各自經濟發展水平和集體經濟實力,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一些勞動保險項目,對穩定從業人員隊伍,促進農村社會保陣體係的發展,推動企業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養老保險
目前京郊鄉鎮企業從業人員退休養老辦法有以下4種形式:①向保險公司投保,建立職工退休養老保險②根據職工工齡發一次性退養費;③參照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規定,退休費由企業負擔。目前少數經濟效益好、經濟實力強的企業實行這種辦法;④實行鄉範圍退休基金統籌。
醫療待遇
目前主要有3種形式:①每人按月發給2至10元不等,作為醫療費,也有些企業不發醫療費②按職工醫療費用比例的50%一70%報銷③因工傷而非個人責任者,實報實銷因工傷而個人負有責任者,以及非因工負傷者,視情況而定。此外,病假有的企業發基本工資,但有總時間限製;有的發基本工資的一定比例,如50%至70%,或給一定數額的生活補助費;有的企業無病假工資或補貼。
1因工死亡待進
鄉鎮企業職工因工死亡撫恤費沒有統一的支付標準,從調查中了解到的情況看,最低為3000元,最高為3萬元。
女工生育
一部分企業有女工生育待通,即產假56天發基本工資或生活費。
從總的情況看,實行鄉級養老退休金統籌的隻有3個鄉107個企業,8200餘人,隻占總人數的5.9”,規模、範圍太小。實行其它養老保險辦法的企業所占比例也不太多其原因:①京郊鄉鎮企業大多是底子薄、經濟實力差,且相當一部分企業發展還不太穩定,缺乏泛舉辦勞動保險福利亊業的經濟基礎。②部分鄉鎮企業領尋缺乏長期經營的思想,對職工勞動保險工作缺乏正確認識,有的甚至根本不僅得勞動保險工作對穩定職工隊伍、促進生產發展的作用,勞動保險工作還沒擺到應有的位置上,③鄉鎮企業職工“危機感”強,對企業未來發展把握不住,因而重視眼前在職時的高收入。
另外,由於沒有統一的支付鄉鎮企業因工死亡撫恤費的標準,企業無所依從,全憑企業和家農談判解決,往往要價太高,企業無力支付,急需從政策上予以考慮。(四)職工培訓狀況
近幾年,麵對從業人員素質差、不適應鄉鎮企業發展需要的現狀,各級主管部門和鄉鎮企業自身積極開展多渠道、多種形式辦學。目前,已建立可為鄉鎮企業進行培訓的各級培訓中心、技術學校55所,1987年,京郊各鄉鎮企業及其主管的鄉、區縣和市四級培鑭組織共舉辦各種專業培訓646期,培訓35800人次,鄉鎮企業對從業人員進行各種培訓的方式有:師傅帶徒弟,企業內部進行崗位培訓。這是一種主要培訓方式。培訓內容一般化繁為簡,限於本工序、本崗位的基本技能,俗稱“一手活”。掌握或熟練的時間較短,但適應麵較窄。培訓期滿,一般都通過考核定級,合格後正式頂崗。
送出去短期培訓。1987年采用這種方式培訓各類人員4248人。
與大專皖校、職業高中等聯合辦學,或委托代培,進行較係統的專業培訓。1987年全市鄉鎮企業委托代培大專生已達955人,
請人講課或利用播、電視進行內培訓。鄉鎮企業培訓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統一規劃,管理分散,體製不瓶。整個鄉鎮企業培訓工作視點低、視野窄,存在一定盲目性,
%培訓水平低,隻能適應生產低水平發展的需要,目前鄉鎮企業90%的技術工人培訓滿足於會操作,拿握“一手活”,很難適應市場競爭、產品不斷更新換代的技術要求,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重效益、輕培訓”、“重眼前、輕長遠”、“重錢輕人”的傾向,在一部分鄉鎮企業領導中仍比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