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關於鄰裏交往的禮儀(2 / 2)

(2)相互愛護。如果是哥哥或姐姐,就禮應照顧弟弟和妹妹,不僅要給他們做個好的榜樣,而且在他們犯錯的時候,也不要在父母或他人麵前斥責他們,以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當然,更不能經常在父母麵前"告狀"。與弟弟或妹妹發生矛盾時,要勇於承擔錯誤,進行自我批評。如果是弟弟、妹妹的話,就得知道尊重哥哥姐姐。不能存有"我比你小,什麼你都得讓著我"的想法,與兄姐發生爭執時,也不要到父母親麵前"告狀",以免加深兄弟姐妹間的隔閡。

(3)相互團結。兄弟姐妹之間打交道,要寬厚相待,即使對方有負自己的地方,也要對其寬大為懷。兄弟姐妹之間,沒有必要搞什麼競爭攀比,更不要有爭風吃醋的行為,或是受他人挑撥離間。另外,兄弟姐妹之間也難免會涉及物質利益。這時要做出適當謙讓,促進兄弟姐妹之間的團結,對上無愧於長輩,對下無愧於晚輩。

鄰裏關係三原則--遠親不如近鄰,要和鄰居友好相處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裏之間的友好相處是十分必要的,搞好彼此間的關係,更是一門藝術。在與鄰裏交往中,基本上要以四個原則為基準:

(1)鄰裏之間要相互尊重彼此的家庭空間,不要隨便打探別人的生活,更不要在背後議論鄰居和說鄰居的是非。

(2)鄰裏之間最好保持一定的信賴,不可隨便的懷疑別人。出遠門的時候,不妨托鄰居照看一下家門。有必要時,還可讓鄰居照看一下家裏的孩子或老人。生活是個人的,同時也是大家的,萬事不求人的姿態也會影響鄰裏關係。

(3)鄰裏之間最好經常的交流,有時間的時候,不妨去拜訪一下鄰居,和他們談談家常,聊聊生活,常向鄰居老人問好,招呼鄰居孩子等。當鄰居串門時,也要表示歡迎,做了新鮮別致的食物,也不妨讓鄰裏嚐嚐。鄰居有需要時,也要盡力幫忙,如別人有事代接孩子,別人家人病幫助送醫院,代買東西等。

(4)鄰裏之間一旦產生矛盾,若非原則問題,最好息事寧人,以和為貴。如果自己確實有不對的地方,應主動與對方道歉,確保鄰裏之間的和諧。

與不同性情的人相處的技巧--求同存異,和而不同

由於人們性情上的差異,在生活中往往會出現"人以群分"的現象,不同性格的人,也經常沒有共同的語言,這就使彼此間的交流帶來了不便,那麼,要想和不同性情的人交往,該怎麼辦呢?

(1)要尊重對方。你若對別人橫眉冷對,別人當然不願與你交往,所以尊重對方,是彼此交往的前提。主要包括三個方麵,一是別人社會地位,二是別人的看法和見解,三是別人的生活習慣。

(2)要理解對方。俗話說理解萬歲,不管別人說什麼話,做什麼事,你首先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一想,然後在采取應對的辦法或方式。對方要是能夠得到你的理解,感覺必定是非常貼心的。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便是這個道理。

(3)學會對對方感興趣。你要是對別人不感興趣的話,那也就談不上與其交流了。因此,要從一些生活細節上表現出對別人極大的熱誠和關心。比如在別人開心的時候,前去祝賀,傷心的時候,給予安慰,這樣加強彼此間的理解,別人便願意主動地和你接觸。

(4)和對方產生共鳴。人與人之間的情誌既存在差異,又存在共同之處。彼此間在共同的情誌方麵產生共鳴,則會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所以,在人際交往中,要知道盡可能的找出彼間的共同的愛好或是話題。

(5)要寬以待人。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所以與人交往的時候,要求補課過於苛刻,對方偶爾的過失,也不要無限的放大。假使過於孤芳自賞、自命高傲就難於跟人"合群",事業也會隨之蒙受波折。

當然,這一切要建立在做人的準繩之上,千萬不要隨波逐流。要知道,隻有建立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根底上的"合群",才會地久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