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餐要有好吃相--別讓吃相毀了你
有人說,判斷一個人的教養隻需看他的吃相就行了。吃相對於每位參加宴會的人來說,都是必須注意的。吃中餐時,舉止要文雅,不要狼吞虎咽,每次進口的食物不可過大,應小塊小口地吃。在品嚐已入口的食物與飲料時,要細嚼慢品,最好把嘴巴閉起來,以免發出聲響。
喝湯時,不要使勁地嘬,如湯太熱,可稍候或用湯勺,切勿用嘴去吹。食物或飲料一經入口,除非是骨頭、魚刺等,一般不宜再吐出來。需要處理骨刺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掩嘴,用筷子取出,放在自己的餐盤或備用盤裏,勿置放在桌上。口中有食物,勿張口說話,如別人問話,適值自己的口中有食物,可等食物咽下後再回話。整個進餐過程中,要熱情與同桌人員交談,眼睛不要老盯著餐桌,顯示出一副貪吃相。
最後要注意牙簽的使用。正式宴會中,不宜當眾使用牙簽,更不可用指甲剔牙縫中的食物,如果感覺有必要時,可以直接到洗手間去除掉。在餐桌上必須用牙簽時,最好用手捂住嘴輕輕剔,而邊說話邊剔牙或邊走路邊剔牙都不雅觀。
就餐舉止十忌--十種讓人討厭的行為舉止
(1)用自己的餐具為別人夾菜、舀湯或選取其他食物。
(2)亂挑、翻撿菜肴或其他食物。
(3)在用餐時整理自己的衣飾,或是化妝、補妝。
(4)在用餐期間吸煙。
(5)再三勸說別人飲酒,甚至向別人灌酒。
(6)直接用手取用菜肴或其他食物。
(7)毫無遮掩地當眾剔牙。
(8)隨口亂吐嘴裏的不宜下咽之物。
(9)在用餐時口中發出巨大的聲響。
(10)用餐具對著別人指指點點,或者把餐具相互敲打,搞得鏗鏘作響。
調羹的使用--主要是用來喝湯
調羹也是常用的餐具,使用調羹,主要是喝湯,有時也可以用調羹盛裝滑溜的食物。尤其是在喝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使用時,不要將調羹碰碗、盤發出聲響。從外向裏舀(吃西餐則應從內往外舀),調羹就口的程度,要以不離碗、盤正麵為限,切不可使湯滴在碗、盤的外麵。
(2)喝湯時不能發出響聲。有的人對此不太注意,嘴裏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這是十分粗俗的。
(3)不要以口對著熱湯吹氣。有時端上桌的湯很燙,這時,應先少舀些湯嚐一嚐。如果太燙,可將湯倒入碗裏用調羹慢慢地舀一舀,等湯稍許降溫時,再一口一口地喝。
(4)不要將湯碗直接就口。當湯碗裏的湯將喝盡時,應用左手端碗,將湯碗稍微側轉,再以右手持調羹舀湯。不要將湯碗端起來,一飲而盡,這樣做不符合餐桌禮儀的要求。
(5)手持調羹的方式。右手持調羹的柄端,食指在上,按住調羹的柄,拇指和中指在下支撐。有的同學持調羹的方式是拇指在上,按住調羹的柄,食指和中指在下支撐,這是不正確的。
吃麵條的禮儀--禁止發出刺耳的聲音
吃麵條或條狀的麵食,最方便的方式是用筷子,但動作要輕,防止麵帶著湯亂濺。吃細長的麵條時,假如你是堅持"正統"吃法的人,就會用筷子卷繞麵條,不宜太多,約隻卷四五條。卷繞時要慢,讓所有的麵條結實地卷繞在筷子上,然後就可以將它送入口中。
第一次嚐試這種吃麵方式時,可能會有很多麵條從筷子上滑下,卷繞時也可能會溜失不少麵條。有時即使是個高手也難免會失誤,而必須費勁將滑溜而出的麵條吸入口中,因而發出嘶嘶的響聲。不過,任何事情都一樣,熟能生巧。
飯後水果禮儀--一般不上西瓜
一般在飯後,人們往往還會吃水果,那麼這時,是不是就可以隨心所欲,拿上來就吃呢?一般而言,對於不同的水果,也應作相應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