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秀
“再過兩個星期就要到公司報到了,不過我不大想去。” 東華大學大四學生林克用“有點煩”來形容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感受。大四一整年,林克幾乎都在找工作,投了幾十份簡曆,麵試了至少十家企業,經曆了無數次“被拒”,總算在兩個月前定下了“東家”,可林克卻一點也興奮不起來。“可能找工作太久了,被弄得筋疲力盡。”林克這樣說道。
華東師大畢業的研究生王莽對於新工作也絲毫沒有新鮮感。“其實這份工作我已經做了兩年,早就不新了。”原來,在簽訂錄用合同之前,王莽一直在單位實習,為了能留下,當時還是研三的他照樣朝九晚六,和正式員工一樣忙碌。“我感覺自己已經是‘職場老人’了,還落下了頸椎病的職業病。”王莽一臉“滄桑”,他說自己經常焦慮、煩躁、沒精神。
對現狀的不滿,導致林克與王莽對工作的抱怨與借口與日俱增。他們對工作缺乏激情,對工作產生了厭倦情緒。因此,對自己的工作和環境抱怨不休,他們隻知道享受好的工作環境,要高薪和高位,卻抱著消極的態度對待工作。如果你永遠對現狀不滿,隻是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那自己不會變得更加重要,因為你根本就不能做出重要的成績。
[自控力法則]
職業遇到瓶頸可以從兩個方麵找原因,一是從自身尋找原因,由於自身的不足而產生瓶頸的情形並不少見。不管自己在大學學的是什麼專業,崗位越往上提升,對自身綜合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如決策力、洞察力等方麵需要再次提升一個檔次。二是從公司找原因。不管是什麼企業,分工比較清晰,人員比較穩定,職位上做到某個階段之後,便自然而然無法再有突破了。如果是自身的原因,職場人士可以通過幾種途徑來進行突破:
1.通過在工作中不斷吸收與消化
很多有規模的公司都有自己的員工培訓計劃,企業培訓的內容與工作緊密相關,所以爭取成為企業的培訓對象是十分必要的。在培訓中,不斷提升自己,才有突破瓶頸、遠離借口的可能。
2.自我學習
美國職業專家指出,現代職業半衰期越來越短,所以高薪者若不吸收新的知識,無須五年就會變成低薪,不斷地吐故納新才是最佳的工作保障。當公司不能滿足自己的培訓要求時,也不要閑下來,可以到大學或者培訓中心接受“再教育”。首選應是與工作密切相關的科目,還可以考慮一些熱門的項目或自己感興趣的科目,這類培訓更多意義上被當做一種“補品”,在以後的職場中會增加你的“分量”。
3.擁抱陽光心態
“即使到了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也要像太陽一樣,總是麵對著事物光明的一麵。”詩人胡德說。當我們遭遇職業瓶頸時,不要尋找借口,不要自怨自艾,要擁有陽光心態,看到光明的一麵,這就是我們應該給予生活和工作的態度。
明日再說,借口滋生拖延的惡習
遇到問題應立即處理,絕不可拖延。很多員工,遇到問題,喜歡說“明天再說吧”,這其實是為拖延找借口,是縱容自己拖延的惡習。
職場秀
李瑞是一家公司做產品工藝設計員,他經常埋怨、找借口、推卸責任,還利用工作時間和同事聊天,把工作丟到一旁而毫無顧忌。別人提起,他總是說:“等一會兒再做”,“明天說吧,有的是時間”……
漸漸的,他做事變得拖遝起來,效率低下。要他星期一早上交的方案,到了星期二早上依然尚未做完,經理批評他,他就帶著情緒工作,把方案做得一塌糊塗。後來,李瑞在接到工作任務時,不是考慮怎樣把工作做好,而是能拖則拖,沒有主動性。時間長了,經理也不願再交給他一些重要任務,隻讓他做最簡單的方案。
隨著公司走上正軌,更多新人的加入,公司開始精選人才,李瑞自然就成了公司第一批的淘汰者。
李瑞的借口,為他的拖延毛病提供了“理所當然”的理由,也使得自己被工作淘汰。工作當中的敷衍拖遝、消磨時光,使要幹的事越積越多,最後導致什麼也幹不了;相反,如果充分利用每分每秒,可以幹越來越多的事情,也就是在擴大工作成果,就是在延長自己的生命。
[自控力法則]
作為一名優秀的員工,任何時候都不要找借口,期望工作的完成期限會按照你的計劃而後延。優秀的員工都會謹記工作期限,並清楚地明白,在所有老板的心目中,最理想的任務完成方式是:不要讓今天的事過夜,不要拖延,今天的事今天完成,沒有任何借口。因為不論用多少借口來逃避責任,該做的事,還是得做。
拖延的習慣還體現在日常工作中的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