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做人要感恩,做事要負責 (3)(1 / 2)

以丁曉兵為鏡反觀自己,我們是否覺得自己應努力改變的東西依然很多?這位從戰爭走出來的英雄,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與時俱進,在平凡的崗位上,一步一步地再次成為世人學習的模範。他為何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他內在的動力是什麼?

歸根結底,在於他對自身職責的使命感,這種責任感來源於他對組織的感恩,對社會的感恩。反觀自身,我們總感覺企業對我們的關心照顧不夠,沒有感恩,何來責任?丁曉兵作為一位經曆過生死考驗的人,更加明白生命的意義,更明白生命的美好,人活著就應該對組織、對社會、對他人承擔一份責任,而這份責任的大小在於自身能力和修養。丁曉兵在部隊從一名好戰士到一名好幹部到一個好領導,在家中他是一位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在社會上他是一位好公民,他認真履行著自己的責任,從而成為時代楷模。

我們不一定能達到丁曉兵的高度,但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向丁曉兵學習。我們可以從點滴做起,從現實可行的事做起,在工作中認真負責,與人為善、樂於助人,做到這些,我們終究有一天會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現今的時代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學習鍛煉機會,隻要我們懂得感恩,傾注責任做好每份工作,就一定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王順友:馬班郵路上的忠誠信使

王順友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裏藏族自治縣郵政局投遞員,全國勞模,2007年全國道德模範的獲得者。20年來,他一直從事著一個人、一匹馬、一條路的艱苦而平凡的鄉郵工作。郵路往返裏程360公裏,月投遞兩班,一個班期為14天。22年來,他送郵行程達26萬多公裏,相當於走了21個二萬五千裏長征,圍繞地球轉了6圈!

王順友擔負的馬班郵路,山高路險,氣候惡劣,一天要經過幾個氣候帶。他經常露宿荒山岩洞、亂石叢林,經曆了被野獸襲擊、意外受傷乃至腸子被馬踢破等艱難困苦。他常年奔波在漫漫郵路上,一年中有330天左右的時間在大山中度過,無法照顧多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女,卻沒有向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

為了排遣郵路上的寂寞和孤獨,娛樂身心,他自編自唱山歌。為了能把信件及時送到群眾手中,他寧願在風雨中多走山路,改道繞行以方便沿途群眾。他還熱心為農民群眾傳遞科技信息、致富信息,購買優良種子。為了給群眾捎去生產生活用品,王順友甘願繞路、貼錢、吃苦,受到群眾的廣泛稱讚。

2001年8月,木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水災害,造成山體滑坡,洪水衝斷了縣城至白碉的道路。大雨連下了十幾天,一切交通處於癱瘓,裏麵的人出不去,外麵的人也進不來。高中畢業的旭燕在家坐臥不安、心急如焚:“有沒有錄取通知書?通知書能不能及時送到?”一切都是未知數,到了八月中旬,她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一天傍晚,天空滾著響雷,風裹著雨直往屋裏跑,旭燕家的狗突然叫起來。旭燕很意外:這麼大的雨,還會有誰來?她開門一看,雨裏站著一個人,沒穿雨衣,膝蓋以下全是黃泥漿,整個人像是從水裏撈上來的,旁邊的騾子背上蒙著雨布。王順友進屋第一句話就是:“你的通知書來了。”旭燕喜出望外,她當時感動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令她沒想到的是,她的通知書居然是幹的,一點皺都沒有!原來,王順友把雨衣用來蓋郵包了。

按理,王順友完全可以不送這一班郵件,但看到郵件中有一封錄取通知書,他便風雨兼程,趕了一天一夜到了白碉村,而在平時,這段路得走兩天兩夜。

質樸寡言的王順友愛用“偉大”兩個字,他說:“送信的工作是偉大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郵政的工作是在為老百姓做事情。”

20年來,王順友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也沒有丟失過一封郵件、一份報刊,投遞準確率達到100%。2005年,王順友應萬國郵政聯盟之邀,飛赴瑞士,為萬國郵聯行政理事會作關於中國郵政普遍服務的報告。自1874年成立以來,王順友是受邀作主題報告的第一個普通郵遞員!他贏得了全世界的敬意。

王順友在這條崎嶇的“馬班郵路”上感受著付出與得到的幸福。王順友習慣了在這條路上的風餐露宿,用簡單的“習慣”掩蓋了太多不為人知的辛酸與苦難。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正是在這樣平凡的工作中,王順友表現出堅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隻要我們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上花費更多的精力,我們也能創造不同凡響的人生。

一個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應該努力工作。將工作視為自己的使命,對工作認真負責,在自己的崗位上一定能幹出一番成績。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應認真對待。隻有踏踏實實地做好現在的工作,將負責精神徹底融入你的工作當中,才能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