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感恩於心,責任於行—打造不可替代的個人品牌 (2)(1 / 3)

太多的牢騷和抱怨使得王紅對工作也漸漸失去了積極性,周圍的同事看到她就如同見到“祥林嫂”般避開。王紅由此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她的工作能力頻頻遭受經理的質疑,經理正在考慮換一個秘書。

太多的牢騷隻能證明你缺乏能力,無法解決問題。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首先拋棄抱怨,變消極為積極,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好好地對工作負責,你就會發現自己是最大的贏家。從表麵上看,一個人的工作是有益於公司、有益於老板的,實際上,勇於承擔工作中的責任,最終的受益者還是自己。

一個人拋棄了抱怨的心態,對工作盡職盡責,才能發掘出自身的潛力,取得優異的業績。而消極對待工作的人,縱然才華橫溢,也會逐漸流於平庸。所以,你應該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在這個過程中,會激發出你的潛力,使你成為公司裏的佼佼者。

邵開成在江蘇省常州市公交集團公司工作,他的工作簡單而枯燥——開公交車,每天跑著重複的路,幹著重複的事。正是在這平凡的崗位上,他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優秀勞動者不平凡的業績。

一個雨天,一名下車乘客發出的“啊呀”聲,引起了邵開成的注意。透過反光鏡,邵開成發現那名乘客的腳踩進積水裏了。雖然乘客頭也沒回就走了,但他的“啊呀”聲卻像烙印一樣留在了邵開成的心頭。從這以後,邵開成每一次停車都盡可能挨著站台,讓乘客一步就能踏上車門。

邵開成總是能抓住細微處為乘客提供服務。在沒有空調的公交車裏,因為看到車廂裏一位滿頭大汗、用衣服扇風的乘客,第二天就有了便民扇;剛剛入冬,因為透過後視鏡發現握在車內不鏽鋼拉杆上的手少了,第二天,一層絨布就包裹到了不鏽鋼拉杆上。邵開成每次跑夜班車,總會在紡織廠門口等一等、看一看,生怕誰趕不上末班車。

1999年,3路車實行無人售票製。無人售票,如何有效操作?邵開成利用公休日到蘇州、南京等地,向同行和勞模學習服務方法;察看沿線街道、工廠、學校、商店、名勝古跡分布情況,為乘客選擇合適的下車站點。為了服務更多的乘客,他還學習了服務英語、啞語。

通過認真的實踐和總結,一套邵氏服務法逐漸形成,包括“四多”、“四個一樣”、“等、扶、喊”服務法。“四多”,即多說一句、多看幾眼、多想一點,多體貼一點。“四個一樣”,即不論乘客態度好壞,服務態度一個樣;不論車上人多人少,規範操作一個樣;不論車輛運行正常與否,服務質量一個樣;不論情緒好壞,服務要求一個樣。“等、扶、喊”,就是起步前看看有沒有趕來的乘客,有就等一等,有腿腳不靈便的乘客坐車,等他們坐穩後再開車;遇到那些年齡大、行動不便的老年乘客乘車時,走出駕駛室把他們扶上車並幫助落實好座位;再有就是遇到情況,利用送話器喊一聲,委托其他乘客幫助照顧一下“老、幼、病、殘、孕”。

為了把車廂建成乘客的“溫馨家園”,邵開成憑借著他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將這份溫馨送到每一位乘客的身邊。

邵開成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驕人的成績,其實主要得益於他對工作的負責態度,認真對待工作中的每個細節。當我們做好其中的每個細節時,才能真正做好一份工作。

在大多數情況下,許多人都是抱怨自己的工作環境,不願意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在工作的過程中,他們假裝不知道有責任和任務的存在,當事情中途出現了糟糕的局麵後,便推說自己並不知道有關的任務或責任,以此來逃避。然而,世界上很少有報酬豐厚卻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的便宜事。當責任從前門進來,你卻自後門溜走,你失去的是伴隨責任而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