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態度是成功的原動力(1)(2 / 3)

多少人就是這樣沒有迂回也沒有變通地追求完美,而不知道及時而適時地調解自己的心態,心理可能在一瞬間脆弱地垮掉的,一輩子就是這樣在完美的誤導下非常不完美地結束了。

承認不完美是做人的代價,這是上帝告訴我們的。《聖經》記載,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後,人類互相殘殺掠奪,世間充滿強暴、仇恨和嫉妒。

上帝看到人類的種種罪惡,十分憤怒,決定用洪水毀滅這個已經敗壞的世界,隻給留下有限的生靈。上帝告訴諾亞說:“去用歌斐木打造一艘方舟吧,因為人類犯下的錯誤,我將懲罰毀滅他們。”

諾亞十分傷心,他問:“如果知道他們會因犯下錯誤而被毀滅,當初您為什麼不直接派天使下來人間?”

上帝回答說:“不,天使太完美了,太完美就沒有了進步的可能,不完美是做人的代價,也是做人的本質。”

上帝能夠創造世界,也許全憑了他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倘求完美,他就該讓人類永生,讓美麗與和諧永恒,讓善良與正義萬歲,讓醜惡從來不曾出世。他就不該創造花開花落、死死生生。他就該讓空間無邊無際,讓時間無始無終,讓生機無窮無盡,讓發展無限可能。

但上帝並沒有這樣做,因為這是破壞他的根本邏輯的。

因此,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才都被劃上了一道缺口,因此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整無缺的。有人才貌雙全,可是感情路上卻是風雨泥濘;有人富可敵國,可是兒女不孝;有人家庭和美,又為錢財而傷頭腦。

如果我們一定要追求十全十美,那隻能是一種無法承受的奢望。

3.成功不需要完美。

一般人都有一個誤解,認為那些成功的事或人都是完美無缺的。實際上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許多成功與快樂不僅不十全十美,甚至連這方麵的想法都沒有。

在美國,獨立宣言是十分重要的一份曆史文獻,其地位也許僅僅次於聯邦憲法。其原件珍藏於華盛頓國家檔案館。

可就是這樣一份神聖的國寶級文件,其中竟有兩處人為留下的缺憾。

原來,當年這份文件成稿以後,大家發現其中遺漏了兩個字母。但是當時人們並沒有重新抄寫一遍,隻是在行間打上脫字符號,把這兩個字母加了上去。在上麵簽字的有56名美國精英。

《獨立宣言》文字簡約,篇幅也不長,重新抄寫一遍並不難做到。但是56名精英務實而又不拘小節的人,並沒有因此認為這樣做有辱這份賦予國家自由的文件的聖潔,他們在上麵簽上自己的名字,就迅速地為了內容而奮鬥去了。

在他們眼裏,這種細枝末節的不完美不會影響問題的實質,也不值得為此浪費寶貴的精力。

世界上在細節上完美的文件不計其數,可是成為國寶的又有幾份呢?

美籍華人科學家崔琦是1998年的諾貝爾獎得主。

他在有些人眼裏簡直是“怪人”:遠離社會活動和政治舞台,從不喜歡拋頭露麵,而是整天泡在書本中和實驗室內。就在諾貝爾獎桂冠加頂的當天,他還如常在實驗室裏忙碌。

令人難以相信的是,不要說工作在這樣一個高科技研究的前沿領域,就是用一個生活在美國的普通知識分子的標準來衡量,崔琦也不能說是完美的,因為他居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電腦盲”。

他研究中的儀器設計、圖表製作,全靠他一筆一畫完成。一旦要發電子郵件,他都請秘書代勞。崔琦的理論是:這世界變化太快了,我沒有時間趕上!

讓我們再來看一些世界級成功者成功之前的表現吧,會發現比他們更有理由快樂,也更有理由成功。

有一個人出生於一個殖民地國家,成長在一個信奉仁愛、不殺生、素食、苦行的家庭。他自幼靦腆、羞怯、循規蹈矩。13歲的時候,依父母之命與一個不識字的女孩子結了婚。16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第一個孩子不滿一歲就夭折了。

從小學到中學,他一直平庸無奇,少年時代曾經嚐試打破素食習慣改善健康狀況,但終於半途而廢。19歲的時候,他到倫敦求學,但宗教準則的約束使他在新的環境裏無所適從。

他在學校裏取得了律師資格以後,回國開始從事律師業務,但第一次替人打官司就因為臨陣怯場而砸了鍋。半年後,他回到家鄉,在父兄的資助下維持,但仍然毫無起色。

他就是印度現代民族解放運動的著名領袖甘地。

我們可以說,成功者都曾經有不完美的一麵,哪怕是在他們後來取得重大成就的領域裏,也是如此。他們的成功不過是將完美化作了追求的過程。

法國化學家巴斯德在大學時表現並不突出,化學成績曾經在22人的班級中排第15名;牛頓在小學的成績一團糟,數學曾經不及格;《戰爭與和平》的作者托爾斯泰大學時因文學課成績太差而被退學,老師認為他既沒讀書的頭腦,又缺乏學習意願;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在華盛頓大學選讀英文時,寫了一個劇本參加各個班之間的比賽,結果連參賽資格都沒有。

暢銷書《出埃及記》的作者尤裏斯,高中畢業時英文曾經補考3次才算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