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他心頭的憂慮消除了,小夫妻倆和好如初,相親相愛,他們還把亡友之母接來同住。
路易斯·密得說:“也許在很久以前,有人傷害了你,而你卻忘不了那件不愉快的往事,到現在還痛苦不堪,那就表示你還繼續在接受那個傷害。其實你是很無辜的,你要了解到,你並不是世界上惟一有這種經驗的人。趕快忘掉這不愉快的記憶,隻有寬恕才能釋放你自己,讓你鬆一口氣。”
曾經有三位前美軍士兵站在華盛頓的越戰紀念碑前,其中一個問道:“你已經寬恕了那些抓你做俘虜的人嗎?”第二個士兵回答:“我永遠不會寬恕他們。”第三個士兵評論說:“這樣,你仍然是一個囚徒!”
對他人的過錯耿耿於懷,意圖報複的人,最後傷害的隻會是自己。
一位畫家在集市上賣畫,不遠處,前呼後擁地走來一位大臣的孩子,這位大臣在年輕時曾經把畫家的父親欺詐得心碎而死去。這孩子在畫家的作品前流連忘返,並且選中了一幅,畫家卻匆匆地用一塊布把它遮蓋住,並聲稱這幅畫不賣。
從此以後,這孩子因為心病而變得憔悴,最後,他父親出麵了,表示願意付出一筆高價。可是,畫家寧願把這幅畫掛在自己畫室的牆上,也不願意出售。他陰沉著臉坐在畫前,自言自語地說:“這就是我的報複。”
每天早晨,畫家都要畫一幅他信奉的神像,這是他表示信仰的惟一方式。
可是現在,他覺得這些神像與他以前畫的神像日漸相異。
這使他苦惱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驚恐地丟下手中的畫,跳了起來:他剛畫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麼的酷似。
他把畫撕碎,並且高喊:“我的報複已經回報到我的頭上來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若心存報複,自己所受的傷害會比對方更大。報複會把一個好端端的人驅向瘋狂的邊緣,報複還能把無罪推向無盡的深淵,而以德報怨將會感化他人從善。
戰國時,梁國與楚國交界,兩國在邊境上各設界亭,亭卒們也都在各自的地界裏種了西瓜。梁國的亭卒勤勞、鋤草澆水,瓜秧長勢喜人;而楚亭的人則疏於管理,結果瓜秧又瘦又弱,與對麵瓜田的長勢簡直不能相比。楚國的人覺得失了麵子,有一天乘著月色,偷跑進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給扯斷了。梁國人第二天發現後,氣憤難平,報告給邊縣的縣令宋就,說我們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扯斷好了!
宋就對他們說:“這樣做當然是很卑鄙的。我們明明不願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那麼為什麼反過來再扯斷人家的瓜秧?別人不對,我們再跟著學,那就太狹隘了。你們聽我的話,從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長得好,而且,你們這樣做,一定不可以讓他們知道。”梁國的人聽了宋就的話覺得有道理,於是就照辦了。楚國的人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比一天好,仔細觀察,發現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澆過了。而且是梁國的人黑夜裏悄悄為他們澆的。
楚國邊縣縣令聽到亭卒的報告後,感到十分慚愧又十分敬佩,於是把這件事報告了楚王。楚王聽說後,也感於梁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特備重禮送梁王,即表示自責。以此酬謝。從此,兩個敵國變成友好鄰邦。
拿破侖在進軍意大利後的一次戰鬥中夜間巡查崗哨,發現哨兵睡著了。拿破侖會怎麼做?他在那裏站了半小時、哨兵突然醒了,叩頭請求饒命。拿破侖說:“艱苦作戰,可以諒解。但是一時的疏忽會斷送全軍。下次要注意了。”
偉人在對待別人的過失時,總以寬大為懷。人無完人,馬會失前蹄,真誠的理解和慰藉是起死回生的良藥。
對待他人的錯誤與傷害能夠做到以德報怨,是心胸寬廣的體現。寬恕他人錯誤的同時,也就等於讓自己的心靈解脫。
信守諾言就是價值
人際交往中最忌諱開“空頭支票”。一個言而無信的人不會得到人們的信賴。人們一旦對你失去信任感。便不會放心地將重任放在你身上,許多工作的開展也會因此而受阻。
人際交往中最忌諱開“空頭支票”。一個言而無信的人不會得到人們的信賴。人們一旦對你失去信任感。便不會放心地將重任放在你身上,許多工作的開展也會因此而受阻。
傑弗遜有個好朋友,他們從小時候就認識了,也一直來往密切。他時常為傑弗遜推薦書籍,或者盡力為傑弗遜做事,被呼來喚去的,從無怨言。傑弗遜在他麵前很隨便,他則說傑弗遜穿成人衣服,卻是個小孩。
那一年他搬家了,新年時他邀傑弗遜到他家做客,傑弗遜答應了。但是新年那天輪到傑弗遜在學校值班,上午傑弗遜打電話給他,他知道傑弗遜值班的事後,問傑弗遜還能不能去,傑弗遜回答說下午過去。
下午,一個同事到學校時看見傑弗遜要走,就說:“我們打會兒網球再走吧!”傑弗遜有事,他說隻玩一會兒。經不住他說,傑弗遜技癢,就玩了起來。光顧玩把時間忘了。傑弗遜從學校出來時,天快黑了,他隻好回家了。
後來,傑弗遜一直想找機會向朋友解釋,但是不知怎麼搞的,拖了很長時間,時間長了就懶得再提這件事了。覺得反正不是外人,何必計較禮節呢。後來,就慢慢地忘了。
後來,傑弗遜有事求於朋友時再次想起了他,他在電話裏對傑弗遜很冷淡。傑弗遜問原因,他說:“問你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