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學習是成功的助推器(2)(1 / 3)

也就在這最艱難的時候,侯寶林的義母死了,沒有錢埋。老師領著他,給這個叩個頭,給那個唱段戲,唱完就讓他跪在地上磕頭。老師說:“這孩子他媽死了,大家掏點錢行個好,幫忙埋了吧!”就這樣乞得幾個錢,在舅舅的幫助下買了棺材,才辦了喪事。後來老師要到山西謀生,侯寶林被打發回家。他學唱賣唱兩年多,隻落得一身褲褂、一件藍布大褂、一雙鞋和一雙襪子。

天無絕人之路。一個偶然的機會,侯寶林在鼓樓戲班找到了打大鑼的差事,並在這裏搭班唱戲。他生怕丟了這個來之不易的飯碗,從早到晚,勤學苦練,一年多時間,那場子唱的幾十出戲,他幾乎全部學會了,而且生、旦、淨、末、醜樣樣都能演。唱《轅門斬子》,他一人唱兩個角色,一會兒唱楊六郎,一會兒又扮老旦。《牧虎關》這出折子戲,他竟能從高來、楊八姐、韃婆、老旦、小生一直唱到高旺,一個人唱完這出戲。

鼓樓周圍有許多賣藝的場子:說書的,唱蓮花落的,說相聲的……求知若渴的侯寶林什麼都想學,每天唱戲之餘,他就到各場子去轉,天長日久,漸漸迷上了相聲,一有空就去聽,聽完就琢磨。特別是朱闊泉、湯金澄兩位老先生的單口相聲的藝術魅力,深深打動著他。他虛心地學習,偶爾相聲場子演出的人手少,他也幫著他們說。

說來也蹊蹺,侯寶林後來能夠改行說相聲,除了熱愛相聲藝術外,主要也是饑餓逼出來的。有一天,天降大雨,從早晨一直下到下午4點多鍾賣不了唱,他身上一個銅子也沒有,餓得饑腸咕咕,他得想辦法掙錢。雨一停,他就清掃積水、打開場子,向遊客說起了單口相聲,一直說到晚上,一下子掙了3元多。平生頭一回“發了大財”,他學相聲的勁頭更大了。

21歲那年,侯寶林被朱闊泉先生收為弟子,學說相聲。相聲要吸引人就得不斷推陳出新而不能老搗前人的剩飯。這首要的就要自己編段子,偏段子要有文化,可他小時候隻在免費班念過3個月的書。過去學唱戲,因為不識字,隻能靠死記硬背。洗菜,走路,上街買東西,老想著老師教的詞兒,連上廁所也在背。初學相聲也靠背,晚上也擠進場子,專心致誌聽人家說,然後一遍又一遍地背和記憶。為了識字,他想了許多辦法。首先從點戲用的折子上學。那時串街賣唱,得挨門遞折子,讓人家點戲,他就把折子上的字一筆一畫地反複寫。另一種認字的方法,就是通過白沙撒字,這是相聲演員的傳統技藝。每天攤開場子,便用手捏著沙子,在場地上寫幾個大字或一副對聯,什麼“福”字、“壽”字啦, “黃金萬兩”“日進鬥金”啦,用以招攬觀眾。字慢慢認得多了,他就開始讀小說,《三國演義》、《紅樓夢》、《列國演義》,他都看。開始多數字不認識,他也硬著頭皮讀,不認識的字逢人就問。解放後,他已經30多歲了,仍刻苦學習文化,隨身帶個筆記本,走到哪裏記到哪裏。經過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已博覽群書,有了很高的文學修養,不僅寫了不計其數的相聲段子,研究過深的古籍相聲資料,而且寫出了許多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為了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藝,他苦練基本功,博采眾家之長,進行了幾十年的艱苦探索。他說:“一個好演員不是憑空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集各家之長,吸收了別人很多長處,然後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成為一派的。”著名師輩相聲演員張壽臣、周德山先生說的《繞口令》,“從門後頭出來一個抱小扁擔的”一句詞,一口氣說11遍,像打機關槍,他學了一輩子;劉永春的《賣布頭》、馬三立的《捉放曹》,他都反複品味,取其精華;就連一些名氣比自己小的演員,隻要有一技之長,他也虛心請教,並把它融於自己的藝術創作之中。

饑餓和窮困,逼著侯寶林賣身學藝;勤奮和謙虛,又把他送上了藝術的高峰。他以自己的天才表演,給人民送來了歡笑和美的享受,為祖國的相聲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我們在這裏用這麼大的篇幅詳細地講述了侯寶林老先生的故事是希冀能對大家有所啟發:學習是必須有動力的,要學會在逆境中生存。遠大的誌向也好,改變現實命運也好,都可以作為學習的動力,我們需要的是時時鞭策自己,督促自己,不斷進步。

錐形學習法更有效

知識的專一性像錐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錐子的作用力,時間的連續性好比是不停頓地使錐子往前鑽進。這種學習方法所支配的學習活動,呈現出一種尖銳猛烈、持續不斷的態勢。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的西蒙教授曾提出了這樣一個見解:“對於一個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他隻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個月內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門學問。”西蒙立論所依據的實驗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個人一分鍾到一分半鍾可以記憶一個信息,心理學把這樣一個信息稱為“塊”,估計每一門學問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約是5萬塊,如果一分鍾能記憶一“塊”,那麼5萬塊大約需要1000個小時,以每星期學習40小時計算,要掌握一門學問大約需要用6個月。感謝西蒙的這個研究成果,因為它構成了我們今天要論述的“錐形”學習的理論依據。

為了形象地說明,我們把這種學習方法比做一把錐子。錐子有兩股勁,一是鑽緊,二是擠勁。知識的專一性像錐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錐子的作用力,時間的連續性好比是不停頓地使錐子往前鑽進。這種學習方法所支配的學習活動,呈現出一種尖銳猛烈、持續不斷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