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學習是成功的助推器(2)(3 / 3)

他發現,像他這樣的人很多,都是一門心思奔考研來的。他們的精神壓力挺大,每日裏早起晚睡,滿腦子的“我一定要考上!”別人也許正花前月下,或在電影院中欣賞著美國大片,他卻在圖書館中靜心苦讀。

早年離開校門時那種“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感歎,在他現在看來很可笑。這不又回來了嗎?

當然,有時也會遇到一些尷尬,本來已是“社會人”的他,當被人問起,都快三十而立了,何苦呢?不過,他倒很坦然,感到自己喜歡大學校園這種氛圍,和這些小師弟、小師妹們在一起,心態都變得特年輕,喜歡現在這種生活狀態。再說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等真正地學有所成時,相信會有回報的。他說這些話時,露著一臉恬靜的書卷氣。

積極為自己汲取知識營養的人,都是可敬的。不管出於什麼目的,最起碼他們對生活的態度是積極的。積極的心態必然會產生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這些,無疑對我們的社會有利。

對知識的漠然或摒棄,是人類文明的悲哀,同樣也是對自身素質的嘲弄。

坐失對知識吸納的良機,其實是對機遇的一種無言放棄,是對光明前途的一次塗炭。

跨入21世紀,不光是日曆的更換,更重要的是與知識攜手,共同地融入,而不是在無知的陰影裏徘徊、歎息!

對於每個成年人來講,在每天晚上我們督促兒女們的家庭作業時,是不是也應該督促一下自己呢?我們是否也應該坐在他們的對麵,做一下自己給自己布置的作業呢?

不要總思念逝去的學生時代,最主要的是我們重新真誠融入學生時代!

永遠地與好書為伴

善待每一本好書,好好地用心去珍惜它,將它當作一片芳香的泥土,把自己當作一棵樹,讓樹根深入到它的裏麵,你會汲取到無盡的養分。

“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這是一句名言,是偉人毛澤東說的。將他老人家的話推而廣之,是否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沒有知識的人,是愚昧的人?

人類的很多知識,來源於書本。博學多才的毛澤東之所以知識淵博,據載,他寬大的床上,一半堆放著各種書籍,直到他晚年患眼疾不能看書了,仍然叫工作人員讀書給他聽。

其實,一本好書,就是我們的一位良師益友啊。

書無言,但它卻令你振聾發聵!書無柴草,它卻讓你燃燒希望之火。書無光亮,卻能令人撥雲見日。書無冷意,卻能令人機敏清醒。與眾書為伴,簡直與置身校園無異!

翻開一本好書,不但讓你開卷有益,簡直能讓你廢寢忘食、如醉如癡!它好像一泓清泉,汩汩地流過你的心田;它好像一縷春風,拂得人神清氣爽,不浮不燥。

第一次應邀到朋友家,剛和那位女主人一見麵,就讓作家大吃一驚。倒不是她長得很美或很醜,普普通通的一個女人,眉宇間卻透出一股絕對不俗的文雅之氣,很像是個被書香潤透的女人。

但她明明是個商場新貴的太太啊,本應珠光寶氣才對,不應具有如此高雅的氣質呀!

她遞過一杯茶後,就靜靜地坐在一邊,不再言語。

她的老公和作家寒暄了幾句之後,便開誠布公地說:“我這人性子直,今天請你來,是有一事相求。”

“請講。”作家平淡地答,這時他的興趣集中在客廳的幾幅墨竹上,他看得出,是人手筆——雪竹畫的無疑。

“想請你收個弟子。”她老公看了作家一眼。“當然,我們會有重謝!”

“這……”作家一驚,一聽“重謝”兩字,更覺尷尬,你雖有錢,可有錢就能買到一切嗎?“對不起,我從不收徒!”

他們隻得換了一個話題。

“芳,平時你總說我交了一幫俗人,今天把作家請進家門了,你怎麼反倒不說話了?”她聽到老公的問話,看了作家一眼,麵上一紅,“我又不知說什麼好。”

“那你就請作家看看你的書房吧。”她微一點頭,領作家進了她的書房!

書房很大,除了一角擺著台電腦外,其他地方全是書架,書架上滿滿的書。散發著一種墨香。

作家見到滿屋子的書,非常高興,尤其是在這些大名家的旁邊,還有幾本他的散文集。“真想不到,簡直成了一個圖書館了。”

“是嗎?我這人沒有別的愛好,就是喜歡書。”她落落大方地向作家介紹著自己,“有時跟個孩子似的。見到本喜歡的書,就非要買回來不可。”說這話時,她的臉是一片的明媚。

“這些書是為了收藏呢,還是……”

“收藏倒不是,主要是自己看。”她請作家坐下,“每天和這些書朝夕相伴,我覺得特別充實。”

“你說得好極了。一些大款的太太們,往往隻對時尚服裝、舞會等感興趣,安安靜靜坐擁書城鑄內秀的倒是很少。”作家感慨地說。“通常意義上講,金錢上的滿足,也是導致知識貧乏的一個致命病因,你呢。倒顯得格外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