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學習是成功的助推器(5)(1 / 2)

這主要是因為,靈感的產生是潛思維和顯思維的一下子接通,於是潛思維將它的成果迅速地傳遞給顯思維,這使得思考者本身也感到突然。

1944年12月,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和德軍在盧森堡開始兩軍對壘,一場驚天動地的惡戰一觸即發。

指揮這場戰役的是美國名將巴頓將軍。一天淩晨4點,他突然把秘書叫進辦公室。

秘書進門後,發現巴頓上半身穿著軍服,下半身穿著睡衣,如此“衣冠不整”的巴頓將軍,必有極其重要的命令要口授。秘書的猜測一點不錯,巴頓如此“狼狽”,是因為他忽然想到,德軍會在聖誕節時將在某地發起猛烈的進攻,於是他決定先發製人。巴頓向秘書下達了立即向德軍發起進攻的命令。

果然不出巴頓所料。幾乎就在美軍發起進攻的同時,德軍也不約而同地發起了進攻。由於美軍占了先機,終於把德軍阻止在了冰天雪地之中。

過了兩天,秘書不解地問巴頓:“您是怎麼預感到德軍要來攻打我們的?”

巴頓得意洋洋地一笑:“老實對你說吧,我也不知道德軍哪天要來進攻。”原來那天早晨三點鍾,巴頓無緣無故地醒來。腦中突然想起了這事。“像這樣的主意究竟是靈感還是失眠的結果,我不敢說我知道,而以往的每一個戰術思想幾乎都是這樣突然出現在我的腦海裏,而不是有意識苦思冥想的結果”。

2.它的出現常伴隨著激情。

頭腦中靈感的出現,是意識活動的爆發或質變和飛躍,是給人豁然開朗、茅塞頓開的思想火花,是智慧之光的瞬間閃爍,使神經活動一下進入興奮狀態。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情緒高漲、身心舒暢,甚至達到一種如醉如癡的瘋狂狀態。也正因如此,靈感造就了無數的作家、詩人。

德國著名詩人歌德,曾這樣描述,他獲得詩歌創作靈感時的情景:“詩意突如其來,我感到一種壓力,仿佛非把它寫出來不可。這種壓力就像一種本能的夢境衝動,在這種夢遊症的狀態中,往往麵前斜放著一張稿紙而沒有注意到,等到注意時,上麵已寫滿了文字,沒有空白可以再寫什麼了。”

3.不聽指揮。

靈感不能想什麼時候要,它就招之能來。它的出現,在時間、場合上,都不依照人們的規定和想像,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曾說過:“靈感是不為意誌左右的,是不由鍾點來調節的,是不會依照人們預定的日子和鍾點迸發出來的。”

它像個調皮蛋,常愛和人開玩笑,你千呼萬喚,它偏不光臨,一點麵子都不給;你沒想它,它偏又不請自到,完全不管你願意與否。正如大家所熟悉的那句諺語所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由於德、意、日在世界範圍內的侵略日益猖獗,1942年,美、蘇、英、中等國開始著手建立反法西斯聯盟。為師出有名,名正言順,決定起草一份宣言。這份宣言叫什麼名字呢?

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一起研究了多次,也想過不少名字,都因不恰如其分而放棄。

有一天大清早,羅斯福邊起床邊不顧身份地大叫起來:“上帝呀,我終於想出來了!”他急忙去找丘吉爾。丘吉爾此時正在洗澡。羅斯福迫不及待地跨到浴室門前,對丘吉爾高聲說:“親愛的溫斯頓,我想出來了,你看叫聯合國怎麼樣?”丘吉爾從漂滿皂沫的浴缸裏鑽出來,孩子般拍了拍白白胖胖的肚皮,一臉愜意地叫道:“啊!太好了!”

於是,他們將這份宣言定名為《聯合國宣言》。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也沿用了這一名稱。

這就是聯合國的由來。

揭去靈感的神秘麵紗,還它以本來麵目,用一顆平靜之心去對待它,使它為我們所用,才是最主要的。

靈感作為潛思維和顯思維共同釀造的一杯美酒,是極其香醇濃烈的,我們應該適時地舉起它,為我們的創新加油鼓勁!

知識在於轉化

知識與力量、財富、與成功之間,應該加上轉化這個過程。知識不經過合理的轉化、發酵,是不會成為力量、財富和成功之果的。

世上的知識分子學會了轉化,不但是“孔乙己”消失的時候,也是社會大有希望的時刻。

知識的時代裏,沒有知識是絕對不行的,基於對它的認識,人們紛紛打出“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的口號。這些口號是對的,在它給我們帶來的激動過後,又不由得引起我們的深思,難道有了知識就真的有了力量和滾滾的財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