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口才是成功必備的素質(1)(1 / 3)

語言是生活中溝通的工具,口才是成功人士必備的素質。會說話的人,遇到有事性和別個接觸,或有事性跟別人合作的時候,總會很須利地把事情辦成功。而不會說話的,卻常常碰壁。口才流利的人,會使人清清楚楚地明白自己的意圖,而不會說話的人,卻經常使人發生識解。因此,口才是一門學問,隻有掌握了它,才能遇事應付自如,事業成功。

說話是開啟心扉的鑰匙

若想讓對方向你說出自己的真心話,首先要誘導他解除心理戒備。解除心理戒備的方式很多,在對方說話時適當加以附和就是其中的一種。這種方式能夠順應對方的語氣進行對話,使他不好意思再拒絕你,並且輕鬆地與你交談。

人與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時候,我們很熱情地與人交談,對方卻持一種戒備心理。碰到這種情況時,你隻有設法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交談才能順利進行。然而,要達到消除對方戒備心理的目的,你的談話方式就一定要做到使對方願意接受才行。

若想讓對方向你說出自己的真心話,首先要誘導他解除心理戒備。解除心理戒備的方式很多,在對方說話時適當加以附和就是其中的一種。這種方式能夠順應對方的語氣進行對話,使他不好意思再拒絕你,並且輕鬆地與你交談。

有的時候,你急不可待地想探得對方的心聲,他反倒采取生硬的態度加以防範。倒不如通過點頭、隨聲附和或微笑傾聽等方式,使他覺得你完全接受了他的話。那樣一來,他會覺得你不必要完全依附他的意願,漸漸地,他就完全聽從你的勸告了。

不過,有時候這個辦法並不能隨你所願,任你如何附和,對方依舊守口如瓶。這時,你隻有毫不猶豫地從對方身上打開缺口,才有可能收到意外的效果。如他佩戴的飾物、領帶等體現對方個性和喜好的物品,往往是尋找話題的好引子,比較容易引得對方與你交談。

再者,若想打破沉默,你還可從對方無意中做出的動作為話題,運用得當,往往可以打破僵局。

如果對方是位女性,端杯時翹起小指,你就可以說:“喲,我想你肯定學過藝術,端杯都用蘭花指,真好看!”你把她無意識的小動作觀察得這麼仔細,她就會認為你很關心她。於是,戒備心理也就自然地慢慢消失了。

對於那些硬是不願開口的頑固派,你自然要主動地想些辦法,引起他的好奇心,使他開口說話。

馬春曉是一家報社的記者,有一次,他聽說一家企業快倒閉了,於是找到該公司的經理進行采訪。但是這位經理什麼消息也不肯透露,表現出很深的敵意,當時的場麵很是尷尬。小馬想抽煙,又不知煙放在哪兒了,於是他就搜尋襯衫、褲子口袋,最後沒辦法,又去摸外套口袋。這位經理覺得很奇怪,便擔心地問:“你怎麼了?”當他說明情況後,經理拿出自己的煙來給他抽。從這時起,他們開始了交談,小馬也因此獲得了很多寶貴的資料。

當然,小馬能夠如此輕易地得到許多寶貴資料純屬巧合,不過,有時故意地做些動作,倒是消除對方心理戒備的一種方法。

促使對方敞開心扉的具體方法是:

(1)傾聽對方談話時,稍微向前移動身軀,以示對他的關心;

(2)對方說話時,不時點頭,做出表示讚同的神情;

(3)同時,你要始終保持麵帶微笑,讓他感覺到你的親切感;

(4)對於沉默不語者,想辦法以他的物品或動作為話題,撬開他的嘴巴;

(5)你還可以利用能夠引起對方好奇的話題,使他樂意與你交談。

隻有說話時把握分寸,敞開自己的心扉,真誠地進行交流,對方就會和你一樣敞開胸懷。

會說話,處理尷尬的秘方

有的時候,可能會遇到棘手犯難的問題。對此,若以幽默諧趣的方式回答,往往會化險為夷,改變窘態。在山重水複疑無路時,轉為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尷尬局麵消失在談笑之中。

在社交場合,有時會遇到別人對你有意無意奚落、挖苦、譏諷,你該怎麼辦?你應該用語言作為“護心符”,築起防衛的堤防。有隨機應變能力的人,就能調動自己的智慧,化被動為主動,使尷尬境遇煙消雲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可視不同的來者選擇不同的應付辦法。

若判明來者不善,是懷有惡意,故意挑釁,你可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有理、有利和有節地回敬對手。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同周總理談話時,看到周總理的桌上有一支美國派克鋼筆,就帶著幾分譏諷的口氣問,“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中國人,為何還用我們美國的鋼筆呢?”周總理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莊重而又風趣地答道:“提起這支鋼筆,話就長了,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嘛,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不受祿,就拒收。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收下了貴國這支鋼筆。”那個記者聽後,一臉窘相,怔得半晌也說不出話來。

英國前首相威爾森在競選時,演說剛講到一半,突然有個故意搗亂者高聲打斷他的話:“狗屎!垃圾!”顯然,他的意思是叫威爾森“別再胡說八道了”。威爾森卻不理會其本意,隻是報以容忍的一笑安撫地說:“這位先生,我馬上就要談到您提出的環境髒亂問題了。”搗蛋者一下子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