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上司的自負心理,謙虛地提出你的建議和意見,一定會使你的事業飛黃騰達。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楊修自以為學富五車、才智出眾,因而恃才傲物。生活在曹操的帳營裏,卻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裏,常常口出狂言,做事也是自作主張,曹操大為惱火,最後終於找了個借口把楊修殺掉了。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將不如卒、君不如臣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明卒被昏將壓抑、扼殺的情況同樣層出不窮。如果你是一位聰明的小卒卻遇到了一位無能的將領,這時你該怎麼辦才不至於使自己落人被壓抑的境地,讓上司愉快地接受你的建議呢?
上司需要建議。每一位上司都不是萬能的神,有些問題連他們都解決不好,所以上司需要下屬經常提出一些好的建議。
對於那些強力相諫的人,上司頭疼的不是他提的意見,而是意見的提出方式。
“經理,您剛才說的觀點完全錯了,我覺得事情應該這樣處理……”或者“經理,您的辦法我不敢苟同,我以為……”這些方式首先否定了經理意見的全部,自然後麵的觀點讓上司覺得臉上掛不住,故一開始就產生了抵製下屬意見的思想。
如果你能抓住上司意見中的某一處被你所認同的地方,來加以肯定,爾後提出相反的意見則易被接納。因為你一開始肯定上司意見的某一處價值,就已打開了進入上司腦中意見庫的大門。例如:“經理說得對,在產品質量方麵,我們的確應當給予充分的重視,這是解決問題的前提之一,我認為除此之外,我們還應當……”後麵提出觀點,爾後重點在於論證過程,通過說理和舉例指出不這樣做的後果,讓上司意識到你的觀點從實踐上更加可行。
結束發言之時,別忘了強調你提出相反意見的出發點。
“我想,如果真能這麼做的話,排除這個問題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公司也能以更高的速度發展。”
聽了這話後,上司會意識到你的一切意見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公司的前途,也就是大家的前途。
千萬不要看到上司臉色不好就忙不迭地改變觀點,要堅持自我,但不堅持高姿態的發言方式,上司會明白你的苦心的。
在上司麵前,你最好不要表露“我比你聰明”的意向,在謙虛的請教之中表達你的意見是你最好的選擇。職代會上,公司討論一個方案,一代表發言:“我認為,還應該加入一點……”另一代表發言:“我經過對這個方案的多方考慮,認為有點不太理想的地方,我提出來,請您指正一下……”對於前者上司隻是神情冷漠地聽了一遍,無所表示。對於後者,上司卻著著實實地考慮了一番,從此以後,公司裏的事,還常常征求他的意見。原因就在於後者能掌握上司的心理,知道如何去維護上司的尊嚴。
把握上司的自負心理,謙虛地提出你的建議和意見,一定會使你的事業飛黃騰達。
會說是有效的階梯
你在向上司彙報工作時要表現出一種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樣子。在語氣上,要用平緩的語氣,應避免慷慨激昂。彙報之前,你應先擬好彙報的主要內容,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囉嗦,關鍵的話題要說到點子上。
對於上司來說,判斷其下屬是否尊重自己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下屬是否經常向他請示彙報工作。心胸寬廣的上司對於下屬懶於或者忽視而很少向其彙報工作也許不太計較,會好心地認為也許是下屬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彙報;也許是認為本來就是他們職責內的事,沒必要彙報;或者是這段時間心情不好,他們怕來彙報等等。但對於懷疑型的上司來說,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他就會做出各種猜測。對於這種上司,下屬應該勤於彙報工作,如果不經常請示彙報工作,那麼還會埋沒你的成績。經常請示彙報工作,讓上司知道你幹了什麼,效果如何,如果遇到困難和麻煩,上司還可在人力物力上支持你,比你悶著頭幹要強上千百倍。
你在向上司彙報工作時要表現出一種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樣子。在語氣上,要用平緩的語氣,應避免慷慨激昂。彙報之前,你應先擬好彙報的主要內容,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囉嗦,關鍵的話題要說到點子上。沒有哪一個上司會喜歡囉嗦而又政績平平的彙報者,彙報有時采用書麵彙報,有時采取口頭彙報。任何一個上司,都不可能隻聽你彙報而一言不發。有的上司在你彙報工作時,喜歡向你提問,從而打斷你的彙報。這時你應停下來,耐心地回答上司的提問,不要認為工作沒彙報完,失去表現的機會。上司插問,也是對你重視的一種表現。須知,你麵對的是上司,而不是你的下屬。你耐心地回答了上司的提問,然後再巧妙地接上你未彙報完的部分。
市建材公司的李江從一個用戶那裏考察回來後,敲開了經理辦公室的門。
“情況怎樣?”經理劈頭就朝李江問道。
李江坐定後,並不急於回答經理的問話,顯得有些心事重重的樣子。聰明的李江知道,他要彙報的情況,經理一定是不高興的。經理從李江的表情已猜出了情況對該公司不利,於是改用了另一種方式問道:“真沒有挽救的可能?”